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辞的声音在菊香里回荡,一句“丹心照紫宸”刚落,满场便响起了低低的赞叹。这诗做得确实好,字字句句都透着对皇帝的赤诚——“紫宸”是皇宫的代称,“帝阍”首指君门,连“愿化青松”这样的比喻,都把忠君之心表达到了极致。
皇帝听得眉开眼笑,捻着胡须连连点头:“好一个‘丹心照紫宸’,沈爱卿这颗心,朕看见了。” 朝臣们也纷纷附和,“沈公子才思敏捷”“此诗当为今日魁首”的赞誉声此起彼伏。
林晚却没跟着叫好。她指尖在银酒筹上轻轻敲击,目光落在沈辞诗稿的抄本上——那是内侍刚传送到各亭的,墨迹还带着点湿意。
“秋江潮落客心孤,夜泊秦淮忆故途。”她在心里默念最后两句,忽然停住了敲击的手指。
前几句的韵脚都是“en”“un”,到了这两句,却换成了“u”“u”,虽不算出韵,却显得格外突兀,像是硬生生改了字凑出来的。沈辞向来精通韵律,怎会犯这种错?
一个念头猛地窜进林晚脑海。
秋江——三皇子的封号是“江王”,这“秋江”不正是暗指他?秦淮——三皇子的封地就在秦淮河畔,去年还特意上奏折请旨修缮那里的别院。至于“故途”……她曾听父亲提过,沈辞与三皇子年少时同为国子监同窗,情谊匪浅,这“故途”,分明是在说“往日的情谊与来路”!
合起来看,这哪是什么“怀君诗”?分明是沈辞借诗句向三皇子传递信号:“我如今虽失势(客心孤),但仍愿如当年同窗时一般(忆故途),助你成事(夜泊秦淮,暗指愿扎根你的封地)。”
林晚抬眼看向三皇子所在的“望岳亭”,果然见他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眼帘垂下的瞬间,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随即微微颔首,动作幅度极小,却精准地落在沈辞的视线里——那是两人私下约定的暗号,意为“收到,允诺”。
好一个沈辞!身陷囹圄还敢结党营私,用一首诗就完成了结盟,手段倒是越发隐蔽了。
沈辞念完诗,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接受着众人的赞誉,最后落在听涛亭的方向,与林晚的视线撞了个正着。他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带着几分笃定的得意——这暗语做得如此隐秘,除了三皇子,谁能识破?一个只知护着赵灵阳的娇贵小姐,更不可能看懂。
“沈爱卿文采不减当年,”皇帝果然龙颜大悦,指着他对身旁的太监道,“把那‘文心墨’取来,赏给沈爱卿!”
内侍应声去取墨,众人都以为文会的高潮己过,纷纷准备起身向皇帝告辞。
就在这时,林晚忽然站起身,提起裙摆走出听涛亭,对着龙椅的方向盈盈一拜,声音清脆如环佩相击:“陛下,臣女斗胆,想为沈公子的诗解解意。”
这话一出,全场顿时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有惊讶,有疑惑,也有看好戏的玩味。
沈辞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底飞快地闪过一丝警惕。他不动声色地握紧了袖中的手——林晚这时候站出来,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