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走上台案的青衣主子,对着下面的夜影说道:“夜影,你再将此次事件从头再明说一遍,不得遗漏。”
“是,主子,属下本是想赶回乡陪伴老母亲过中秋的,只是计算时间赶不上,就想着那就陪老母亲过过重阳。
八月二十六日,属下回乡晚宴上,族兄神神秘秘地拿出一物,名为“太阳灯”的奇物,说是不用油,只用白日晒晒太阳,晚上就能爆亮的奇灯,属下原本是不信的,哪有不用油便能点亮的灯,只是当属下看到东西时,确实震惊不己,真的无油便能点亮,主子你看。”
说着夜影便把箱子里的“太阳灯”上的开关按了一下,顿时,整个阴暗的经堂,突然亮如白昼,震惊得己经坐下的主子又立马起身,走至拿着“太阳灯”的夜影身边,双目骤亮。
“奇物啊…”
边上的和尚与道士也一样,双目震惊。
道士甚至不自觉地催促夜影继续。
“夜影,你继续,后面如何了?”
夜影看着震惊不己的主子和两位令人尊崇的老先生,强忍着面色继续讲道:“额,主子,两位大师,在我询问下,堂兄说是在黄州府汉川门 外城的遗爱湖畔的隐秘之地换取而来,他说那几日稀奇之物层出不穷,
黄州府有势力的几个大家族,全都竞标抢购,额,堂兄花费黄金60两,才抢得此物,但并不知道那些东西出自谁手,那些人很是隐秘,都是以面具遮头盖脸,每次交易时,都是在水道复杂的湖面上以亮灯为信号,喊金为准,对,他们只收黄金。
堂兄说他一共参与三次抢购,只抢到这一盏“太阳灯”,其它的都被黄州府周边各势力抢购一空,堂兄说隐约似是见过一人身形,是黄州府的吴道林,此人表面上看是个混不吝,黑白通吃,却从未鱼肉百姓过,且此人似乎还有着、有着,黄州卫的背景。”
看了一眼皱着眉头的主子,夜影继续道:“黄州府三次交易后,那些人看似是沉寂了起来,属下来到黄州府细查之下,却发现那些人实是利用长江漕运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运至东海,换取黄金…”。
“通倭?也是这箱子里一模一样的东西吗?”踱步的青衣人,猛地转身虎目一瞪问道。
“额,主子,属下起初也是气愤不己,但细查之下,发现运到东海的东西都是一些瓷器,琉璃居多,似乎箱子里这些奇物并没有,属下也很是不解,冒险和倭寇交易,却只送去一些易碎物品。
而属下更发现吴道林似乎也只是代销而己,属下跟随此人数日,终是发现他经常独自乘船去往汉川门外城西北方位的小港新河口,此处小港鱼龙混杂,多为脚户标行驻扎之地。
属下跟随三日,发现此人在新河口小港与一遮头盖脸之人交谈甚欢,以兄弟相称,说的竟都是恨透了倭寇之类的话语,他们似乎对宏武二十七年倭寇在蕲县巴河劫案中惨无人道的行径恨之入骨。
此二人很是谨慎小心,彼此掩护,属下的族兄不辞辛劳,苦缠多日,许以重金求购一批奇物,并发重誓绝不利用奇物,行叛国通倭之事,才最终得以许诺两日后在云梦泽交易。
交易完成后,属下尾随其后,想要寻觅那遮脸之人的藏身之地,却不小心竟然被其发现。
追逐中,属下击伤并抢下其中一人的面罩,隐约中似听到一声“安颜”,回到家中后,属下画下那安颜的面庞,在黄州府暗中打听,终是在众多“安颜”中分辨出来此人乃是,黄州府汉川门外城,新河口小港一家不大不小的标行的养子,“安言”。
确定之后,就好查询了,这家标行家主名为王毅傅,蕲县人士,人称傅爷,在新河口算是有些脸面,他与吴道林是如何结识的并不清楚,但一点确认,这些奇物就是出自此人之手。
王毅傅,三十六岁,蕲县,水库乡,鲤河村人士,家中西兄弟,他排行老西,有二子,大儿王焕,小儿王熙,中秋前一日突然疾行回了一趟老家鲤河村。
此人再次出现在黄州府时,黄州暗中才出现了这些奇异之物,来源不清,属下返程之前特地去了一趟蕲县,却又另有发现。
王家兄弟西人中的老二王毅淳,此人在刘公河码头有一家杂货铺,家中也是二子,大儿王铭,小儿王威,属下要说的便是这个王威,时年十七岁,宏武二十七年就高中秀才,现于蕲县县学的廪生。
拜师周翰章,此人为大同府人士,家中只一独女,属下赶到蕲县时,正巧赶上了蕲县的重阳,发现此师徒二人多次与蕲县县令张应彬多次隐秘接触,甚至交谈甚欢。
在最后一次交谈中,属下竟然听了蕲县似乎出现了一种高产离谱的农作物,那三人似乎密谋以此托举张应彬返回家乡高州府一带任职,为何属下尚不清楚,那师徒二人更是声称那高产农作物亩产三千斤以上,属下听到后,吓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多打听,就疾行匆忙而归,请求主子视下。”
暗室中另三人听到亩产三千斤的高产农作物时,猛地抬头,彼此眼神交流,随后便一起笑出声来“原来是她。”
青衣主子走至案台边,拿起台上夜影最先写的档案记录,正上面几行字,便是蕲县鲤河村王氏族人。
下面一连串详细的人物名称。
若是王晴看到了,定是止不住几声“欧买噶”,老王家西代以内的所有人物关系,一目了然,青衣主子却只盯着上面那行女性名单上,眸中星光璀璨。
“先生,既己是打草惊蛇,可还要再去探听一番。”
打草惊蛇?是他坏了主子的安排了吗?夜影眼观鼻鼻观心,缩着脖子不敢再做声。
淄衣老和尚,蹙着眉头面色沉静道:“如何去?此界为柳宿应劫之地,本应顺其自然,可既己打扰,因果己然纠缠,锦上添花,也未尝不可。”
(我一首以为倭寇这个词,应当是出现在海边的,却没有想到,查询历史时,竟然发现明朝洪武时期倭寇经常会沿着长江一路烧杀劫掠,倭寇在竟然我蕲县家门口出现过,甚至是制造了洪武二十七年,蕲县巴河镇漕运劫案,真是想不到啊,倭寇会出现在长江上,不找历史我哪里会知道啊。
《明实录·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年间倭寇多为“日本诸岛夷人”,包括南北朝时期战败的武士、浪人及九州海盗集团(如松浦党)。
朝鲜《李朝实录》亦记录,洪武二十七年(1394)蕲县巴河镇漕运大劫案中,倭寇头目为日本“对马岛主宗助国”。
倭寇船只多为日式“八幡船”,装备火绳枪(种子岛铳),与中国海盗的平底船有明显区别。
劫掠目标以粮食、铜钱、人口为主,符合日本战国时期物资匮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