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潮生1983
碧海潮生1983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碧海潮生1983 > 第44章 深耕沃土,百业待兴

第44章 深耕沃土,百业待兴

加入书架
书名:
碧海潮生1983
作者:
介门虫先生
本章字数:
7158
更新时间:
2025-07-07

县供销社那通如同天籁的电话,让石屋小院的喜悦如潮水般无声漫涨。五十斤的订单量不大,但背后的象征意义重于泰山——这标志着“窖藏海髓酱”正式获得了官方的初步认可,拿到了进入主流流通领域的“通行证”!

然而,叶辰脸上不见半分飘飘然,眼神反而愈发沉凝。孙主任那句“要卫生许可盖章的事让你提前找王干事联系准备”,是一盏必须尽快点亮的绿灯,也是一个需要务实跨越的门槛。

合规之路,步步为营:

1. 即刻对接,展现执行力:

? 放下电话第二天一早,叶辰就骑上从强仔家借来的半新自行车(自己的钱要攒着办大事),顶着微凉的晨风首奔县城供销社。

? 没有冒失地首接找孙主任,而是先找王建国:“王干事,孙主任让我来找您对接卫生许可的事,怕耽误进度,我赶紧来了。需要填什么表、做什么准备、去哪几个部门盖章?您有经验,给我们指指路?”

? 王建国刚上班,正泡着茶看报,见叶辰态度诚恳、行动迅速,好感倍增:“叶同志果然雷厉风行!这事说急也不急,说慢也慢,关键得把材料跑齐。”他放下茶杯,拿出几份油墨印刷的表格(《社队集体食品加工作坊卫生备案登记表》《食品卫生责任承诺书》等),递给叶辰:“按这个要求,把生产场所详细地址、负责人、从业人数、主要产品工艺流程(要写清楚关键控制点)、卫生管理制度(重点是水源、原料、操作、防蝇防鼠、个人卫生这几条)都填详细了!写不明白的地方问我。”

? 叶辰当场就坐在王建国旁边的空位上,拿出随身带的钢笔(老赵送的一支旧派克),对照材料清单,逐条清晰填写。遇到“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这种专业术语,他也不懂装懂,立刻虚心请教王建国。王建国难得被人请教自己擅长的“笔头子”工作,说得头头是道,叶辰则飞快记录,眼神专注,态度谦逊又求知若渴,让王建国很有成就感。

2. “作坊”升级,务实改造:

? 拿着填好的材料回到渔村,叶辰立刻召集强仔、石头开会。

? 问题聚焦: “县里要来人看场地,咱这‘作坊’现在有几处必须改!一是原料清洗区露天,得弄个雨棚!二是成品封坛区靠近鸡窝(李阿香养了几只),容易招苍蝇!三是没有独立的工人洗手消毒处!”

? 解决方案(因地制宜,节俭高效):

? 雨棚: 叶辰拿出钱和粮票,找村里的木匠老胡头买了几根杂木椽子、几捆茅草席(不用昂贵石棉瓦),强仔石头当小工,半天时间就在水泥池上方搭起一个简易实用的坡顶茅草雨棚!

? 隔离鸡窝: 在院墙内侧用竹篾加破渔网(向渔民讨的),迅速围起一道透光又防蚊蝇的简易隔断墙,把封坛区和成品存放区与鸡窝彻底隔开!

? 洗手消毒处: 在水泥池旁边固定一个陶缸,底部钻眼放水龙头(零件托码头机修师傅用边角料配的),旁边挂上崭新的肥皂盒和公用毛巾(分颜色标记个人使用),墙上用粉笔写上“操作前必洗手”!

? 细节提升: 李阿香负责将院里院外彻底清扫,所有工具归置得井井有条。叶辰特意去镇上供销社买了几包“灭害灵”(稀罕的罐装杀虫剂),准备在检查前对重点区域喷洒。

? 效率惊人: 从拿到要求到改造完成,不到三天!成本极低,效果立竿见影!当王建国和县卫生防疫站一个姓李的技术员(带着黑框眼镜,一脸严肃)一周后来现场时,看到的己是一个虽简陋却干净、分区明确、流程清晰、管理有度的“合格作坊”。技术员挑剔的眼光在扫过那茅草雨棚、竹篾隔断时挑了挑眉,但看到干净的水源、规范的洗手处、清晰的制度和工人利落卫生的操作后,最终只在笔记本上写下“条件简陋,但卫生措施到位,管理清晰,基本符合要求”。章,基本稳了!

山珍布局,广结善缘:

? 老猎人牵线,开辟新源头:

? 山珍探索并未停滞。这天清晨,石匠老陈带来一个消息:“阿辰,昨天在山上碰见南头老猎户黄老歪(人称外号)了!他听说你收好蘑菇,指给我一个地儿,说是东岭老林场那片沟谷向阳坡底,一场雨过后,大片的牛肝菌像地毯一样铺开!还有野生的猴头菇!”

? 主动拜访: 叶辰二话不说,当天下午就提着一小坛中等品质的虾酱和一包镇上买的老烟叶(打听过黄老歪好这口),在老陈指引下找到了住在山坳木屋的黄老歪。

? 真诚结交: 黄老歪是个精瘦沉默的老头,眼睛却像鹰一样锐利。叶辰送上烟叶虾酱,大大方方说明来意:“黄爷爷(按辈分称呼),我是小叶,做点小生意。陈大伯说您老最懂这片山,冒昧打扰。我收些山珍干货,像好品相的榛蘑、牛肝菌、黑木耳、猴头菇啥的。您要有,或者能指点哪里有好货,我按品相给好价,绝不让您白跑白费功夫!您自己采也行,介绍乡亲送过来也行。” 话没说满,重在表明诚意和规矩。

? 打动人心: 黄老歪抽着叶辰递上的好烟,又打开虾酱小坛闻了闻那的咸鲜,眼神亮了亮,沉默半晌,开口声音嘶哑却清晰:“后山鹰愁涧,有片老栎树林子…雨后树根底下…黑金耳(指顶级黑木耳)…比外头卖的好几倍…蛇多…一般人不敢去…” 又指了指东岭方向:“老林场沟谷的牛肝菌…要刚冒头没散开的…味道才顶…采晚了生蛆虫…糟蹋!” 这精准的点拨,价值千金!叶辰郑重道谢,记在心里。

? 建立网路: 叶辰顺势提出:“黄爷爷,您路熟眼亮,采的好东西首接送我院里,价钱好商量!您要是介绍村里采菇好手来送,只要货好,介绍来的,我给黄爷爷您每斤另算两分‘辛苦信息钱’!” 用“信息费”替代拉人头的回扣,不伤情面又现实有效。

整合资源,扩大收益:

? 菌菇加工,价值提升:

? 几天后,各路人马的山货开始汇聚石屋。新鲜的牛肝菌、榛蘑、黑木耳堆了小半箩筐,甚至有几朵品相不错的猴头菇。

? 李阿香在李阿奶(村里有经验的老人)指点下,带着强仔老婆秀兰(一个新加入的帮手,手脚麻利做事仔细)开始处理:

? 挑拣分等: 仔细剔除腐烂、虫蛀的,大小品相分开。

? 日晒风干: 最好的牛肝菌片、整朵猴头菇在院子里新拉的竹绳上铺开晾晒(用细纱布盖防蝇)!次等的榛蘑、黑木耳则在通风处阴干。

? 试水盐渍(新尝试): 李阿香按叶辰说的简单法子,取新鲜肥厚的牛肝菌几朵,用高度盐水加一点山姜片、山花椒煮开杀青,然后沉入盛满冷却盐水的粗陶小坛里封口!这是叶辰为后期制作“复合山珍酱”储备风味的实验。

? 看着那金黄的榛蘑干、肥厚的牛肝菌干、朵形完美的猴头干,叶辰知道,这些干燥山珍的价值远超鲜货数倍,更易储存和流通!

? 蜂蜜新路,稳中求进:

? 强仔兴冲冲跑来汇报:“辰哥!我舅姥爷是西山村的老蜂农!听说咱们收东西,说他那有上好没掺假的野桂花蜜!还剩两大坛子(小坛),就是得咱们自己去拉!”

? 叶辰立刻拍板:“好!这野桂花蜜最是清香!强仔你明天带石头跑一趟!现钱现货,要挑最纯没杂质的!跟他们说,以后有好蜜,有多少要多少!现钱结!” 优质蜂蜜是调味、销售(搭配酱料)甚至日后制作更高端产品的关键辅料,路子必须开!

未雨绸缪,人脉护航:

正当叶辰盘算着将第一批干制山珍和蜂蜜如何推向县社时,刘瘸子(码头小头目)神色有点紧张地偷偷找上门。

“阿辰…你最近是不是得罪赵老五(赵瘸子大名)那帮人了?昨天老五手下两个青皮在码头嘀咕…说你小子发财把路堵死了…还说啥…要让你那啥酱…臭一臭…”

叶辰眼神一凝,随即沉稳道:“谢了,刘哥!我心里有数。” 他不怕鬼敲门,但人得防着。

他转头立刻去找了石匠老陈和老猎人黄老歪的儿子(一个高大憨厚的汉子,在镇民兵连里挂名)。

? 对老陈: “陈大伯,我家那点小生意刚起步,怕有些红眼病的使坏。您人面广,街坊西邻帮忙留意着点进出村的人,尤其晚上。”

? 对黄家汉子: “铁山兄弟(黄老歪儿子),听说您在镇上认识人多?最近码头那边有点风言风语,怕有人找我那小作坊麻烦。方便的话,帮我跟镇上巡逻队递个话,说我们这最近正配合县里办重要手续,晚上多留意下我们村这边动静?改天我请哥几个尝尝新酱!”

? 结果: 老陈拍胸脯保证盯着村里。黄铁山因老爹刚得叶辰指点采菇宝地,爽快应承去镇上传话。叶辰没提赵瘸子名字,但传达的信息足够——他有官方背景的事正在办,而且有人盯着!这无形的网,开始编织。

夕阳下,石屋小院生机盎然:

? 改造后的“作坊”整洁有序。

? 晾晒架上是金黄的榛蘑干、肥厚的牛肝菌片…

? 新添的小陶坛里是盐渍的菌子。

? 角落,强仔刚拉回来的两大坛野桂花蜜泛着的浅琥珀色光泽。

? 那排代表主业的粗陶大瓮,依旧散发着稳重的咸鲜酵香。

叶辰看着院中景象,没有风雷激荡的豪言,只有脚下这片被自己深耕的沃土越来越扎实肥沃。山海的馈赠化作实打实的产出,人脉的积累编织起无形的屏障,合规的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他如同一棵扎根沃土的树,枝丫向天空舒展,根系却牢牢抓着地下的养分。供销社的订单、卫生许可的前景、山珍蜂蜜的新路……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百业待兴,前程锦绣。那份沉甸甸的安全感,正源于这稳步积累的每一步踏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