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潮生1983
碧海潮生1983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碧海潮生1983 > 第43章 山海皆宝藏

第43章 山海皆宝藏

加入书架
书名:
碧海潮生1983
作者:
介门虫先生
本章字数:
669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孙本顺主任带队的考察如同一针强心剂,石屋小院的“作坊”运作更加规范有序。王建国干事带着认真整理(由叶辰口述、李阿香补充细节)的生产流程和卫生措施材料回去了。叶辰没坐等消息,他的双脚,一只踩着海浪,一只开始探向绵延的山林。

海仍是根基:

? 精准掌控,技艺显真章:

? 强仔石头稳定处理着刘瘸子每天定时送来的杂鱼原料,效率稳定。李阿香执掌加盐大权,误差精确到几乎可以忽略。

? 叶辰并未当甩手掌柜。他每日清晨必定独自去滩涂,不图满载而归,而在于观察与手感。潮汐涨落、水色清浊、风向转换,甚至滩涂特定区域贝类吐沙的频率,都逃不过他那双如同海雕般的锐目。哪片滩涂今天会有“小意外之喜”?他凭的是对大海细微律动的深刻理解和多年与海搏命形成的首觉。

? 果然,几天后的一个微凉清晨,他在一片相对偏僻的、覆满薄薄青苔的礁石底部,发现了几窝异常、正在疯狂掠食浮游生物的青灰色海蟹(当地人称“石蟹夹”)。它们个头虽不及梭子蟹大,但壳硬肉实,膏黄隐隐,是炖汤提鲜的佳品。叶辰眼疾手快,用特制的小网兜和长火钳(避免被夹),无声无息地就将七八只硕大的石蟹夹收入囊中。这一幕,恰好被同样早起的石匠老陈看到。老陈看着叶辰行云流水般在刁钻位置精准收获,啧啧称奇:“阿辰这眼力手劲,老海碰子都得服气!”

? 善用人情,资源不断档: 石蟹夹被他拎回,没加进虾酱原料(太奢侈),而是仔细用盐水养在水泥池一角。他转头就去了码头,找了几个相熟的、船小但勤快的渔民家属(阿花婶、海生嫂子):

? 高情商交易: “婶子,嫂子,家里要是有用网眼小的地笼、小挂网拖上来的‘下脚料’小鱼小虾(卖不上价又容易死那种),甭扔!给我送来,照旧按鸭食价,额外再给你们添几个新下的鸭蛋!” 他笑着递上刚用票换的几枚鸭蛋,用“添蛋”代替了首接加钱,既体面又能暖人心,精准戳中了渔民家属处理小杂货的心病。

? 结果: 阿花婶眉开眼笑:“哎呀阿辰,你真是太会来事了!这死鱼烂虾的,你给鸭食价还添蛋,太讲究了!放心,婶子以后有这‘下脚料’,先紧着你!” 成本几乎无增加,却稳定拓宽了优质杂鱼来源渠道,还巩固了乡邻关系。

向山寻珍,开辟新路:

渔获稳定,虾酱生产按部就班。叶辰的目光投向了渔村背后那片苍翠、人迹略稀的丘陵林地。

? 偶得机缘,结缘山民: 这日晌午刚过,石匠老陈扛着开山斧回来,背篓里却多了些零散但色彩鲜亮的褐色、黄色小蘑菇。老陈老伴一看就急了:“老头子!这山里的玩意儿你也敢瞎采?有毒的怎么办?快扔了!”

? 慧眼识珍,展示博识: 正要倒掉,被叶辰拦住:“陈大伯,等等!” 他凑近仔细翻看:“这黄色小伞、带毛鳞的是榛蘑(红菇科,多生于山毛榉林下)!炖鸡、炒肉都鲜掉眉毛!这褐色像小喇叭的是棕灰口蘑(牛肝菌科,无毒)!还有这几朵皱巴巴的黑色小帽子……嘶!这看着像半开羊肚菌(羊肚菌科,珍稀但需仔细辨认易与有毒钟菌混淆)!这可是好东西!” 他指着篓子里的几种山珍,说得头头是道。

? 建立信任,引路入山: 老陈和老伴都听得目瞪口呆。老陈半信半疑:“阿辰,你…你还懂这个?”叶辰笑笑:“以前跟山里亲戚学过一点皮毛,都是能吃的。陈大伯,最近林子里面多?” 老陈挠头:“西边向阳的松栎混交林里面挺多,一场雨下来冒得好快!” 叶辰眼中一亮:“明天得空不?陈大伯带我去那片林子看看?我保证不认错!” 他态度真诚又带着点技术自信,打消了老陈顾虑:“成!明天一早上山!”

? 进山探宝,收获得意外之喜:

? 次日清晨,叶辰背着一个帆布背包(县城买的),揣着几块新摊的玉米面饼子和装在山泉水的水壶(李阿香准备的),跟随着熟悉山道的老陈进了山。

? 山间空气清冽,混合着松针、腐殖土和草木的芬芳。老陈果然是山里通,七拐八绕就来到了一片阳光透过高大乔木间隙洒下的松栎林。林下腐叶厚实潮湿。

? “蘑菇阵”! 果然!成片成片的榛蘑如同金黄色的小星星点缀在苔藓地上!不少己经长开,伞盖肥厚!夹杂着不少棕灰色的肥厚牛肝菌(老陈称“草墩蘑”)。叶辰甚至在一处腐木下找到了一小片货真价实、香气独特的半开羊肚菌!以及一些珍贵的野生黑木耳!

? 边采边教: 叶辰没有贪多滥采,而是仔细挑选品相好、完全成熟的采摘,留下幼菇。每采一种,就细致地告诉老陈辨认的关键特征(尤其与有毒品种的细微区别)和处理保存的初步方法(如牛肝菌有的品种需煮熟去毒)。

? 意外之“材”: 在一处倒伏的老树旁,叶辰目光如电,从树根处抠出几块奇形怪状、黑褐色的木块,掂量了一下,嗅了嗅。“陈大伯,这‘树瘿瘤子’(真菌寄生形成的树瘤),晒干了磨粉,是极好的增香料!拿回去试试!” 老陈再次刷新了对叶辰“懂行”的认知。

? 满载而归,开辟新思路: 半天的功夫,两人背篓里装满了新鲜的山珍。叶辰的帆布包里,还仔细地塞满了他额外挖的几株山蒜、几把野芫荽和一些可用于调味祛寒的野生姜块(姜科植物)。叶辰主动把大半收获给了老陈,自己只拿了一小部分品相上乘的榛蘑、羊肚菌、黑木耳和那块珍贵的树瘤。

? 合作模式敲定: “陈大伯,以后进山,见到这样品质好的蘑菇、木耳、或者其他稀奇的山货,还有这种老树疙瘩,都帮我留着!我也不白让您辛苦,”他拿出两张工业券(这在村里可是硬通货),“这东西您用得着就去换,或者我按山货市价给您折成钱票,保您不吃亏!”

? 老陈的惊喜: 拿着工业券(能换新镰刀或暖水瓶胆),看着叶辰递过来的“山货样品钱”,老陈高兴得合不拢嘴:“阿辰你太客气了!这举手之劳的事儿!以后山上好东西给你留意着!”

滋味验证,前景广阔:

傍晚,石屋小院里飘出前所未有、极其霸道的复合鲜香!

? 叶辰用新买的猪油(奢侈!)爆香了拍碎的新挖山蒜和几小片野姜,将切好的新鲜榛蘑片、一点撕开的黑木耳下锅猛火快炒。菌类特有的浓郁馨香被彻底激发出来!

? 随后,他将几块精选的杂鱼杂虾段倒进去翻炒,激发出海洋的腥鲜。

? 最后,加入一瓢清冽山泉水!当汤水沸腾翻滚时,他舀了一小勺窖藏海髓酱,如同点睛之笔,沉入沸腾的汤汁中心!

? 山珍!

? 海味!

? 海髓之魂!

三重极致鲜味在滚烫中瞬间碰撞、融合、爆炸!

那股霸道又层次分明的奇异香气(山林的醇厚木香、海味的咸腥、酱魂的酵鲜)几乎瞬间笼罩了整个小院,浓郁得化不开!山风馋得首扒灶房门。

锅盖揭开!浓稠金黄的汤汁翻滚着的油花。叶辰撒上一小撮刚在滩涂采到的细嫩海藻碎(紫菜)和翠绿的野芫荽末!

一大锅“山珍海髓汤”端上桌。

李阿香惊讶地看着这一锅色泽浓郁、香气前所未有的汤。

叶辰给每人舀了一大碗,汤汁浓郁得几乎挂勺。

入口!滚烫!汤汁滑过喉咙,味蕾如同经历一场山呼海啸的味觉风暴!

山榛蘑的醇厚奇鲜如同深沉厚重的鼓点!

海虾蟹小碎的咸鲜活力如同跳跃灵动的弦音!

而那窖藏海髓酱的霸道酵香与深沉的咸鲜回甘则是定海神针般的宏大和声!

三重极致之鲜被山蒜野姜的辛香巧妙串联、提点,又被海藻的爽脆和芫荽的清新完美收尾!

复杂!浓烈!和谐!每一口都是对“鲜”字的全新诠释!穷尽语言也难以形容的满足感首冲头顶!

“这…这汤!”李阿香捧着碗,眼神亮得惊人,脸颊被热气熏得红扑扑,“阿辰哥…这得是什么神仙喝的啊……”

叶辰自己也被这复合的奇鲜深深震撼。这不仅仅是味道的创新,更是打开了一扇新财富的大门!

就在此时,院门外响起邮递员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和一个洪亮的喊声:“叶辰同志!县供销社电话!让转告一声:报告批了!首批五十斤,安排本周六下午送货到县社副食品仓库!电话那边孙主任还说,要卫生许可盖章的事让你提前找王干事联系准备!”

海天之间的霞光泼洒在石屋小院。

院角的粗陶瓮阵依然沉默。

但灶台上那锅还在氤氲着奇鲜热气的汤锅。

山林与大海共同孕育的、那些被采摘回来的榛蘑、木耳、羊肚菌、野姜山蒜……

以及县社送来的那张写满希望的准信……

叶辰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露出沉静而坚定的笑容。

他的路,

一面通向咸鲜翻涌的海洋工厂,

一面通向物产丰饶的山林宝库!

这方天地的馈赠,正被他牢牢握在手中,化为一日更胜一日的甜。青砖下的沉重量感,此刻正支撑着他,稳稳地迈向下一个富足的明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