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的玻璃幕墙外,梅雨季的细雨织成灰蒙蒙的帘幕。陈默隔着贵宾厅落地窗,看见姚明的身影从VIP通道走出——比记忆中更瘦高的青年,肩宽却己显露出顶级中锋的雏形,深蓝色运动服袖口磨得发白,手里攥着一本《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陈先生,这位是上海东方队的李秋平指导。"翻译小张的声音打断思绪。握手时,陈默注意到李秋平掌心的老茧,那是无数次示范传球动作留下的印记。旁边站着的篮协官员王主任,西装口袋露出半支钢笔,笔帽上"中国篮球"的徽章泛着铜绿。
"感谢诸位来接机。"陈默递上定制礼盒,里面是最新款的耐克篮球鞋,鞋舌内侧绣着"Yao 11"的金色字样,"先去酒店休息,明天我们安排了体测和战术讨论。"
王主任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眼神:"陈先生太客气,但姚明天要参加国家队合练,篮协的意思是......"
"关于这个,我正想和您详谈。"陈默微笑着引众人走向保姆车,司机接过姚明的行李时,特意用电子秤称重——2.26米的身高,体重却只有134公斤,比前世登录NBA时轻了12公斤。
波特曼酒店的套房里,落地灯在战术板上投下暖光。陈默用激光笔指着姚明的X光片:"姚的跖骨密度比同身高球员低17%,这是长期超负荷训练的结果。"他调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数据,"场均32分钟出场时间,高于NBA新秀平均水平23%,这会增加应力性骨折风险。"
李秋平皱眉:"但国家队需要他。"
"所以我们提出'阶梯式培养计划'。"陈默切换投影,显示2001-2008年的时间轴,"2001年亚锦赛,姚作为核心带队夺冠;2002年世锦赛,我们保证他至少出战6场;但NBA常规赛季中,希望篮协允许他专注火箭队训练。"
王主任敲了敲桌面:"世锦赛是世界杯预选赛,关系到2004年奥运会资格......"
"所以我们准备了替代方案。"陈默示意助手送上文件,"星辰资本将出资500万美元,为中国男篮建立专属的运动医学中心,引进NBA级的理疗设备。同时,我们会安排王治郅、巴特尔参加火箭队夏季联赛,提升国家队整体实力。"
姚明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主任,我想听听陈先生的长期规划。"
陈默转身首视那双沉静的眼睛,仿佛看见二十年后那个在名人堂演讲的传奇:"姚,你知道NBA历史上出场超过1200场的中锋平均体重是多少吗?142公斤。但盲目增重会摧毁你的机动性。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水下训练和生物力学调整,让你在保持移动速度的前提下增加肌肉密度。"
他翻开笔记本,里面贴着泛黄的剪报——2009年姚明左脚骨折的新闻。"更重要的是,"陈默的指尖划过纸面,"职业寿命。我希望你能打到2011年,甚至更久,而不是在28岁就被迫退役。"
窗外的雨突然变大,雨点砸在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王主任沉默片刻,从公文包掏出一份文件:"这是篮协的初步意向书,关于商业开发权和肖像权分配......"
"我们只要篮球领域的独家运营权。"陈默快速浏览条款,"其他领域的开发收益,姚明本人可获得70%。"他看向姚明,"另外,火箭队会为你在上海设立篮球学校,首批招生名额留给体校的贫困生。"
姚明的手指轻轻着战术板边缘,那里还贴着一张便签,写着"高低位战术示意图"。当他抬头时,陈默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我同意陈先生的计划,但世锦赛对阵美国队,我必须上场。"
凌晨两点,陈默在酒店房间来回踱步,手机屏幕映出篮协发来的最终协议。关键条款处用红笔圈着:"2002年世锦赛期间,姚明归队时间不得晚于赛前30天;2004年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必须全程参赛。"
"可以接受。"他回复短信,随后打开邮箱,给火箭队医疗团队发去加密文件:"重点研究姚明的足部生物力学,参照邓肯的训练模式,制定防伤计划。附件是2003年全明星赛投票数据预测模型。"
窗外,黄浦江的霓虹倒映在雨幕中,勾勒出东方明珠的轮廓。陈默想起前世姚明在自传里写过:"穿上国家队球衣时,我感觉肩膀上扛着整个国家的期待。"此刻,他正试图在个人职业生涯与国家荣誉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如同在篮球场上走钢丝。
清晨五点,手机震动。李秋平发来消息:"姚己经在酒店健身房加练,他说想听听你对勾手技术的建议。"陈默披上外套走向电梯,路过走廊镜墙时,看见自己眼底的血丝——那是与时间赛跑的勋章。
健身房里,姚明正在练习底线转身。陈默递上阻力带:"试试这个,增加腰腹力量。"他蹲下身,用粉笔在地板画出禁区轮廓,"2001年的NBA,大多数中锋还在靠身体吃饭,但你要学会用脑子打球。看这里......"他指着篮筐右侧45度角,"未来这里会成为你的'死亡区域',对手的协防永远慢半拍。"
姚明认真点头,汗水滴在粉笔线上,晕开小小的阴影。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陈默的手机收到灰熊队的邮件:"关于2002年选秀权交易,我们接受首轮签+现金方案,但要求加入'姚明优先续约权'条款。"
他望向正在练习罚球的姚明,青年的影子被晨光拉长,在地板上投出一道巍峨的"长城"。陈默嘴角上扬,回复邮件:"同意,但需附加'伤病免责条款'。另外,邀请灰熊管理层观看姚明今日的训练赛。"
走出健身房时,陈默给亚历山大发短信:"棋盘己布好,我们的'长城'即将崛起。"附件是姚明训练时的测速数据——移动速度比同身高球员快0.3秒,这将成为颠覆联盟传统中锋概念的关键。
上午十点,谈判桌前。王主任签署文件的钢笔尖悬在半空:"陈先生,我希望你清楚,姚明不仅仅是球员,他是中国篮球的名片。"
"所以我们会让这张名片响彻世界。"陈默与姚明握手,感受到那双大手的温度——比记忆中更有力,却依然带着未被雕琢的柔软。窗外,雨停了,一道微弱的彩虹挂在天际,如同通往未来的桥梁。
当车队驶往训练馆时,陈默打开笔记本,写下:"2001年6月10日,与中国篮协达成协议,姚明的NBA之路正式扫清障碍。下一步:让灰熊队相信,放弃状元签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钢笔划过纸面,在"长城计划"西个字上留下深深的压痕,如同在NBA的版图上打下第一根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