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198章 成都春深 堰成放水

第198章 成都春深 堰成放水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530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成都平原的油菜花染黄了锦官城外的田野,岷江的雪水在都江堰鱼嘴处奔涌,带着上游融冰的寒意。诸葛瞻勒住马缰,玄色锦袍的下摆扫过田埂上的露珠,望着前方壮阔的百丈堤堰。堰体由青石与钨砂混合夯筑,在晨光中泛着幽蓝的光,与两岸金黄的花田形成鲜明对比。

"校尉,"陈均抱着一卷皮质水尺跑来,竹簪上挂着未及摘下的艾草,"水位计测过了,内江水位比外江高五寸,正是放水的好时机。"他指向江中的杩槎工事,"老工匠说,砍断杩槎绳索,江水就能入渠。"

诸葛瞻翻身下马,靴底碾碎田垄间的春泥。他蹲下身,手指划过堰石上的凿痕——那是去年冬天工匠们在雪夜里留下的印记,"告诉老工匠,按武侯旧制,先祭江神。"他望向对岸聚集的百姓,旌旗与农具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后主今日会来,不能出差错。"

正午时分,刘禅的车驾抵达堰边。十二章冕服的玉珠旒冕在阳光下晃眼,他扶着侍臣的手下车,靴底立刻陷进泥里:"子思,这堰...真能挡住洪水?"

诸葛瞻跪地叩首,额头触到的泥土:"陛下,此堰依武侯旧制,又用钨砂加固,可保成都平原十年无涝。"他指向鱼嘴分流处,"内江灌田,外江泄洪,分寸不差。"

"那就好,那就好..."刘禅望向奔腾的江水,突然咳嗽起来,貂裘大氅下的锦袍剧烈起伏,"去年冬天那场雪,可把朕冻怕了。"

此时,老工匠拄着铁凿上前,皲裂的手掌按在堰石上:"陛下,这堰底铺了三层钨砂网,比武侯那时还结实。"他指向江心的杩槎,"砍断这三根主索,水就进灌渠了。"

诸葛瞻站起身,青釭剑鞘轻轻撞在堰石上:"陛下,请下令放水。"

刘禅犹豫着接过斧钺,玉珠旒冕险些滑落:"怎么放?"

"陛下只需砍断中间那根白索。"诸葛瞻递过丝绦编织的索绳,"此乃蜀锦所制,象征江水安澜。"

刘禅握紧斧钺,却在砍下前顿住:"子思,这水...不会冲了农田吧?"

"陛下放心,"诸葛瞻的声音穿透水声,"臣己命人在灌渠设了水门,可随时调节。"他指向远处的田垄,"今年的新麦,就靠这水了。"

刘禅深吸一口气,斧钺落下,白索应声而断。刹那间,岷江之水如脱缰野马,涌入内江灌渠,激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形成彩虹。两岸百姓爆发出欢呼,锄头与扁担敲击出节奏,与江水的轰鸣汇成乐章。

"成了!堰成了!"老工匠扔掉铁凿,老泪纵横,"武侯保佑!"

刘禅看着奔涌的江水,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好...好壮观!"他转身抓住诸葛瞻的手,"子思,你比你父亲...还会治水!"

诸葛瞻抽回手,青釭剑在鞘中轻颤:"此乃武侯遗策,臣只是照做。"他望向灌渠延伸的方向,"陛下,这水可灌田三百万亩,陇右的军粮...不愁了。"

黄昏时分,诸葛瞻巡视灌渠。陈均捧着水尺跟在身后,尺上的刻度被水迹模糊:"校尉,水位稳定,比预计高两寸。"他指向渠边的农田,"百姓们己开始引水插秧了。"

诸葛瞻蹲在渠边,让水流过指尖:"告诉各郡县,今年的田赋,减三分。"他想起去年冬天反对助学钱的事,"让百姓喘口气。"

"校尉,"陈均压低声音,"陇右来信,说姜维督帅想用这新稻种..."

"知道了。"诸葛瞻起身,望向西方的天际,"把最好的稻种,先送陇右。"他想起姜维中箭的事,"督帅在前线杀敌,我们在后方,要把田种好。"

深夜,诸葛瞻独自站在鱼嘴堤上。春水在脚下奔涌,月光洒在堰石的钨砂纹路上,闪着细碎的光。他解下腰间的青釭剑,剑刃映着江水,仿佛看到父亲当年治水的身影。

"父亲,"他低声自语,"堰成了,水放了,成都没事了。"

此时,陈均送来热酒:"校尉,老工匠们在堰头摆了酒席,想请您去坐坐。"

诸葛瞻接过酒囊,温热的液体流过喉咙:"告诉他们,我一会儿就去。"他望着灌渠方向的灯火,"再备些酒肉,送去给守堰的士兵。"

陈均应声而去,留下诸葛瞻独自站在堤上。青釭剑在夜风中轻鸣,仿佛在回应江水的奔流。他知道,都江堰的水不仅灌溉了农田,更滋润了蜀汉的民心。而那些在堰工中挥洒的汗水,比任何金银都更珍贵。

这一夜,成都平原的农田里,春水汩汩流淌。百姓们提着灯笼引水插秧,歌谣在田间地头响起,诉说着诸葛父子的功绩。而在遥远的陇右,姜维收到诸葛瞻送来的稻种,望着东方的天空,默默握紧了手中的剑柄。

次日清晨,诸葛瞻来到堰头。老工匠们己摆好了酒席,竹桌上摆着新麦馍和江水煮的鱼。"校尉,"老工匠递过酒碗,"尝尝这鱼,江水养的,鲜!"

诸葛瞻接过酒碗,与众人碰碗:"各位辛苦,这堰,是你们一锤一凿敲出来的。"

"该谢的是校尉,"一名年轻工匠插嘴,"去年冬天那么冷,您还跟我们一起凿冰..."

"别说了,"老工匠打断他,"喝酒!"

酒过三巡,老工匠突然放下碗:"校尉,听说...听说朝廷要收助学钱?"

诸葛瞻握着酒碗的手一紧:"别听谣言,好好种田。"他望向灌渠中奔腾的江水,"有这水在,就有饭吃,有饭吃,就有底气。"

工匠们沉默片刻,突然齐声喊道:"有校尉在,我们不怕!"

诸葛瞻站起身,青釭剑指向东方:"对,有我们在,蜀汉就不会倒!"

此时,一名斥候从成都方向疾驰而来,手中羽檄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校尉!洛阳急报——司马懿己杀曹爽,独揽大权!"

诸葛瞻接过羽檄,血字在阳光下刺目。他望向岷江的源头,那里连接着遥远的陇右,连接着战火纷飞的前线。"知道了,"他将羽檄塞进袖中,"告诉督帅,都江堰的水己放,粮草即刻启程。"

老工匠们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诸葛瞻对他们笑了笑:"没事,接着喝酒,这江水,会护着我们的。"

他转身走向堰边,青釭剑在腰间轻轻晃动。都江堰的春水在阳光下闪烁,仿佛一片流动的黄金,滋养着脚下的土地,也孕育着蜀汉的希望。他知道,司马懿的专权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但只要这都江堰还在,只要百姓还在种田,蜀汉就有抗争的资本。

这一日,诸葛瞻沿着灌渠走了整整一天。他看到百姓们在春水中插秧,看到孩童们在渠边嬉戏,看到老人们在堰头祈福。每一张笑脸,每一滴汗水,都让他更加坚定。

黄昏时分,他来到一处高岗,俯瞰整个成都平原。金黄的油菜花与碧绿的秧田交织,灌渠如银色的丝带穿梭其间。远处的成都城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宫城的琉璃瓦闪着微光。

"父亲,"他对着天际低语,"您看,这就是您守护的土地,我会替您守好它。"

青釭剑在夕阳下闪着寒光,剑刃上的八卦纹仿佛活了过来,随着江水的节奏缓缓转动。诸葛瞻知道,都江堰的放水只是开始,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脚下的土地,他身后的百姓,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这一夜,成都平原的春夜格外宁静。灌渠中的水静静流淌,滋润着万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