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逝后,带着系统在古代长命百岁
病逝后,带着系统在古代长命百岁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病逝后,带着系统在古代长命百岁 > 第 84章 砌墙

第 84章 砌墙

加入书架
书名:
病逝后,带着系统在古代长命百岁
作者:
一朵幸运花
本章字数:
4878
更新时间:
2025-03-14

一场属于鲤河村的盛会,历经一个多时辰,圆满完成。

每一个人的奖励都是自己的父母一起为他或她亲自颁奖,这个时候王晴都会为他们照上一张照片,全都存在一起,这将会是给他们的一个更大的惊喜。

众人投票的结果都是比较均匀,且娃娃们今日都表现得无话可说,王晴很是高兴,大手一挥,宣布每个人都奖励一个帆布双肩书包,低龄段各加奖一个木质七巧板,两只铅笔和一本练习纸。

十二岁以上的各加奖一把镰刀与一本农谚书籍,意在不忘本,学以致用。

尽管天色渐渐暗沉,人们依然兴致高昂,在太空即将幕黑之际,这才拿起自家带来的桌椅板凳,有序地退出晒谷场。

热闹减退,王晴也准备回家了,在提溜着两个小豆丁上牛车时,却发现李佑安神情有些落寞,只因刚刚为他颁奖的是老里长,尽管他当时也是开心的,但这会众人退场,热闹退场,他才真的觉得自己是一个人了,爷爷真的不在他身边。

早上爷爷的话还响在耳边,他说:“佑安,好好跟在你师姐身边学习着,她是个了不起的人,你要学好了 才能够帮到她,才有资格将来与她同行,爷爷知道你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更知道你很喜欢现在的学习时光,爷爷会每隔几日就会来看你的,到时候,相信佑安定会比一次更有进步了。”

可再懂事,再听话,终究只有八岁啊,白日喧闹还不觉得,这会李佑安才发现自己孤零了。

被师姐提溜着上了牛车,李佑安就不自觉地低着头,王家几人都看到了,正想着如何安稳他时,王晴也爬上牛车,和两个小的挨着一起,拿出拍立得,从中找出李佑安的第一次上台表演时的照片和被老里长颁奖时的照片,王晴就按下打印键,滋滋几分钟后,在快到达老宅时,两张清晰的镀膜照片就出现了。

对于王晴时不时拿出来的东西,两个小的只当作是府城带回来的宝贝,虽是好奇,但还是维持着对先生的敬畏,不多看不多问。

递到面前的两张照片,李佑安下意识地拿在手里,正眼一看,惊的“呀”的一声,在这个纸板上笑容灿烂的小孩是自己吗?怎会如此清晰,比在镜子里还要清晰,这是画的吗?是师姐手里的小盒子画的吗?真的好神奇啊。

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王晴道:“师姐,这是你给我画的吗?可以送给我吗?”

哄小孩是最简单的,王晴点了点头“佑安 是想爷爷了吗?以后每个周日我都会带你去镇上,你可以亲自把照片送给爷爷,让他也为你开心为你祝福好不好。”

“师姐,真的吗?那可太好了,爷爷嘱咐我好好跟在你身边学习,那我以后得奖励了,也能有照片吗?”

“当然,只要佑安好好学习,师姐答应你,只要佑安有奖励就会有照片。”

“哇,师姐,你太好了。”

小孩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转头两个小的就头挨着头,看着照片咯咯笑个不停。

“佑安哥哥,你看我都缺牙了,还有小花也缺牙了,铃铛也缺牙了,佑安哥哥笑得最好看…”

“嘿嘿…”

“佑安哥哥,以后我们早上一起上学堂吧…”

“嗯 嗯 好呀,衿衿妹妹…”

农家的小孩总是懂事的更早,就像王衿,刚刚看似在笑话自己换牙期缺牙了,可却是在拿自己的乐子安慰着李佑安。

两小无猜呀。

-

再次睡到自然醒的王晴,嘴里叼着一个包子,兜里揣着个鸡蛋,就来到了石头山 ,才走近就看到凝固的地梁圈前,前日在这里忙活过的众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摸着上面硬邦邦的灰色地梁。

“里长,很硬,很结实…”

“福娃说过昨日下晌就可以踩的,里长要不你踩一脚试试…”

老里长倒是跃跃欲试,却又害怕踩坏了,试了两下,没舍得落脚。

“叔爷爷,众位叔伯,早上好呀。”

“呀,福娃,起来了啦,快来看看,这地梁圈是不是算好了呀。”

老里长现在算是王晴的头号粉丝了,只要是她说的话,那绝对是对的。

王晴走上前用脚踩了踩,凝固的很好,今天开始要洒水保养几天了。

“众位叔伯,做的很好呀,现在开始咱们要每隔一两个时辰,给这地梁圈洒水保湿保养两天,咱们要把前天的配料标准记录好,以后就用这样的标准来做立柱,现在咱们可以去窑场拉做好的青砖回来,两天后就可以砌墙了。”

听到这话,众人都不自觉地咧嘴笑着,真好啊,他们这偏乡辟村也能盖楼呢,而他们正在参与其中。

有了安排,众人就开始各司其职,石头山上除了值守人员,全村除了在挖鲤河的人员,剩下的全都拿起各家的箩筐、推车,向着临村的窑场拖运青砖。

因着王晴说学堂两层大概需要青砖一万块,临村七个窑口一次烧制成砖,也只有三千五块,这还不包括破损的,而烧制一次青砖的周期需得十三至十五日,也就是说鲤河村现在去把第一批烧制完成的青砖拖回村还是不够的,但若加上一些临村前期留存的,那就不耽误第一层建制了。

两天的时间,众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大推车,小推车,牛车,轮番上阵,一趟又一趟地把己经烧制完成的青砖,全都拖回了鲤河村口。

众人拖拉两天时间,凑够了六千二百块的青砖,夜色中某个搬运工,两趟运回了石头山。

翌日一大早 ,等王晴来到石头山时,现场己经是一片火热,筛细沙的,搬砖的,挑水的,和水泥的,提桶的,众人各司其职。

拿着技工书的老里长,一边看一边喊,“砌墙沙要细沙,可要注意咯。”

“听里长…”

“砌墙时挨着立柱的地方,莫忘植入钢筋条增加拉力。”

“听里长…”

热火朝天的场面,匠人自有匠人的传承,己经用不着王晴上手了。

放出十来把水平尺,告知众人的使用方法后,王晴就只要求他们按照图纸上砌墙就行了,为了增加通风和采光,每一间教室,都前后各有两扇一米五的窗户,前后各一个门,加开一个门,不仅能通风采光还能在遭遇意外时 快速离开,不发生踩踏事故。

村人有不理解的,但经过王晴一番解说,又全都觉得合情合理了。

“还是福娃想的周到,多开一个门的确合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是啊…”

门多 窗户多 现在的压力给到木工这边了,原本的老工艺是要把窗框和门框都镶嵌在砖墙里面的,但若这样,木工根本就忙不过来,只能照着技工书上的后嵌式装门窗了。

(见过老家的村子里,那些老式门窗像都是在砌墙时就嵌入在里面的,不知道可有说错,若有差别,宝子们就适当谅解吧,谢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