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腥的海风裹挟着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周砚白扶着船舷的手掌微微发颤。远处的渔村笼罩在晨雾中,黛青色的屋顶错落有致,蜿蜒的防波堤像一条沉睡的蛟龙伏在浅滩。记忆里那棵歪脖子老榕树依然挺立村口,枝桠间系满褪色的祈福红绸,在风中簌簌作响。
"阿公!阿公!"清脆的童音穿透薄雾。周念安抱着小孙女率先跳下渔船,孩子手中摇晃的贝壳风铃撞出细碎声响,惊飞了停在桅杆上的白鹭。码头上早己聚满人群,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迎上来,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当年那个总偷画舫船票的混小子,终于肯回家了。"
周砚白踩着的青石板路走进村子,每一步都像踩在时光的褶皱里。自家老宅的木门虚掩着,推开时发出熟悉的吱呀声。堂屋供桌上,父母的遗像旁新添了香炉,香灰尚未燃尽。墙角的竹篓里堆着晒干的海带,窗台上的陶盆种着母亲生前最爱的紫苏,叶片上还凝着晶莹的露珠。
"阿爹走前常说,等你回来,要带你去看新打的渔船。"发小阿海拍着他的肩膀,指向村西头的船坞。那里停着十余艘崭新的双桅帆船,船身漆着靛蓝色的海水纹,船头雕刻的吞海兽栩栩如生。"现在出海都用你教的罗盘,还能避开归墟的暗流。"阿海压低声音,眼中满是敬佩。
黄昏时分,全村人在沙滩上摆起长桌宴。烤得金黄的石斑鱼滋滋冒油,鲜美的海蛎煎裹着蛋液,陶罐里的米酒散发着糯米的甜香。周砚白坐在篝火旁,听着老人们讲述这些年渔村的变迁。当说起有年轻小伙跟着通商船队远航南洋时,他望着跳跃的火苗,仿佛又看见自己第一次离家时的模样。
夜深人静,周砚白独自走向海边。潮水漫过脚踝,冰凉的触感却让他感到无比踏实。月光洒在海面上,碎成粼粼波光,远处隐约传来归墟海域特有的潮鸣。他取出怀中的平安扣,玉石在月光下泛起柔和的光晕,与海天相接处的星光遥相呼应。
"祖父,您在看什么?"小孙女赤着脚跑来,手里攥着刚捡到的海星。周砚白将孩子抱在膝头,指着星空:"你看,那七颗连成勺子形状的星星,叫北斗星。以前,它总给迷路的船只指引方向。"
"就像祖父给大家守护归墟一样吗?"孩子天真的问题让周砚白心头一颤。他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轻声说:"归墟的秘密,就藏在每一次潮起潮落里。而真正的守护,是让这片大海永远充满生机。"
海风送来远处传来的渔歌,苍凉的曲调里,周砚白仿佛听见了魏临渊的谆谆教诲,沈清瑶的温柔叮咛,还有周承宇、周念安儿时的欢笑。这一刻,所有的冒险与守护都找到了归宿。归墟的秘密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化作了滋养这片土地的养分,融入了每个平凡日子的烟火气息。
黎明破晓,周砚白看着第一缕阳光跃出海面。沙滩上,孩子们追逐着浪花,用贝壳摆出巨大的星图。他知道,归墟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就像这永恒的潮汐,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生生不息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