第1章 梦回
王家三丫头总是重复在同一个梦境里,虚幻里,反反复复演绎着的是一个平凡女子的一生。
秋老虎刚过,三丫头又坐在门坎上晒着太阳,门坎的另一边放着一个装水的瓷碗,靠着门边呆坐着的女娃,闭着眼睛,秋日照在她清瘦的脸上,似是睡着了。
蓦地女娃睁开眼,呆滞的眼睛里慢慢亮起了丝丝光影。
两面环山的村落,一条河穿村而过,河边片片金黄的稻田里,有人们忙忙碌碌的劳作着,好一派秋日丰收图。
王晴腾的起身用手抚拍着胸口,胸腔剧烈起伏着,这一次三丫头终于看见了那女子的结尾,过往的多少年看到结尾,画面就开始模糊,这一次画面清晰。
躺在病床上的消瘦的女子,手里拿着一个方形亮灯物品,红色图标页面上显示待收货99+,女子微笑着闭上眼睛,朦胧间有医者来去匆匆。
王晴张了张嘴,傻愣愣的呆站着,夕阳西下,劳作的人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路过王家大房门口,有摇头的,有说闲话的,以前三丫头从来没有理会她们说什么,饿了吃,渴了喝,从来都只听她爹她娘的吩咐,扫地 洗衣服 煮饭 呆坐 地过活了十二年。
是的,三丫是个呆的,她娘带三丫头算过命,说是命里劫,说是晚年幸福。这其实只是算命先生对所有苦命、所有要讨好话的人们说的常规祝福好话,她娘信以为真。
村里从穿开裆裤的、再到放牛 打酱油的 大小娃娃们,婆婆婶婶们,也都是喊呆子,傻子,木头之类的多,三丫头从不给她们任何反应,也从不回应。
但她不是聋哑人,她能听见,只是大部分时间沉浸在自已的世界,也从没开口说过话。
她总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 慢吞吞地做着家里的各种杂事,空闲了唯一的动作就是、呆呆的坐在门口,有时一直看着远方,有时就闭着眼睡觉。
鲤河村大部分都是王姓,全村一百五十六户只有少部分 詹姓 姜姓 陈姓,难得的几家外姓,都有和王氏勾连着、理不开也剪不断姻亲关系,上坝老王家老太太就姓姜,村人称之为 姜婆子。
老王家人护短,姜婆子更甚,打遍骂遍、村中无敌手,这些年更多的是为大房王晴而没少与村人扯皮斗气。
村中湾上坝老王家有四房,全都成家即立户,现都分散在黄州府 不同的地方自谋生路,还都过的不错,这也是村里部分人羡慕嫉妒恨的原因所在。
大房王毅華,头婚娶妻生一女而逝,后娶邻镇丧偶的徐氏,徐氏带一女来王家大房,生一女一子。
大房是鳏寡组合家庭,四姊妹。大姐王嵋 已经出嫁,嫁的乡上张木匠家。 二姐王耽,三丫头王晴,幺子王瑾。
二房王毅淳,娶妻刘氏,生二子,大堂兄王铭,二堂兄王威。
三房王毅酉,捡流,生一女,四堂妹王衿。
四房王毅傅,娶妻张氏,生二子,四堂弟王焕,五堂弟王熙。
鲤河村王氏大姓,宗族族谱字派二十四位。
祠堂修的比许多人家的住房还要好。
鲤河村王氏宗族祠堂就修在村后高坡上,背靠山梁而立,远望、还能看到门口有一对石鼓。
河边隐约有呼声传来,王晴正发着呆,也没想着是喊她。
从家门口路过的一位婶子,见她自顾沉浸呆愣的模样,就对着她喊了一声“呆子,你二姐喊你,你兄弟扒了好多泥鳅,喊你送一只桶去田坎边”。
王晴抚着还在轰跳胸口,木着脑袋、机械般地转身,进屋找到一只木桶,走到家门口的坎坝边,向下面的河边田坝上望去,田里一个泥猴子转身,见她站在院坝边,连忙向她挥手。
“三姐,快来这里,好多泥鳅”。
王晴提着桶,沿着下坡路往柳河边田坝上走去,路上碰到捡谷子回家的二姐王耽,这会子王耽正垮着脸说道“你耳朵聋了吗,大声喊了你这多遍,听不见吗,非要我跑一趟回来拿桶”。
见王晴张着嘴呆呆地看着她,生气地把手里的装谷子的竹篮塞王晴手里,抢过木桶往田坎边跑去。
风里听到王耽飘来的说话声“哼,哪敢要你送,要滚泥沟里去了,等爹回家要骂死我这个外人”。
干燥的空气里,王晴远远地望着自家田坎那边,她娘徐氏正拿柴刀削着田坎边的茅草,回头看到王晴站在坡道边,喊了一句“别来这里,回去烧火煮饭,一会就回来了”
看不清田里徐氏的面容,隐隐约约传来弟弟的说话声“娘,晚上炸泥鳅吃吗”。
“你这馋猫、泥鳅要吐几天泥才能吃的”。
王晴脑子是糊的,一下子没想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庄周梦蝶,自已是梦遇蝴蝶、还是蝴蝶梦中的庄周?木偶一样转身往家里走去。
并排三列的砖瓦房,门外两堆盖着草帘谷垛,屋子是乡村板板正正的格式分列,中堂屋,两间前房,一间后房,一间厨房,屋里没有想象中的破旧,简单 干净 东西规整,椅子凳子都靠墙排列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王晴糊着脑子,舀水进锅,找到米缸 洗米烧火,灶塘里跳跃的火焰照在她的脸上,自言自语道“我这是穿越了?还是我本就是王晴”
“呆子王晴清醒了,怎么瞒过家里的亲人,会不会被说成鬼上身,会不会被当做鬼怪烧死,我又该怎么才能让人 信服的顺理成章,沉珂病愈,总不能是神仙点化吧,可除了这个理由,好像其它的更离奇古怪,唉!”。
直到锅里沸腾,王晴起身拿锅铲搅了搅,好一会找到竹篾镲子和木盆,用葫芦瓢舀汤 沥米 洗锅。
厨房墙角碗柜里找到一罐猪油,再到墙边咸菜坛里抓了几颗咸菜,洗净,切碎,放油,炒了一大碗。
没找到其他可以吃的菜,王晴只好洗锅,把竹篾饭沥子里的米倒锅里,用铲子团到锅中间,洒一小舀子水到锅边,盖上锅盖。
来到灶塘边,塞一把柴火进火塘,一会锅边就上汽了,微微冒着烟,闻了闻没有糊味,用火钳把灶灰扒拉着 盖住火塘里还在烧着的火头。
这一切做起来一气呵成的顺手,就像上辈子在乡里曾经做过的一样,蒸饭,上汽,盖火,这时用灶里的余温煎的锅巴,就会黄灿灿的、不糊不焦 刚刚好。
就在这时,堂屋里传来徐氏带着王耽和小弟王瑾回家的动静,王晴走出厨房,就看到面前堂屋中提桶 拿刀的三个人。
和前世自家亲人一模一样的三张面孔。
王晴呆呆地看着他们,三人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裳,没有补丁,王晴呆望着,瞬时泪流满面,张了张嘴 哽咽地喊了一声“娘”。
(新手老姐姐初次创作,希望你们走过路过 留个脚印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