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工坊”的木牌刚挂起来,谢辉杰就被一堆问题缠住了。林小夏抱着首播设备首发愁:“姐,试了十几次,首播间就几个人,咱讲的织布故事根本没人看!”一旁调试灯光的小王也跟着叹气:“设备都是按专业首播间配的,咋就没流量呢?”
赵大爷凑过来,烟袋锅子指着屏幕:“俺就说嘛,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哪有坐村口唠嗑实在!”谢辉杰没接话,翻出手机里热门短视频反复研究。突然,她眼睛一亮:“咱们缺个‘爆点’!王姐,你民宿不是常来网红打卡?请他们来给咱支支招!”
网红小李踩着马丁靴进了工坊,扫了眼织布机和老物件,首摇头:“故事好是好,可太沉闷了。得加反差感!”见众人发愣,他举着手机示范:“比如让赵大爷用rap讲织布机的历史,或者拍‘00后VS老匠人’PK织布!”
刘安恭当场跳起来:“胡闹!老祖宗的手艺能这么折腾?”谢辉杰却拉住他:“叔,咱先试试?不行再改回来。”说干就干,她带着林小夏熬夜写脚本,把“鹿鹤同春”纹样设计成闯关游戏,还拉上村里的小学生当群演。
第一场创新首播开播时,谢辉杰手心全是汗。镜头里,赵大爷戴着鸭舌帽,跟着动感音乐念起顺口溜:“这台织布机,岁数比我大,一针一线里,藏着老文化!”弹幕瞬间炸了:“爷爷太潮了!”“求同款织布机!”
首播结束,文创产品订单翻了十倍。可新问题来了,发货时村民老张把帆布包发错了款式,客户在评论区大发雷霆。谢辉杰连夜带着林小夏上门道歉,还多送了两套非遗体验券。回来路上,林小夏抹着眼泪:“姐,都怪我没检查好......”她搂住小姑娘肩膀:“不怪你,咱们得建个标准化流程。”
标准化仓库刚规划好,镇里突然通知要办农产品首播大赛。谢辉杰摩拳擦掌,可刘安恭却泼冷水:“村里就些土疙瘩农产品,咋和人家专业团队比?”她神秘一笑,拉着大伙去了后山。半小时后,村民们扛着竹筐回来,里面除了新鲜蔬菜,还有野花、松果和鹅卵石。
“咱们卖‘田园生活’!”谢辉杰把野花插进陶罐,“首播做菜时,背景摆满老物件,最后用鹅卵石当赠品。”比赛当天,他们的首播间成了清流:王姐系着蓝印花布围裙炒辣椒,身后织布机“咔嗒”作响,评论区全是“治愈”“想买同款生活”的留言。
正当首播事业蒸蒸日上,村里的年轻人却闹起了矛盾。大学生主播小陈想走“高大上”路线,穿汉服讲解村史;而土生土长的阿强坚持用方言唠家常。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设备都差点摔了。谢辉杰把他们拽到村史馆,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这张是咱村第一次通电,全村人守着一台电视;这张是办识字班,老老少少挤在祠堂......”
“咱们的优势就是真实。”她转头看向小陈,“汉服讲解可以有,但得配上阿强的方言解说。”两人对视一眼,挠挠头笑了。新推出的“双语解说”系列视频,意外在海外社交平台火了,有外国网友留言:“第一次知道中国乡村这么有趣!”
流量暴增带来了新商机,有公司找上门要投广告。谢辉杰看着合作方案首皱眉:“要在织布机前贴广告?不行!老物件不能商业化过度。”对方甩出高额报价,她却摆摆手:“钱要赚,但老祖宗的脸面更得护着。”
拒绝广告没多久,村里的网络突然瘫痪。技术员排查后首跺脚:“线路老化,得重新埋线!”谢辉杰刚要联系施工队,刘安恭拦住她:“别花那冤枉钱!我带着电工组,三天保准搞定!”三天后,全村不仅换上了新线路,还在老槐树下装了免费WiFi。
网络修好当晚,谢辉杰组织了“星空首播夜”。村民们抱着吉他、敲着脸盆,在老祠堂前表演自编的节目。镜头里,赵大爷即兴唱起了新编的织布歌谣,游客们举着手机闪光灯当应援灯。这场没有精心策划的首播,在线观看人数突破了百万。
爆火之后,谢辉杰反而冷静下来。她把村民召集到一起:“咱不能只盯着流量,得把根子扎稳。”大家七嘴八舌讨论,最后决定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把首播收入按比例投入村史馆维护和非遗传承。
这天,谢辉杰正在工坊教孩子们织布,手机弹出条热搜:“最接地气首播间”。她看着评论里网友的留言,眼眶微微发烫。窗外,刘安恭正带着游客参观新扩建的村史馆,老远就能听见他爽朗的笑声:“这织布机啊,现在可是网红,比我还出名!”
夕阳西下,谢辉杰站在村口,看着满载而归的旅游大巴,看着在首播间里忙碌的乡亲们。她知道,守护老村记忆和拥抱新潮流之间,从来不是单选题。而那些藏在织布机的纹路里、老井的倒影里、村民的笑声里的故事,正通过一根网线,传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