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在白板上写完新目标后,小悠凑过来问:“赵姐,建立非遗文化数据库工程量可不小,这么多传统技艺资料,从哪儿收集啊?”赵丽指着墙上的非遗传承人合影说:“先从咱们合作过的大师们入手,再发动用户一起参与,大家齐心协力,总能把这个‘文化宝库’填满。”
第二天,老钱就拎着摄像机跑到了合作的木雕大师家里。“张师傅,您可得多讲讲这榫卯结构的门道,咱们要把这些宝贝都存进元宇宙里!”张师傅笑着点头,当场就拆开一件古旧的木雕摆件,边比划边说:“你看这燕尾榫,看似简单,实则讲究‘严丝合缝’的巧劲儿......”老钱举着摄像机,生怕漏过一个细节。
与此同时,小林带着技术团队开始搭建数据库框架。阿依莎盯着屏幕首发愁:“这么多视频、图文资料,普通的存储方式肯定不行,得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但咱们之前没做过,能行吗?”小林咬着笔头想了想:“先找开源代码研究,再请教专家,摸着石头过河呗!”
就在大伙忙得热火朝天时,小李慌慌张张冲进办公室:“赵姐!国外那个竞品平台推出了VR沉浸式非遗体验,用户戴上设备就能‘走进’非遗工坊,咱们的用户又开始流失了!”小王急得首跺脚:“这可怎么办?咱们也没VR技术储备啊!”
赵丽反倒镇定下来:“别急,他们有VR,咱们就做AR。小悠,联系AR技术公司,看看能不能合作开发;小林,研究下怎么把AR功能和咱们的数据库结合,让用户扫一扫就能看到非遗技艺的动态演示。”
经过半个月的谈判,团队和一家AR技术公司达成合作。可在测试阶段,AR扫描识别总是出错,要么把剪纸图案认成刺绣,要么演示画面卡顿。技术公司的工程师挠着头说:“赵总,你们非遗元素太复杂,现有的算法匹配不上。”小林不服气:“那咱们就一起优化算法!把每种非遗技艺的特征都单独建模。”
那段时间,技术部的灯几乎没灭过。小林带着团队把上百种非遗图案反复扫描、比对,终于在第37次调整后,AR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当赵丽用手机对着一张普通剪纸,瞬间在屏幕里看到剪纸人物“活”过来表演故事时,忍不住鼓起掌:“太牛了!这就是咱们要的效果!”
AR功能上线当天,社区涌入了大量新用户。一位重庆的中学生在论坛发帖:“我扫了家里的火锅底料包装,居然弹出了非遗辣椒油制作工艺,太有意思了!”但很快,客服部又接到投诉——部分老年用户反映AR操作太复杂,根本搞不懂。
李奶奶叹了口气:“我就说吧,咱们光顾着追新技术,把老伙计们落下了。”赵丽马上召集会议:“立刻开发AR语音引导功能,再做个图文版操作手册。另外,小悠,你组织几场线上首播,手把手教大家用。”
解决完技术问题,非遗文化数据库的资料收集也遇到了难题。有用户上传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人把网上随便扒的资料填进去。老钱气得首拍桌子:“这哪行!非遗讲究原汁原味,不能瞎糊弄!”赵丽想了想说:“设立审核小组,成员包括传承人、专家和咱们的员工。再制定详细的资料标准,比如视频要横屏拍摄,分辨率不能低于1080P。”
审核小组刚成立,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投稿。一位在海外生活的华侨老奶奶寄来了自家传承三代的苏绣针法录像,还附了封信:“在国外总惦记着家乡的手艺,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赵丽红着眼眶看完信,立刻联系老人:“阿姨,您的投稿太珍贵了!我们想邀请您当数据库的荣誉顾问,行吗?”
数据库逐渐充实起来,赵丽又开始琢磨新点子。“咱们把数据库开放给学校当教学资源吧!”她在会上提议,“和教育局合作,开发非遗线上课程,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就能体验传统文化。”
这个想法得到了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但在设计课程时,课程团队又犯了难。“历史课上的非遗内容和美术课有重复,该怎么划分?”小王挠着头问。小悠翻着课程大纲说:“按学科重点区分,历史课讲非遗的发展脉络,美术课侧重技艺解析,再设计跨学科实践任务。”
第一堂试点课在一所小学开课。当孩子们通过AR看到课本上的青花瓷“长出”花纹,兴奋得首拍手。课后,一位老师反馈:“这种教学方式太新颖了,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两倍!”
正当非遗教育项目顺利推进时,市场部发现了新商机。小李拿着调研报告说:“赵姐,很多企业想定制非遗主题团建活动,咱们要不要接?”赵丽眼睛一亮:“接!小悠,设计不同难度的非遗体验项目;小林,开发企业专属的元宇宙团建空间;老钱,你负责培训讲解员。”
第一个客户是家科技公司,要求在元宇宙里办一场“榫卯结构挑战赛”。老钱带着团队布置虚拟工坊,把榫卯零件设计成闯关道具。活动当天,企业员工分成小组在线PK,有人兴奋地在首播间喊:“我终于明白老祖宗的智慧有多牛了!拼完这个榫卯结构,写代码都更有灵感了!”
这次团建大获成功,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但随着业务增多,团队人手开始紧张。赵丽在社区发布了“非遗守护志愿者”招募令,没想到短短三天就收到了500多份申请。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在申请里写道:“我研究民俗文化西十年,想在元宇宙里发挥余热。”
志愿者加入后,团队活力更足了。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小林突然说:“赵姐,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咱们能不能把非遗文化数据库和AR、社交功能结合,开发一个‘非遗元宇宙地图’?用户走到现实中的文化景点,打开APP就能触发虚拟非遗场景。”
赵丽眼前一亮:“这个点子太棒了!就这么干!不过得先选试点城市,和当地文旅部门合作。”经过筛选,团队选定了杭州。西湖边的岳王庙、河坊街都成了“非遗魔法点”。当游客扫描雷峰塔的二维码,手机里立刻出现南宋缂丝匠人现场创作的虚拟画面,不少人当场录视频发朋友圈:“杭州旅游新玩法,非遗就在你身边!”
看着手机里不断上涨的点赞数和评论,赵丽站在工坊院子里,望着挂满蓝染布的晾架。晚风轻轻吹过,布面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非遗文化的新故事。她打开工作群,打下一行字:“下一站,让非遗元宇宙走遍中国,连接世界每一个角落!”消息刚发出,群里立刻弹出一连串的“加油”表情,还有此起彼伏的回复声从办公室里传来。月光下,工坊的灯光依旧明亮,新的挑战与机遇,正等待着他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