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夏季祭文创的合作邀约刚敲定,河套屯工坊的院子里就堆满了新运来的竹篾和彩纸。赵丽摊开设计图,上面皮影与能剧面具融合的造型还带着铅笔修改痕迹,小悠举着平板急匆匆跑来:“赵姐!日本客户说能剧面具的配色必须严格遵循传统规制,连颜料颗粒大小都有要求!”
老钱蹲在竹堆旁削着竹条,烟袋锅子冒着青烟:“这日本人也太较真了,咱们用惯的植物染料,哪能测得出颗粒大小?”李奶奶扶了扶老花镜,从箱底翻出本泛黄的《染织谱》:“能剧面具用的是矿物颜料,我年轻时跟着老师傅学过研磨,不过...”她着书页,“现在的石臼都不好找了。”
赵丽立刻在工作群发消息:“各位老乡!谁家还有老石臼?用来磨颜料的!高价回收!”不到半小时,隔壁村的张大伯就开着三轮车送来个半人高的青石臼。“这是我家祖传的,听说你们搞非遗,尽管用!”张大伯爽朗的笑声在工坊回荡。
研磨颜料的难题刚解决,生产线上又出了状况。新招来的学徒小王举着变形的竹制面具骨架急得首跳脚:“赵姐!竹篾泡久了太软,定型后又开裂,根本撑不住颜料!”老钱吐掉烟袋,蹲下来仔细查看:“得先给竹篾做碳化处理,增强韧性!”他带着几个老师傅支起炭炉,青烟缭绕中,竹篾在火上均匀翻转,散发出独特的焦香。
正当大家为骨架工艺松口气时,质检部的小李抱着一箱次品冲进办公室:“赵姐!皮影关节处的卯榫太松,面具戴上就散架!”赵丽捡起一个面具反复端详,突然眼睛一亮:“用鱼鳔胶!老辈人做皮影都用这个,黏性强还防水!”消息一出,河套屯的 fishermen 们纷纷把晒干的鱼鳔送来,工坊后院支起大锅熬胶,浓郁的腥味引得村里的猫儿们围着打转。
解决完工艺问题,物流又亮起红灯。货代公司打来电话:“赵老板,日本海关加强查验,你们的矿物颜料得提供无毒检测报告!”赵丽一拍脑门,赶紧联系省质检中心:“加急!这批货赶不上夏季祭,前面的功夫就全白费了!”等待报告的三天里,她守在实验室门口,困了就在长椅上眯一会儿。
检测报告终于拿到手,首批样品寄到日本后,客户却发来视频通话。屏幕里采购经理戴着试戴面具,表情有些为难:“赵桑,面具的重量比预期重了10克,长时间佩戴会压得人难受。”工坊里顿时一片寂静,阿依莎小声嘀咕:“竹篾和颜料都减不了重量,这可咋整?”
李奶奶突然拿起剪刀,在废弃的面具上比划:“把镂空部分再扩大些,既减重又能透出颜料的层次美!”她快手剪出朵樱花纹样,阳光透过孔洞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日本客户看到改良版样品后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就是这种‘侘寂之美’!马上安排量产!”
订单刚下,新挑战接踵而至。负责皮影雕刻的刘师傅急得首拍大腿:“赵姐!传统牛皮太硬,刻精细的能剧花纹容易裂!”小林翻着材料学书籍提议:“试试水牛皮?柔韧性更好。”赵丽立刻联系皮革厂,可对方回复:“水牛皮库存只剩300张,离订单需求差太远!”
“发动群众!”赵丽在村里大喇叭喊话,“谁家有闲置的水牛皮,拿来换钱!”消息传开,周边村镇的老乡们纷纷送来自家鞣制的皮子。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颤巍巍地说:“这是我老伴生前鞣的最后一张皮,就盼着能派上用场。”
皮子问题解决了,雕刻效率却跟不上。刘师傅揉着红肿的手腕:“这么精细的纹样,一天最多刻五个。”赵丽看着堆积如山的订单,突然想起上次综艺合作的少年技工小王:“小王,你不是会3D建模吗?能不能设计个辅助雕刻的模具?”
三天后,阳光明媚,小王像一阵风一样冲进工坊,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金属模具,满脸兴奋地喊道:“赵姐!快看看这个!”他气喘吁吁地跑到赵丽面前,将模具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台上。
赵丽好奇地看着这个金属模具,只见它表面光滑,线条流畅,上面刻有精美的图案。小王迫不及待地解释道:“赵姐,这是我特意设计的模具,把皮子固定在上面,然后照着凹槽雕刻,速度快得惊人,而且还特别精准!”
赵丽半信半疑地拿起一块皮子,按照小王说的方法固定在模具上,然后拿起刻刀开始雕刻。果然,原本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刻完的花纹,现在仅仅用了十分钟就完成了,而且雕刻出来的线条更加细腻、精致。
一旁的刘师傅看到这一幕,不禁摸着模具赞叹道:“这可真是个好东西啊!老手艺配上新技术,简首是绝配!”工坊里的其他人也纷纷围过来,对这个模具赞不绝口。
就在这时,赵丽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她拿起手机一看,原来是国内某连锁书店发来的消息。对方表示希望定制一批二十西节气主题的文创礼盒,并且要求融合全国各地的非遗技艺。
赵丽看着工坊里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她微笑着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伙计们!下一场硬仗来了,大家准备好接招吧!”
月光如水,洒在河套屯的青石板路上,给这个宁静的小村落披上了一层银纱。工坊里的灯光依然明亮,剪纸声、雕刻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编织着一个关于非遗文创走向世界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