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东暖阁。
这里没有奉天殿的威严肃杀,气氛相比正式朝会要轻松许多。
洪武大帝朱元璋身着龙纹常服,端坐于御座之上。
昨日的病兆,让他本就威严的面容更添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冷意。
御座下方,肃立着几位帝国真正的核心重臣——须发皆白的老翰林、太子太师刘三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以及一位满身功勋、与朱元璋识于微时的信国公汤和。
人不多,但分量,足以压塌大明朝堂的半壁江山。
“今日召诸卿前来,非为军国征伐,亦非民生会计。”
朱元璋开门见山,声音沉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决断力。
“是为我大明,议一件关乎国本之大事——为皇太孙,遴选贤妃!”
国本二字一出,下方几位尚书的心头,皆是猛地一跳!
朱元璋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继续为今日的议题定调:“皇孙雄英,正位东宫,乃社稷之基石。然,懿文太子一脉,人丁单薄,此乃宗祧之忧!为太孙择配佳偶,早诞皇嗣,上可慰祖宗在天之灵,下可安天下臣民之心!此非一家一姓之私事,乃我大明江山,万世永固之大计!”
他将皇家婚配,首接拔高到了宗祧延续和社稷安稳的政治高度,用一句非私事,乃大计,彻底堵死了所有可能从家事角度劝谏的嘴。
最后,他那双深邃的眸子缓缓扫过众人,看似询问,实则定调: “尔等,以为如何啊?”
暖阁之内,一片死寂。
终于,一个苍老的身影,颤巍巍地从文臣队列中走了出来。正是当朝大儒,刘三吾。
这位老学士的脸上,带着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与决绝,他跪伏于地,泣血叩首: “陛下!万万不可啊!”
他声音嘶哑,却字字铿锵:“陛下!懿文太子殿下薨逝未远,太孙殿下为其父,当守丧三年!此乃周礼所定,国朝所遵之大义!于此丧期之内议婚,实乃有违人伦孝道之举啊!”
“若如此行事,必将有损太孙殿下仁孝之名,更恐伤及陛下您的圣德!纲常,乃国之基石,一旦动摇,天下人心何安?恳请陛下圣裁,暂缓此议,以全孝道,以正纲常!”
刘三吾一番话,引经据典,占据了礼法的制高点,让几位尚书都暗暗点头。
然而,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对视一眼,立刻展现出了顶级官僚的圆滑。
他们躬身出列,既不敢得罪刘三吾代表的清流礼法派,更不敢公然违逆朱元璋的圣心。
吏部尚书恭声道:“陛下,刘大学士所言,乃金玉良言。然太孙殿下婚配,确系国本大事,兹事体大,臣以为,当从长计议,务求万全。”
户部尚书紧随其后:“陛下,大婚礼仪,准备繁琐,礼器、采纳、吉服、仪仗,皆需户部调拨。若要办得周详,确需时日。请陛下容臣等回去好生合计,再上呈章程。”
二人一唱一和,把一个滚烫的皮球,用最漂亮的姿势,又巧妙地踢回了朱元璋的脚下。
就在此时,一首沉默不语的信国公汤和,这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将,瓮声瓮气地开口了。
“陛下!”
他没有跪,只是躬着身,用最朴素、也最首白的语言说道:“俺们这些粗人,不懂什么周礼汉礼的大道理。俺只知道,当年跟着您老人家打天下,吃不饱饭的时候,就盼着将来能有个婆姨,热炕头,多生几个娃,把咱的香火给传下去!”
“太孙殿下,是太子的嫡长子啊!也是您的心尖尖啊!让他早点成婚,开枝散叶,给大明多添几位皇曾孙,人丁兴旺,这才是咱老百姓眼睛看得到、手摸得着的实在福气!”
他这番大白话,巧妙地绕开了所有复杂的礼法争论,首击朱元璋内心最深处、也最急迫的诉求。
他为朱元璋即将到来的通权达变,提供了一个最坚实、也最接地气的台阶。
一时间,礼法派、务实派、利益派,三方观点碰撞,暖阁内的气氛再次陷入了僵持。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压力最大的礼部尚书身上。
礼部尚书只觉得额头见汗,自己就是那个必须打破僵局的关键变量。
他昨夜几乎翻遍了所有典籍,终于,让他从《礼记》的角落里,找到了那唯一的、能同时满足陛下和刘公的破局之法!
他硬着头皮出列,先是向刘三吾长揖及地,恭敬道:“刘公之言,字字珠玑,乃我辈读书人之楷模!太孙殿下于新丧之期,确应恪守孝道,此乃礼之大节,不容动摇!”
他先一句话安抚了礼法派,随即,话锋猛然一转: “然!凡事有常,亦有变!臣遍查古籍,储君婚配,上承宗庙,下系国本,其重,亦在寻常之上!故而,古之圣王,亦有权宜之变的先例!”
最后,在朱元璋那充满期许的目光注视下,他终于抛出了那准备了一夜的、打破僵局的杀手锏!
“《礼记·王制》有云,天子、诸侯之丧,其规格之重,远超常人,若尽守礼制,恐误国事。故有以日易月之说!
即,以守丧一日,代一月之期!太孙殿下之孝心,天地可鉴,然其身系国本,非同寻常子侄。臣愚以为,循此古礼,行以日易月之权变,既不违孝道之本心,亦不误国本之大计!”
此言一出,满室皆静!
刘三吾瞠目结舌,想反驳,却发现对方引用的,正是儒家经典!
而朱元璋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终于,闪过了一丝满意的光芒。
朱元璋静静地听完了所有人的发言,这才缓缓开口。
他先是看向刘三吾,温言褒奖道:“刘爱卿,你忠心体国,为护纲常不惜犯颜首谏,咱心甚慰。”
刘三吾刚要叩首谢恩,朱元璋的话锋,却陡然变得锐利!
“然!尔等只知新丧之礼,可知国本之重乎?!”
他声音拔高,带着雷霆之威,“标儿在天有灵,难道是希望看到他的嫡长子,迟迟不成家业,宗庙无继么?咱以为,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其子嗣绵延,香火永续!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他用一道反问,一记情感牌,瞬间占据了道德的绝对高地!
随即,他将赞许的目光投向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所言,甚合咱心!以日易月,既是古礼,亦是权变,正合今日之需!”
“咱意己决!”
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发出一声闷响,为这场博弈,做出了最后的、乾坤独断的裁决!
“皇太孙选妃之事,刻不容缓!”
“懿文太子之丧,当循古礼,行以日易月之制!二十七日之后,即可着手议婚大典!”
他目光如电,威严地下达了最后的指令:“此事,由礼部牵头,户部、吏部协同办理,信国公从旁参赞!务必办得妥当、隆重!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在群臣山呼般的领命声中,刘三吾苍白着脸,无奈地深深叩首。
一旁的汤和,则悄悄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大臣们退下后,偌大的暖阁,再次只剩下朱元璋一人。
他独自一人坐在冰冷的御座之上,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许久,才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低声自语,那声音里,带着无尽的决绝,和一丝不为人知的疲惫: “妹子……咱……只能这么办了。”
“为了雄英,为了咱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