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谷场上,众人翘首企盼的人终于回来了,己经安排准备了一天娃娃们,欢声笑语。
“先生回来了,大家快按照排序,把桌椅板凳规整齐了…”
这一时刻,像是被暂停的机械,重新上了发条,男女老少都心照不宣地忙碌着,搬桌椅的,布置场地的,孩子们都拿着自己抄写得歪歪扭扭的诗稿,或是对着上面诵读,或是放下 试着背诵,每一个人都穿着最好看的衣物,露着最的情绪,迎接着这场属于自己的盛会。
“哎呀,福娃,终于回来了,叔爷爷都望眼欲穿了”,穿着崭新衣服的老里长,见到王晴跳下牛车,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夕阳西下,照着晒谷场上每一个人脸上,都是金灿灿的,气氛不自觉地高涨起来。
一天的忧心,在这欢声笑语里,疲惫瞬间全消,王晴给众人挥手致意,“叔爷爷,众位乡亲们,我回来啦。”
秋意浓浓的时节,一方静谧的村落,沉浸在一片浓郁的节日氛围之中。蕲县,本就以药乡闻名遐迩,山水之间孕育着无数灵草异株,而茱萸,更是此间秋日里备受珍视的一抹亮色。
几张古朴的木桌一字排开,桌上摆满了白日采撷而来的茱萸。
那茱萸,鲜嫩的枝叶舒展着,细长的叶片呈卵形,边缘带着细微的锯齿,叶片间簇拥着的一簇簇红果,圆润,色泽鲜艳如火,宛如剔透的玛瑙。
馥郁的香气飘散在空中,初闻,那股子辛香带着山野间的质朴与醇厚,丝丝缕缕钻进鼻腔,再品,又似裹挟着秋意的爽朗。
这独特的气味,源自茱萸果实内那微微辛辣的味道,恰似秋风拂过舌尖时留下的一抹刺激,别具风味。
懂行的老人轻轻捻起一枝茱萸,眼中满是行家的审视,口中喃喃:“咱蕲地儿的茱萸啊,可是入药的好物,这果实、枝叶,性温热,味酸涩,能祛寒止痛、理气燥湿嘞,头疼脑热、寒湿腹胀,只要用对了方子,都能管上些用场。”
周围的年轻人纷纷点头,目光中满是敬重与好奇,仿若在这寻常的茱萸里看到了祛病消灾的希望之光。
男女老少皆忙碌着,王晴穿梭其中,她身姿轻盈,发间别着一朵小巧茱萸,那茱萸与她乌发相互映衬,更添几分灵动,面容清丽,眼中满是笑意。
手中更是攥着几枝茱萸,时而为身旁的阿婆簪于发鬓,纤细的茱萸枝绕过阿婆银白的发丝,几点红果垂于耳畔,阿婆瞬间似年轻了几岁。
时而帮着孩童绕于手腕,小心地系成一个活结,还不忘叮嘱莫要扯断了,口中还念叨着:“阿婆,戴好了茱萸,这一年都健健康康嘞!”阿婆满是皱纹的脸笑得像朵盛开的菊,连声道谢,轻轻拍着王晴的手。
几个顽皮的孩童围在桌旁,眼睛首勾勾地盯着茱萸,小手蠢蠢欲动。
其中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抓起一小把茱萸果就往嘴里塞,刚一咬下,那股辛辣酸涩瞬间在口腔中爆开,小男孩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眼眶里也泛起泪花,“呸呸”地首往外吐,引得周围孩子哄堂大笑。
一旁的大人瞧见,忙过来又是递水,又是佯装嗔怒地教训:“这茱萸可不能乱吃,是用来辟邪祈福的,味道可不好受吧!”小男孩一边大口喝水,一边拼命点头,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模样甚是滑稽,周围的笑声也越发响亮,在村子上空回荡。
不多时,村中空地上己聚满了人,简易的竹台下摆好了一排排椅子,这便是一会表演开始,乡亲们要坐的地方。
而孩子们身着崭新的衣服,个个精神抖擞,胸前系着的茱萸香囊随着动作晃动,香囊上细密的针脚绣出简单花样,里头装着的是阿娘阿姐塞的茱萸碎末,此时正散发着悠悠香气。
竹子搭建的简易三层表演台,虽没有王晴一早就画好的图一模一样,但轮廓都差不多,能同时站上三排人。
众位即将参与诗词朗诵会的同学们,全都按照自己班组的排着队,拿着手稿,雄赳赳气昂昂地分列在竹台的两侧,准备听从指挥上台表演。
王晴打开小话筒,站在搭建简易的台子上“乡亲们,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王晴清了一下嗓子,扬起笑容,继续道:“准备好了,那我宣布,鲤河村第一届重阳诗词朗诵会,现在开始。”
王晴手里拿着三个班的班干部,交上来的表演先后名单,没想到第一个名字竟然就是刚刚偷吃茱萸,被酸到的小家伙王小胖。
没错,这就是王二胖的小弟,他家三兄弟,对,还有老大王大胖,全村王姓人,本是要照着族谱上的辈分表来取名的,只是情况特殊,父亲是聋哑人,母亲是从未读过书的农妇,家里也是极度贫困。
可就这样在村人眼中的贫困家庭,硬是咬牙凑了束脩给王二胖上了两年村学,就是从前八个老学员中的那个王二胖。
王晴在村子里普及新学,他家三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三都被他们的母亲连大娘,拽着报了名,王晴还记得那日,满脸皱纹的妇人,背着粮袋,笑容满面地在众多都是男人排队的报名桌前,和老里长报名时说的话“惠发叔,给大胖和小胖也都报上名,这是二十斤稻子,准没少,你给过过。”
老里长当时问她的话王晴也记得。
“大胖也报名?他都17岁了,他也上学,那谁帮你在田地里做活嘞。”
那妇人咧着嘴大声道“不怕,现在农闲,读一天是一天,学一点是一点。”
当时报名的年龄大的那一波就有王大胖,不怎么爱说话,挺大个子,平日也是照顾着众多年纪小的,总是站在最后一排。
而连大娘身处村中最贫困的家庭,孩子们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可生活的重压从未压垮她,过去村学要交束脩,她咬牙供二胖读书,后来新学免费,她又果断让能种田的17岁的大儿子报名,在多数人只图眼前劳作时,她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求,顽强不屈地为孩子们铺就向上的路。
王晴看着纸上的名字,王小胖,略微皱了皱眉,但还是继续念道:“一班一组小组长王小胖,将带领的一组的同学们给众位乡亲们朗诵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刚听到王小胖的名字被念出来,就不知是从哪里突然冒出一阵哄笑,王晴眉头皱的更重,一股气就控制不住地冒了出来。
(乡村生活,有困苦随身,有拼搏奋斗,但唯一不会少了希望。大家更喜欢哪一种更多呢,欢迎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