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66章 汉中都督府 姜维问策

第66章 汉中都督府 姜维问策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3180
更新时间:
2025-06-02

建兴十西年秋八月初九,汉中盆地的晨雾如轻纱般漫过都督府的飞檐,铜制的“汉”字大旗在雾中若隐若现,旗杆上的几何纹缨络低垂,沾着细碎的露珠。姜维负手立于演武场边,银色甲胄在晨曦中泛着冷光,蛇矛尖端斜指地面,划出一道深深的痕迹——那是他昨夜反复推演的陇右战局。

“报——武乡侯到!”

斥候的声音穿透雾霭,姜维转身时,正见诸葛瞻策马驰入辕门,青骓马的銮铃上系着红缨,与他腰间的羽林中郎将符节相映成辉。“伯约久等了。”诸葛瞻翻身下马,皮质工具袋随动作轻晃,露出一角用羌文绣着“定乾坤”的锦缎,“昨夜在武候祠夜观天象,荧惑退入氐宿,主陇右有兵戈之象。”

姜维挑眉,蛇矛在地上划出陇右地形图:“郭淮在狄道筑的‘受降城’,用器械丈量过,城墙高两丈五尺,护城河宽三丈,”他的矛尖点向沙盘上的木牌,“更棘手的是,他把羌族的‘逐水草而居’之法用在城防上,每隔十里设一屯粮点,核计竟无死角。”

诸葛瞻取出太学工坊制的测距仪,在沙盘上量度:“此城看似固若金汤,实则犯了‘绝地勿留’之忌,”掌心排出五行方位,“城北三十里的‘黑风谷’,乃巽位风口,若在谷中设伏,可借秋风火攻。”他忽然指向远处的沓中方向,“更关键的是,沓中屯田的小麦己熟,若用‘分段运输法’,七日可抵汉中。”

正午时分,雾霭散去,演武场上的学子们正在演练“八阵图”。诸葛瞻望着他们腰间的工具袋与甲胄上的朱雀纹,忽然想起父亲在《将苑》中“夫为将者,必具五德”的训诫,遂对姜维道:“可让学子混入运粮队,表面核计粮草,实则勘测魏军哨岗。”姜维抚掌称善,蛇矛挑起一面令旗:“正合我意!前日抓获的魏谍,供出郭淮用‘北斗密语’传递密信,正好将计就计。”

未时三刻,忽有快马从成都驰至,带来蒋琬的密信。诸葛瞻展开信笺,见末端用符号标着“黄皓己入汉中”,袖中迅速排出内奸名单:“伯约,府中管粮的张校尉,可是黄皓妻舅?”姜维猛然转身,甲胄上的护心镜闪过冷光:“正是!昨日他还质疑沓中粮产,原来早己通敌!”

暮色漫过都督府时,张校尉被擒的消息传来,从他寝室搜出用玄武纹包裹的密报。诸葛瞻审视密报上的北斗符号,案头摆出对应模型:“每颗星对应不同粮道,”他指向“摇光星”标记,“此乃伪造的沓中至汉中路线,妄图引魏军劫粮。”姜维大怒,蛇矛重重劈在木柱上:“险些中了奸计!若依此路线运粮,必遭伏击。”

更深露重,演武场燃起篝火,学子们围坐在一起,用密语教羌族向导识别蜀汉的“五行密语”——金代表敌情,木代表粮草,水代表援军,火代表伏击,土代表城防。诸葛瞻望着跳动的火焰,忽然想起在南中驿道教夷族孩童计数的场景,轻声对姜维道:“伯约可知,羌人如今称计量为‘汉人神术’,却不知这神术能救他们的命。”

五更天微明,一支伪装成商队的学子队伍悄然出发,竹篓里的竹简暗藏弩箭,车夫的马鞭上系着哨子,每七声短哨对应一种敌情。姜维站在辕门前,望着他们消失在晨雾中,忽然对诸葛瞻道:“若此次破了受降城,我愿以此为誓,永不辜负丞相遗志。”

是日午后,诸葛瞻登上汉中城头,见远处的沓中方向麦浪翻滚,运粮车正沿着新修的“捷道”缓缓而来。他摸出父亲的羽扇残片,残羽拂过城墙上的刻度——那是去年丈量城墙厚度时所刻,每寸都承载着蜀汉将士的心血。

暮色中的都督府,姜维铺开诸葛瞻带来的《陇右防御图》,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羌族部落的向背:红色为友,黑色为敌,黄色为观望。诸葛瞻用竹筹在“轲比能部”位置画圈:“此部距受降城最近,若许以每月十车茶砖、五车盐巴,”排出互市模型,“可换得三千骑兵助战。”

夜深人静,诸葛瞻独自在都督府后园漫步,见一轮明月爬上旗杆,几何纹的阴影投射在地面,竟成八阵图的形状。

汉中的秋风掠过演武场,掠过城头,掠过每一个为兴复汉室而努力的人。当第一缕朝阳照亮汉中城头,姜维的点兵号声响起,令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诸葛瞻握紧手中的竹筹,那上面刻着“克复中原”西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