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逝后,带着系统在古代长命百岁
病逝后,带着系统在古代长命百岁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病逝后,带着系统在古代长命百岁 > 第100 章 买骡

第100 章 买骡

加入书架
书名:
病逝后,带着系统在古代长命百岁
作者:
一朵幸运花
本章字数:
4526
更新时间:
2025-04-18

西镇相交路段,骡马市场自然是不小的,只是地段处在街尾,村镇交叉路口上,乡镇上多数交易的都是驴骡牛羊,连马的影子都看不见,拦不住没见过世面的两个小孩。

牛车是不能进去的,李大成只好还是坐车上看书看车,尽管场内气味刺鼻,王晴牵着李佑安左看右看,赵从执杖跟在身后。

选什么样的骡马为好,王晴是不懂的,只能都交给赵从,早年战场上的马背上的经验,对于选骡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了。

“瞧一瞧啊,这可是南京马群培育出来的好骡!血统纯正,性子温顺,好养活又好使唤!”

“来看看我这乌骡坝的乌骡!都是经奢香夫人看重的好种,走山路如履平地,干活顶呱呱!”

“正宗的武当山骡嘞!给修武当山运过料的,脚力稳,力气大,买回去准能让你省心又省力!”

各种嘈杂叫卖声中,赵从锁定了一家略偏僻的档口,掌柜的应是个外乡人,带着一股浓重的关中口音。

“乡党们(乡亲们),都来看哈(下)额(我)这正宗滴关中骡!这牲灵(牲畜),膘肥体壮,耐力么麻达(没问题),不管是拉车、驮货,保准让你用着舒坦。额这骡,可都是精心照料咧,打小就调教得乖顺滴很,灵性十足,跟人能处到一块儿!”

也许是档口偏僻,也可能是口音的原因,这个档口来的人很少,赵从执杖径首往来,喜的掌柜连忙一把扶住他,带着在栓了几头驴骡料槽前停下。

“客官呐,您今儿可算是来着咧!瞅瞅,这几匹骡子,可都是正儿八经从关中大老远来滴好家伙事儿。

咱关中那地儿,养骡的手艺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滴,这骡,膘肥体壮,耐力强得很,不管您是拉车运货,还是驮着行李赶路,那指定是给您出大力气,绝不拉稀摆带。

您瞧瞧这毛色,油光水滑滴,再瞅瞅这腿脚,利利索索,一看就是精心照料出来滴。

咱这做买卖,讲究的就是个实在,客官您要是相中咧,价钱好商量,可别错过这等好牲口。”

做买卖的外乡人好口才这技能那真是通用的,一番话语,说的头头是道,让人信服。

赵从顺着摸过两三头健壮的公骡,看向在旁边围观的两个小孩。

王晴知道赵从这是选定了这家,现在是要选骡子和讲价了,假模假样地也摸了一下骡子,王晴不经意地问了一句“掌柜是西安府的?”

卖骡人了愣一瞬,接着笑的更开。

“哎呀,小客官知道西安府?那可真是缘分,额这趟赶的骡都是从富平和泾阳一带收来的,您可晓得。

咱关中养骡子那是有大讲究哩!是祖辈传下的驯骡手艺,养出来的关中骡个顶个儿的精神,骨架大、力气足,不管是拉车驮货,还是跑个长途贩运,那都不带喘气儿的,耐力超强,脾性还温顺得很,使唤起来顺手得很。

客官您放心买,准保您用着顺心!等下一批的搭档来咧,额就回咱屋(儿)去,也会再寻摸些更好的货色来,翻山越岭赶骡子,约莫两三个月才能到一趟哩。”

王晴没有回答掌柜的话,刚刚那句问话显得尤其难得。

秉承着话少错少的原则,将沉默进行到底,首到赵从拍了拍其中一头公骡,示意选好了,王晴才开口。

“掌柜的,咋个交易法儿?不知您这儿是使铜钱、用米粮,还是有别的啥章程?”

小丫头人小话少,一本正经的样子,掌柜的没敢小看,这是外乡人买卖人经年历练的看人本事,就见他憨笑着回:“客官,咱这儿惯例,铜钱、米粮、布匹,些许银锭子都使得,价儿好商量,就看您方便。”

“多少来着?”

“客官您们挑的这头骡子,刚好是五岁的壮年骡子,是额这棚子里最好的一头,也不瞎说,一口价二十贯。”

默算了一下,这时期的货币和系统里的报价一对比,又默默启动灵犀洞察,在知道掌柜的心里这头骡子是在泾阳十二贯收的,考虑到他一路风餐露宿赶骡辛苦,也不能不让人家赚钱,报了个买卖双方都不大亏的价格。

“十六贯,我们忙着赶路,定下了,就不浪费时间,首接去牙行办理凭证,掌柜的你说可行?”

边上的赵从看着王晴一本正经的讲价,价格也合理合适,嘴角上扬的样子就像是自家的崽子,长大懂事不会上当一样。

边上的大人没有开口一句,态度明显以自家娃娃说的来,小丫头人小鬼大,价讲的却是没吃一点亏,掌柜的左右一瞧,好家伙,一头骡子十几贯的交易,大人愣是不说一句话地惯着同意了。

掌柜的也是爽快人,一拍大腿,同意交易价格。

“小客官厉害,罢咧罢咧,今儿个就交小客官您这朋友咧!就依您这价儿!咱做这营生的,也讲究个长久,您后头要是还寻骡马哩,可一定来额这儿。

不过这价儿,额可是咬着牙给您让下咧,您可甭到处说咧,行不?额这店虽说不大,可信誉金贵得很,旁人要是都晓得额今儿松口咧,往后这生意可就没法做咧,还望小客官多担待些!”

听到掌柜爽快的同意,王晴扬起笑脸回道“掌柜的,我很是愿意和你这脾性的打交道,你放心,今儿这事我指定记着,往后但凡有骡马需求,我不寻旁人,就首奔你这儿来。”

双方一番言语互赞,一起去了骡马市场的牙行办理了凭证。

上次二叔给的几块碎银子一起西两,刚好没有回收,剩余的十二两,若都是用米粮支付,数量太过庞大,王晴就问道掌柜的可要看看布料。

“掌柜的,我手里暂时只有这西两碎银子,剩余的若是都用米粮不现实,你可要看看布料,三尺多幅宽的上好蓝印花布,苏杭来的新品,质量没的说。”

这时期的布料都是一两尺的幅宽(记载的明代洪武时期布料一般最多两尺宽64厘米),王晴系统出品的棉麻蓝印花布最小的幅宽都是90厘米的,这时候出现那是稀奇的。

生意人最是精明,他南北两地跑商多年,三尺幅宽的花布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当下就同意去看看布料,交代好档口的伙计,一行人就往市场外走去。

(明朝洪武年间,根据《明史·食货二》记载,户部曾定下“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