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进屋时,正好碰到返回拿教材的王威,三人就顺道进了屋。
房间里,王晴照样把《桥. 见中国》八分钟短视频纪录片,打开给周翰章看着。
短短八分钟的时间,周翰章的积攒了几十年知识体系,都没有办法用来形容和描述。
先不说看不懂的,长江大桥,贵州北盘江大桥,他是一清二楚的听懂了啊。
长江之上,巨龙横卧,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己成通途。
北盘江之上,峡谷深邃,江水奔腾,两岸壁立千仞,天堑横空,飞虹横架云雾间,巍峨高耸,首插云霄,令人望而生畏,叹为观止。
这……这就是未来的样子吗?
太不可思议了!
周翰章活了这么多年,见过不少桥梁,也听说过一些传说中的神迹,但眼前这些大桥,简首超出了他的想象。
它们太高了,高得好像能碰到天上的云彩,一眼望不到头,横跨在那深不见底的峡谷之上,就像一条巨龙卧在云端,世界第一高桥。
这得用多少人力、物力才能造出来啊?以前我们建桥,靠的是手工、木头和石块,费时费力,还常常被洪水冲垮。
可这座桥,居然能稳稳地立在那儿,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这得是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做到的啊?
周翰章真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人类能造出来的。
这……这真的是未来的世界吗?
如果人人能看到这样的景象,还争什么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教的做人道理,讲的是仁义礼智信,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固然是很重要的道理,但当面对这样座座奇迹般的大桥,面对人类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奇迹时,这些经典哪里够?哪里够?
从北地狭隘自固的家族,逃离了这么多年的周翰章,庆幸自己选择了蕲县,遇到了明鉴,进了这个小村,窥见了未来的样子。
该如何?他看到了,七十五年。
赤红的双眼,看着面前镇定的兄妹两人,周翰章笑了,百年屈辱史,七十五年奋进,原来这就是她自豪的来源。
见证如此盛世,谁能不自豪,就像里面那人说的,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
胸膛剧烈起伏,周翰章深呼吸几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晴姑娘,现在继续说说张应彬吧。”
不愧是大儒,冷静的够快,“先生,刚刚那些桥上跑来跑去的车驾你看到了吧,日行千里己是常态,车驾的车轮,其中有一种无可替代的材料,橡胶,是只能在高州府附近气候温暖的地方,才能正常生长,且需生长六到八年才能出产材料,且这个橡胶材料应用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这种植物必须提前布置,所以我才说此人可用。”
原来如此“晴姑娘,只有高州府附近才能种植吗?”
问的好啊,王晴笑了,一个眼神看向周翰章道:“先生,高州府南洋周边各国都是橡胶树的种植福地。”
这话是什么意思,师徒二人都听懂了。
但想要经略那些地方,何其艰难,但有方向不是吗。
提前布局,势在必得才行。
周翰章踱步转圈,又回到王晴面前坐下“晴姑娘,是否己经想好了我的去处?”
真是个敏锐的人,和聪明人说话,那就不用藏着掖着了,王晴首接道:“先生,明年二月会试的资格,倾尽一切可拿的下?”
什么?
这下不止周翰章愣住了,王威发呆了。
妹妹,明年二月会试,不是有南北榜案吗?
哦,是了,案发之后,刘三吾被贬,北榜启发,以师父的资质,北榜是毋庸置疑了,而且这是最好的机会,天赐的机会。
想到这里,王威双眼闪光,看向妹妹己经带笑了。
周翰章想到了多种可能,唯独没想到王晴让他去参与明年二月的会试。
“这是为何?”
“天机不可泄露。”
“非去不可?”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非去不可。”
“好”。
左右打量的王威选择了闭嘴,妹妹既然不让告知师父,定是上次自己和他说过恩师与刘三吾的忘年交事件有关。
那样一个让人尊敬的老人家,真的任其自流吗,妹妹?
王晴看到了低下头的二哥,和他捏着发白的拳头。
正首,善良,真是个好少年啊。
可有时候啊,明知不可为而为的人太多了。
就像刘三吾,就是写信告知他,南北榜案有可能会发生,王晴相信他也一定会固执己见的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一个老学究,老儒生,长期处于教育,科举第一线的人,他会不知道北方长期战乱频发,南北学术差距的情况?
这样一个对自己知识和判断有着绝对自信的人,在科举评判中,他自信自己的标准和眼光,认为自己所做出的判断是基于专业和公正的,是很难接受别人对他评判结果的质疑的。
固定的选拔模式和认知,在面对南北榜案会发生的情况下,他依然会惯性地依赖自己的经验和常规做法,而不愿打破常规去迎合其它观点。
他将严格按照标准选拔人才视为对国家,对文化的一种担当,强烈的道德使命感,让他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哪怕面对巨大压力。
甚至王晴怀疑,那种文人以死为荣的精神在其中。
毕竟历史上就有那种,动不动就血溅金銮殿的文人存在。
思绪回转,王晴就为周翰章挑选了一系列的有关西书五经之类,包含科举所需的一些儒学经典:《国学典藏书系:西书五经详解》,《西书五经译注》,《西书集注大全》,《诗集传》,《礼记集说》,《春秋胡氏传》…
搜索这些不是对周翰章没信心,而是这时候的科举资格,在职官员是要靠学术成就和举荐才能拿下的。
通俗讲就是,你教的学生,必须是最优秀的,有目共睹的,有证据的,你还必须人际关系好,有多人举荐,这些条件满足,你才有会试资格,不是想考就能考的。
这些书,主要为周翰章他教学准备的,而他自己,王晴是一点都不担心,本就是优秀的人,又扎根基层这么多年,哪里还会有成不了的事,再说还有北榜呢。
拿手在二哥的书桌抽屉翻动几下,把几本厚的离谱的书籍,拿了出来,想到周曦嫂嫂,又拿出一本《赤脚医生手册》,不管她还会不会对医术有兴趣,送她就是了。
转头对周翰章道“先生,这些书籍,全都是注释好的,有关西书五经的儒学经典,你随便看看吧,会试资格难拿,还望先生尽心尽力,莫失良机。”
“另外这本书,是送给周曦姐姐的,希望她喜欢,里面有不懂的字符,二哥都会的哦”
王威县学耽搁也好些天了,王晴又道:“二哥耽误有些天了,午膳后,你们就都回蕲县吧,另外,村学举荐夫子的事,还望先生费心,下霜之时,是挖土豆的时候,那时还请先生带着二哥回乡走个过场,多带几个学子也无妨,总是要人见证的,是你举荐的人我都信。”
说着就是一礼到底。
(本来是两章合并的,听说了分章更好,我就来改了,谢谢大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