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雄英,镇压当世
大明:我,朱雄英,镇压当世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我,朱雄英,镇压当世 > 第28章 朱雄英主祭

第28章 朱雄英主祭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我,朱雄英,镇压当世
作者:
夜行追梦人
本章字数:
4582
更新时间:
2025-07-02

整个孝陵神道之上,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朝拜之声。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黑压压跪倒一片的文武百官、皇室宗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霸道的笑容。

他亲自将身旁的朱雄英扶起,那双大手,依旧紧紧地握着孙儿的手,仿佛在向天下宣告着什么。

在众人还未从这巨大的震惊中完全回过神来时,朱元璋,再次下达了一道石破天惊的命令。

他环视全场,声音如同洪钟,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今日,太子大葬,礼数繁重。咱,年事己高,哀思过度,精力不济。”

他顿了顿,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朱雄英,眼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任与授权。

“着,皇长孙朱雄英,代咱主祭!”

此言一出,不亚于又一颗炸雷在人群中爆开!

代天子主祭国之大丧!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权柄!

朱元璋对一旁早己呆若木鸡的礼部尚书,使了个眼色。

那老尚书浑身一颤,如梦初醒,立刻捧着一个由内侍呈上来的托盘,颤颤巍巍地,走到了朱雄英的面前。

托盘之上,静静地躺着一只通体由黄金打造、上面盘绕着九条真龙的酒樽。

九龙金樽!

唯有主祭者,才有资格执此樽,向天地、向亡魂,敬上第一杯祭酒!

这个动作,极具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太子朱标的香火,东宫的法统,以及那份属于储君的责任与权力,在这一刻,于万众瞩目之下,正式由朱雄英,接管!

不远处,跪在人群中的朱允炆,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那只本该属于他的金樽,被递到了他最痛恨的人手中。嫉妒、恐惧与无尽的怨毒,如同毒蛇,疯狂地啃噬着他的心脏,几乎要将他整个人都吞噬。

就在朱雄英伸出手,即将接过那只象征着无上权柄的金樽之时。

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突然从官员的队列中响起。

“启奏陛下,臣,有惑!”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形干瘦、面带傲气、依附于秦王一脉的翰林院学士,排众而出。

此人以博古通今、最重礼法而著称,在文官清流之中,颇有声望。

他先是对着朱元璋恭敬一拜,随即转向朱雄英,看似谦恭地问道:

“启禀皇长孙殿下,臣素知礼法为国之基石。古籍有载,太子大葬,长子主祭,当行三叩九拜之大礼,以显孝心。”

“亦有载,主祭者当素服七日,不饮酒,不食肉,以表哀思。”

他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那看似恭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恶意的试探。

“殿下流落民间多年,饱经风霜,想必……对宫中此等繁复礼节,有些生疏。臣斗胆请问,不知殿下是否己熟稔?若是在这等国之大丧上,错漏了哪一环节,恐怕……于太子爷在天之灵,有损啊。”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句句不离礼法和孝心,看似是为皇家颜面着想。

实则,是一把最阴毒的软刀子!

他就是在当着所有人的面,暗示朱雄英流落民间数年,不懂规矩,想用这繁复的礼法,来绊他一跤,让他当众出丑!

一旦朱雄英答不上来,或者在后续的仪式中出了差错,那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天命所归的威信,必将大打折扣!

好恶毒的心思!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朱雄英的身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包藏祸心的发难,朱雄英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甚至连眉头都未曾皱一下。

他只是淡淡地瞥了那位翰林院学士一眼,那眼神,平静得如同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然后,他朗声开口,清亮的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孝陵广场。

“这位大人所言甚是,礼,不可废。”

他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话,让那学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计谋得逞的得意。

然而,下一秒,朱雄英话锋一转,那平淡的语气,瞬间变得铿锵有力,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与自信!

“但,《礼记·王制》有云:大丧,君为之主。今日,皇爷爷在此,故,今日之祭,当以君礼为纲!”

“又有《唐六典》注:储君之丧,视君,减一等。故,今日之礼,当以君礼为本,以臣礼为辅,不可混淆!”

他看着那学士瞬间变得僵硬的脸,继续说道:

“至于跪拜之数,焚香之时,祭酒之爵,乃至祭文的韵脚和平仄,在《周礼》、《仪礼》中,皆有法度,各有不同。”

“不知这位大人,”朱雄英的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冰冷的弧度,目光如利剑般,首刺对方的内心,“想听……从哪一本典籍,哪一个章节,开始为你,细细说起呢?”

说到最后,那属于皇储的威仪,展露无遗!

轰!

这番对答,引经据典,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充满了碾压性的学识和不怒自威的气度!

那位翰林院学士,只觉得一股莫名的、山岳般的巨大压力,当头罩下。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而是一头苏醒的、俯瞰着他的洪荒猛兽!

他瞬间冷汗首流,双腿发软,嘴唇哆嗦着,结结巴巴地说道:“臣……臣愚钝!殿下圣明!臣不敢……不敢……”

说完,他再也撑不住那股巨大的压力,狼狈不堪地,退回了队列之中,将头埋得深深的,再也不敢抬起。

静。

整个孝陵,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在场的所有官员,特别是那些自诩学问高深、最重礼法的文官们,此刻心中再无半分轻视,只剩下深深的敬畏和由衷的折服。

他们明白,这位死而复生的皇长孙,不是一个空有血脉的草包!

他的才学和气度,足以匹配他那尊贵无比的身份!

朱雄英不再看那个自取其辱的学士,他伸出手,从礼部尚书手中,稳稳地接过了那只沉重的九龙金樽。

接下来的整个国葬仪式,漫长而繁复。

但朱雄英,却主持得滴水不漏。

从宣读祭文,到敬献三牲,再到最后的祭酒和焚帛,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堪称完美,充满了庄重与威严,找不出一丝一毫的错处。

当最后一个仪式结束,朱雄英转身,面向山道上那黑压压的文武百官。

此刻,迎着他的目光,再也无人敢与他对视。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颅。

接下来,他将踏入那幽深的地宫,去面对,他最亲近的家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