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大捷的喜悦,如同醇厚的美酒,让整个咸阳城都沉浸在一种亢奋而自豪的氛围中。
始皇帝的威望达到了新的顶点,“格物学”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可,“护国仙师”清玄更是被无数人视为大秦的守护神和未来的希望。
清玄也因此获得了始皇帝最大程度的信任和放权。
“格物司”和“格物学府”的资源投入达到了顶峰,他的建议几乎都能得到采纳和执行。
改良钢铁、神臂弩、玻璃、水泥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入了快车道。
仙粮的推广也因为战争胜利的刺激而更加顺利。他的“仙师门下”人才辈出,开始在帝国的各个角落崭露头角。
一切看起来都前所未有的光明和顺利。
然而,身处这荣耀和权力的中心,清玄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也更加……不安。
他深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
如今的他,声望太高,权势太重,影响力太大,这对于一个臣子(哪怕是顶着“仙师”名号的臣子)来说,绝非好事,尤其是在一位掌控欲极强、猜忌心极重的帝王麾下。
始皇帝现在确实对他信任有加,倚重无比。
但这种信任,是建立在他能不断提供价值(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疗效”上的)的基础上的。
一旦他的价值降低,或者始皇帝感觉到他的存在威胁到了皇权,那翻脸可能就在旦夕之间。
赵高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
而且,北疆的胜利,虽然暂时压制了反对的声音,但也可能让某些人更加忌惮。
比如李斯,这位务实的丞相,会不会担心“格物学”的力量最终会超越法家的控制?
比如那些旧勋贵和宗室,会不会因为清玄的风头盖过了他们而心生怨恨?
就连看似温和的扶苏,未来若是登基,面对这样一个功高震主、掌握着“先进技术”和一批“技术官僚”的“仙师”,是否还能保持如今的信任?
更让清玄感到忧虑的是,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深地卷入到这个庞大帝国的运作之中,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他不仅要推动技术发展,还要考虑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后果;他不仅要应对外部的挑战(如战争、推广阻力),还要处理内部的纷争(如资源竞争、思想冲突);
他不仅要维系与始皇帝的微妙关系,还要在不同的政治派系之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这种感觉,让他疲惫,也让他……害怕。
他害怕自己会被这权力的漩涡所吞噬,迷失了最初的本心(虽然他最初也没啥太高尚的本心,就是想活下去而己)。
他害怕自己带来的这些“科技之火”,最终会失控,反而给这个时代带来更大的灾难。
他甚至开始……思考退路。
或许,在声望达到顶峰,各项技术初步走上正轨,培养出一批可靠的接班人之后,自己应该学范蠡、张良,激流勇退?
以“参悟天道,潜心修行”为名,逐渐淡出政治中心,将“格物司”和“格物学府”交给赵文、公输墨、芸娘他们去管理,自己则隐居幕后,只在关键时刻提供一些指导?
这似乎是一条比较安全稳妥的道路。
既能保全自身,避免重蹈历史上功臣的覆辙,也能让“格物学”摆脱过多附加在他个人身上的“神话”色彩,以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式发展下去。
但是,他能退得了吗?
始皇帝会放他走吗?
这位越来越依赖“生气疗法”和“仙师智慧”的帝王,肯让他这个“续命”的希望和强国的“宝贝”离开自己身边吗?
就算始皇帝同意,李斯会同意吗?
他会不会担心失去清玄这个“技术引擎”和政治盟友(虽然是暂时的)?
扶苏会同意吗?
他会不会觉得自己辜负了师友之情?
还有那些反对者,他们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这个“眼中钉”安然隐退吗?会不会趁机落井下石,赶尽杀绝?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真的舍得放下这一切吗?舍得放下这亲手创建的“格物”事业?
舍得放下这些对他充满信任和崇拜的弟子?舍得放下这个他己经倾注了无数心血、并开始展现出勃勃生机的……新世界?
清玄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挣扎之中。
就在他为此苦恼,犹豫不决的时候,几件事情的发生,如同催化剂一般,加速了他做出决定的进程。
第一件事,是“格物学府”内部出现的分裂苗头。
随着学员规模的扩大和研究方向的细分,不同“专业”之间,以及核心弟子之间,开始出现一些门户之见和资源争夺。
公输墨醉心于机械奇巧,有时会与注重材料基础的石齐产生分歧;
芸娘专注于生化医药,与偏重工程应用的团队沟通不畅;
甚至连大壮,因为深得清玄信任且负责一部分管理工作,也引来了一些学员的嫉妒。
虽然这些还只是小摩擦,但清玄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危机——一旦失去他这个核心的凝聚力,“格物”团队很可能会因为内耗而分崩离析。
第二件事,是李斯开始巧妙地插手“格物司”的人事安排。
他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为名,安插了一些法家背景的官员进入“格物司”担任副手或监察职位。
这些人虽然未必懂技术,但却擅长权术和控制。
清玄明白,这是李斯在加强对这股新兴力量的掌控,也是在……为未来可能的“权力交接”做准备?
第三件事,也是最关键的一件事,是始皇帝的身体状况,在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后,再次出现了明显的恶化!
这一次,即便是“生气疗法”,效果也大不如前。
始皇帝变得更加暴躁、多疑,对长生的渴望也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他开始重新召见那些被冷落的方士(虽然不敢再让他们炼丹,但会询问一些神仙鬼怪之事),甚至……再次流露出想要东巡寻仙的念头!
而且这一次,他的态度似乎比以往更加坚决!
清玄知道,不能再等了!
始皇帝的生命,或许真的进入了倒计时。
而一旦这位铁腕帝王驾崩,整个帝国很可能会陷入巨大的动荡!
他必须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为自己,也为他珍视的“格物”事业,找到一条出路!
经过痛苦的挣扎和反复的权衡,清玄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不打算完全隐退,因为他知道自己退不了,也舍不得。
但他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
他要从一个台前的、无所不能的“救世主”般的“仙师”,逐渐转变为一个……幕后的、专注于知识传承和技术研发的“道祖”或者“学派宗师”。
他要将具体的权力和事务,逐步下放给那些值得信赖的弟子和官员(如赵文),让他们去处理日常的管理、推广和纷争,自己则保持一定的超然地位,只在关键时刻提供方向指引和技术支持。
同时,他要加快培养核心人才的速度,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传承体系(比如着手编撰更高级、更系统的“格物”教材,甚至考虑建立类似“图书馆”的机构?),确保即使没有他,“格物学”也能继续发展下去。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为即将到来的、可能的政治风暴,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需要利用自己现在的声望和资源,认真地布局,寻找可靠的盟友,甚至……准备一些能够自保或者影响局势的……底牌?
这个决定,无疑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但他知道,这是他目前能找到的,最有可能在保全自身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格物”火种延续下去的……唯一道路。
第一步,他决定先从“权力下放”和“明确职责”开始。
他准备找李斯和扶苏,正式提出调整“格物司”和“格物学府”管理架构的建议,并推荐赵文、公输墨等人担任更重要的实职……
一场新的变革,正在这位“仙师”的心中酝酿。
而咸阳城上空的风,似乎也刮得……更加急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