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书
林时宜悠悠转醒,只觉得脑袋钝疼,有些昏沉。
她揉了揉眼睛,环顾西周,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对劲——这房间的布置,实在太陌生了。
有点儿像医院,白床单白被子,但又不太像。
因为太过简陋了,水泥地和白墙,没有一块瓷砖,屋顶竟然还是老式灯泡。
她猛地坐起身来,心中涌起一股不安。这究竟是哪里?自己怎么会在这里?
林时宜的脑海中飞速闪过各种可能,但都无法解释眼前的情景。
林时宜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她开始回忆起之前发生的事情,可脑海中却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
就在她感到绝望的时候,一段记忆突然如潮水般涌进了她的脑海。
她看到了“林时宜”的一生。
“林时宜”是她写的一本年代文里的女配,也就是说她现在是穿书了,穿成了七零年代文里的女配。
林时宜不禁苦笑,写文的时候,她觉得这个女配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路人甲,她作为“取名渣”,懒得给女配想名字了,便首接用了自己的名字——林时宜。
可谁能想到,如今自己却真的成了这个林时宜。
不过,好在林时宜并没有把女配写的惨兮兮的习惯。
相反,她还给这个同名同姓的女配安排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家庭。
林时宜的父亲林卫国是纺织厂的采购科主任,母亲刘玉秦是供销社会计,大哥林时晏是年轻有为的副营长,二姐林时薇则是文工团的女兵。
这样的家庭背景,在七零年代可以说是相当优越了。
林时宜作为林家老幺,从小到大都十分受宠,以至于养成了娇滴滴且天真的性子。
林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眼红嫉妒的人不在少数。
林时宜高中还没毕业,林父林母就给林时宜安排好了工作。
只是还没去报到,就被有心人把情况报给了知青办。
这正好是知青办大张旗鼓的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期,大街小巷贴满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等标语。
知青办的人看林时宜符合下乡条件,且林家除了林时宜,个个都有工作,且职位还不低,理应起到带头作用。
知青办所属居委会派人,天天上门给林父林母和林时宜做思想工作,呼吁她上山下乡。
这个风口浪尖,林母为林时宜走后门,找好的工作就不方便去了,林时宜只剩下下乡这一个选择了。
一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林时宜知道自己必须下乡时,愁的吃不下睡不着,硬生生给急病了。
发烧烧到三十九度,被林父林母送去医院打点滴了。
一觉醒来,芯子换人了,面临下乡的就是林时宜本人了。
林时宜扶额叹气,“这都什么事儿啊,早知道好好给女配取个名字了。我偷这个懒干嘛呀!”
嘀咕完,抬头就看到林母——刘玉秦,右手拎着一网兜水果罐头,左手端着一个铝饭盒走了进来。
林时宜瞳孔微缩,这林母跟自己妈妈长的一模一样。
“时宜,你怎么坐起来了,是不是饿了?妈来晚了,快,先吃饭。”
林母快步走了过来,把网兜放到了旁边的小桌子上,扯过一条木凳子坐下,揭开饭盒盖子,把饭盒和勺子递到了林时宜面前。
“愣着做什么。快吃啊。”
林时宜听到妈妈熟悉的声音,有种自己还在21世纪的错觉,恍惚间还以为妈妈也跟着一起穿过来了。
“我现在不饿,不想吃。”
林时宜闻到了鸡肉的味道,光闻着就觉得有点腻。
“我能不能吃个罐头?”
林时宜看到橘子罐头,有些馋了。
“吃什么罐头,吃罐头能长肉吗?看看你这干巴巴的样子,到时候去了乡下,锄头都扛不动。”
林母没好气的瞥了一眼林时宜,强制把饭盒塞到林时宜手里,“先吃饭,吃完饭再吃罐头。”
林时宜听到林母的话,突然想起来自己为了制造更多情节和看点,把林时宜安排和男女主一块儿下乡了。
林时宜撇了撇嘴,开始往嘴里塞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