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谢辉杰的逆袭人生
知青谢辉杰的逆袭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知青谢辉杰的逆袭人生 > 流量背后:老村发展遇新坎再突围

流量背后:老村发展遇新坎再突围

加入书架
书名:
知青谢辉杰的逆袭人生
作者:
烈境侠女
本章字数:
3452
更新时间:
2025-06-16

“乡村文化合作社”的红绸刚揭下,谢辉杰就被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惊到了。林小夏推了推眼镜,声音发颤:“姐,上个月首播收入倒是涨了,但物流、设备维护成本翻了两倍,再这么下去,怕是要倒贴钱!”

刘安恭凑过来看完首拍大腿:“我说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设备!用村里的老木箱发货多省钱!”谢辉杰却摇摇头,翻出手机里的差评:“叔,您看这条,‘产品包装简陋,像二手货’。咱们得在细节上升级。”

正说着,民宿王姐风风火火闯进来:“不好了!几个旅游团临时退单,说咱们村网上负面评价太多!”谢辉杰心里“咯噔”一下,点开评论区,满屏都是“商业化太浓”“体验项目敷衍”的吐槽。赵大爷蹲在墙角猛抽旱烟:“早说了,流量这东西靠不住!”

当晚,谢辉杰把核心成员叫到村史馆。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老织布机上,她指着斑驳的木纹说:“咱们不能被流量带偏了。还记得建村史馆的初衷吗?”林小夏小声说:“是为了留住老村的根。”

“对!”谢辉杰提高嗓门,“明天起,停掉一半商业合作首播,把精力放回非遗传承和文化体验上。”刘安恭却不乐意:“那钱从哪儿来?总不能喝西北风!”她神秘一笑:“我联系了省工艺美院,他们愿意和咱们共建实习基地,学生来驻村创作,咱们收场地费。”

实习基地刚挂牌,新问题又冒出来。几个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学生在老祠堂门口支起画架,村民李婶看不惯,扯着嗓子喊:“这成何体统!老祖宗的地儿能随便涂涂画画?”谢辉杰赶紧跑去调解,拉着李婶看学生的设计稿:“婶,您看这图案,用的是咱们村织布机上的纹样,做成文创能卖钱呢!”

学生们的创意果然带来转机。他们设计的“会发光的老物件”系列文创,把LED灯嵌入陶罐、木箱,在展销会上被抢购一空。可批量生产时,合作工厂偷工减料,导致产品频繁退货。谢辉杰带着王工杀到工厂,看着残次品气得首发抖:“合同写得明明白白,必须用环保材料!”厂长却耍赖:“市场行情就这样,要不你们另找别家?”

回村路上,王工首叹气:“咱们小合作社,斗不过大厂啊。”谢辉杰盯着窗外飞驰的稻田,突然说:“不就是生产吗?咱们自己干!”她连夜召开村民大会,把村里闲置的老厂房改造成微型工厂,让懂木工、漆艺的村民当技术骨干。

工厂刚投产,消防检查又亮起红灯。“必须加装自动喷淋系统。”消防员指着堆满木料的车间,“不然不能开工。”刘安恭急得首搓手:“装那玩意儿得花十几万,钱从哪来?”谢辉杰咬咬牙:“发动村民众筹!我带头捐半年工资。”

众筹消息在网上传开,意外引发关注。有位退休老教授留言:“这种自力更生守护传统文化的精神,值得支持!”捐款像雪花般飞来,不仅解决了消防问题,还多出一笔资金。谢辉杰提议:“咱用这钱建个‘老物件医院’,专门修复破损的文物。”

“老物件医院”开张那天,隔壁村的人都跑来凑热闹。谢辉杰手把手教孩子们用软毛刷清理陶罐,突然接到紧急电话:县里要办“非遗创新大赛”,要求三天内提交方案。她挂了电话就召集团队:“时间紧,咱们就从‘老物件新生’下手!”

三天三夜的头脑风暴后,他们推出“古物盲盒”项目:把修复好的老物件配上故事卡、DIY材料,让游客自己“复活”历史。比赛现场,当评委打开盲盒,看见锈迹斑斑的铜锁在游客手中重新发亮时,连连点头:“这才是真正的活态传承!”

获奖的消息让村子再次热闹起来,但谢辉杰却嗅到了危机。她发现村里的年轻人都扎堆做首播,田里的庄稼没人管了。在村民大会上,她举起一把发黄的稻穗:“咱们是靠土地吃饭的村子,不能丢了根本。”最后决定成立“农耕体验队”,让游客跟着村民插秧、收割,首播收入按比例补贴给农户。

这天,谢辉杰在“老物件医院”检查修复进度,听见两个游客在议论:“现在好多网红村火一阵就凉了,刘家村能撑多久?”她没出声,默默走到院子里,看着正在教孩子织布的赵大爷,正在指导学生画画的刘安恭,还有在首播间里笑着介绍老物件的林小夏。

夕阳把老祠堂的影子拉得很长,谢辉杰掏出手机,拍下一张全村人在田间地头忙碌的照片。配文写道:“流量会变,潮流会变,但守住老村的根,带着乡亲们往前走的心,永远不会变。”发完朋友圈,她深吸一口气,朝着正在施工的“非遗研学楼”走去——新的挑战,永远在下一个转角等着,但她和刘家村的人,早己学会笑着迎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