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寿宴过去三日,宫墙内的风似乎都缓了些。林晚坐在窗边,看着青禾把两本线装书用锦缎包好,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敲了敲。
“确定是这两本?”她又问了一遍。
“小姐放心,”青禾把书放进竹篮,“这是太傅特意从书房找的孤本《玉台新咏》,上面还有他老人家的亲笔批注呢,一看就珍贵得很。”
林晚点点头,起身理了理裙摆。这三日她翻遍了原主的记忆,确定赵灵阳虽出身乡野,却极爱诗书,尤其喜欢南朝的乐府诗——这是她为数不多能和女主产生“交集”的安全领域。
灵溪阁的院门是虚掩着的,隐约能听见里面传来翻书的声音。林晚让青禾在门外等着,自己提着竹篮,轻轻推开了门。
赵灵阳正坐在葡萄架下看书,听见动静抬头,见是林晚,明显愣了一下,手里的书卷都差点掉在地上。
“林……林妹妹?”她显然没料到林晚会来,语气里带着几分局促。
林晚站在院门口,故意露出一点“不好意思”的神色,双手捧着竹篮递过去:“赵姐姐,冒昧打扰了。”
她掀开锦缎,露出里面泛黄的书卷,封面上“玉台新咏”西个字苍劲有力,角落还有几行小字批注,一看就是老物件。“这是我父亲珍藏的孤本,我前日翻出来看,里面有些句子实在看不懂,想着姐姐精通诗书,便斗胆来请教一二。”
赵灵阳的目光落在书卷上,眼睛微微亮了——她虽在宫中,却很难见到这样的孤本,尤其是上面还有林太傅的批注,对她而言简首是“宝藏”。
但她还是有些犹豫,看着林晚:“我听说……妹妹以前不太爱读这些?”宫里都传,林太傅为了让女儿学诗书,请了三位先生,结果都被她气走了。
林晚脸上的“不好意思”更浓了,甚至带了点羞赧:“以前是我不懂事,总觉得这些枯涩得很。前几日听父皇夸姐姐诗做得好,才想着……或许是我以前没找对书。”
这话半真半假,既捧了赵灵阳,又给自己找了台阶。
赵灵阳看着她眼底的“真诚”,再看看那本让她心动的《玉台新咏》,终于放下了戒心,侧身让她进来:“妹妹客气了,进来坐吧,正好我也有些句子想不通,咱们一起看看。”
林晚跟着她走进院子,闻到空气中淡淡的墨香,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第一步,成了。
葡萄架下的石桌上,赵灵阳小心地翻开书卷,指着其中一句“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轻声道:“这句我总觉得妙,却又说不出妙在哪里,妹妹觉得呢?”
林晚凑近看去,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映得赵灵阳的侧脸格外柔和。她定了定神,想起以前看的赏析,慢慢道:“我觉得……‘莲子’谐音‘怜子’,她低头弄莲子,其实是在想心里的人吧?用清水比莲子,既写了水,又写了心……”
赵灵阳眼睛一亮:“你说得对!我怎么没想到这层?”她抬头看向林晚,眼神里带着真切的欣赏,“妹妹看得很透彻啊。”
林晚笑了笑,故意装傻:“瞎猜的,还是姐姐厉害。”
两人凑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起来。风吹过葡萄叶,沙沙作响,林晚看着赵灵阳认真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个被剧情设定为“单纯”的女主,其实聪明得很,只是缺了点防备心。
而她要做的,就是在沈辞的算计生效前,先帮她把这颗心,捂热一点,再擦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