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做仙人
我在大秦做仙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秦做仙人 > 第53章 明升暗退授权柄,格物传承立新章

第53章 明升暗退授权柄,格物传承立新章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秦做仙人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4734
更新时间:
2025-05-14

下定决心要转变角色定位后,清玄并没有立刻大张旗鼓地进行人事调整,而是选择了一个更稳妥、更不易引人注目,也更能获得各方(尤其是始皇帝和李斯)认可的方式——以“完善体制,专务精深”为名,推动“格物司”与“格物学府”的管理架构改革。

他先是找到李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长谈。

“丞相。”

清玄语气诚恳地说道。

“自‘格物司’与学府创建以来,赖陛下隆恩,丞相支持,各项事务进展颇速。然则,随着摊子越铺越大,格物之学日趋精深,臣一人精力有限,实难兼顾所有。无论是仙粮推广、军械研发、水凝石应用,还是学府教学、人才培养,皆需有专人负责,方能事半功倍,不负陛下厚望。”

李斯何等精明,立刻听出了清玄的弦外之音。

这位仙师……似乎真的不打算将所有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

这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也让他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毕竟,一个权力过大又难以掌控的“仙师”,对他这个丞相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仙师深明大义,老夫佩服。”

李斯抚须道。

“仙师以为,该当如何完善?”

清玄便将自己早己酝酿成熟的方案娓娓道来:

明确“格物司”与“格物学府”的职责分工:

格物司定位为帝国最高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机构,首接对丞相府(和始皇帝)负责。

下设农桑署(负责仙粮及农业技术)、工造署(负责冶金、材料、机械、建筑等)、军器署(负责兵器研发与生产)、医工署(负责医疗器械、药物研发和公共卫生,这是清玄新加的,旨在将芸娘的工作纳入体系)。

各署设署令、少令等职,由最懂行的技术官员或匠师担任。

格物学府则专注于人才培养和基础理论研究,为“格物司”及帝国各部门输送人才。

祭酒之下,设立数理、辨物、造化、自然(可再细分农学、医学等)西大学科(或称“院”),各自负责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

推荐核心弟子担任实职:

清玄提议,由赵文(他是文官,熟悉行政,也懂部分格物)出任新设立的“格物司”少令(署令暂时空缺或由李斯兼任?),总领“格物司”日常事务,协调各署运作。

公输墨才华卓著,可出任工造署署令兼军器署副署令,主抓机械、军械研发。

石齐经验丰富,稳重可靠,可出任工造署副署令,主抓冶金、陶瓷、玻璃、水泥等材料生产。

芸娘聪慧细心,在医药、生化方面天赋异禀,可出任新设的医工署署令。

大壮忠诚可靠,勤奋踏实,虽不擅长理论,但实践能力强,且熟悉农事,可出任农桑署副署令,协助推广仙粮和农业技术。

至于格物学府,赵文继续担任祭酒,同时可提拔几位表现优异的早期学员或思想开明的学者担任各学科的“博士”或“教习”。

清玄本人的角色转变:

清玄则自请辞去“格物司”和“格物学府”中一切具体管理职务,只保留“护国仙师”的虚衔和始皇帝亲封的“太傅”名号。

他表示将专注于“参悟大道,指引方向”,不再过多干涉具体事务。

但保留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最终审核权”(防止技术滥用或方向跑偏)以及对学府教学大纲的“指导权”**。

这套方案,设计得极其巧妙。

表面上看,清玄是“明升暗退”,放弃了实际的管理权,显得更加“淡泊名利”,专注于“仙道”和“理论研究”。

这无疑能大大降低始皇帝和李斯对他的猜忌,也能堵住那些非议他“培植势力”的嘴。

但实际上,他通过推荐自己的核心弟子担任各个关键部门的实职领导,依然牢牢地掌控着“格物”体系的核心技术和人才资源。

赵文负责行政协调,公输墨、石齐、芸娘、大壮各管一摊,形成了一个以他为精神领袖和技术核心的、相对稳固的“格物”团队。

他虽然退居幕后,但影响力丝毫未减,反而因为地位超然而变得更加稳固。

更重要的是,这套架构的建立,意味着“格物学”不再仅仅依赖于他个人的存在。

即使有一天他真的出事或者离开,“格物司”和“格物学府”这个体系也能继续运转下去,他所播下的种子也能继续生根发芽。

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为“格物学”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体系。

李斯听完清玄的方案,沉思良久,不得不再次佩服这位仙师的“智慧”和“手腕”。

这个方案,既解决了眼前的政治困境,又为“格物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一切似乎都还在朝廷(也就是他丞相)的掌控之下。

提拔任用技术人才,而非传统文吏或勋贵,也符合他务实的理念。

“仙师此虑,深谋远虑,实乃国之栋梁!”

李斯最终表示了赞同。

“此事,老夫定当全力促成!”

随后,李斯将这份经过两人共同完善的改革方案,连同清玄的“自请辞去实职”的奏请,一并呈报给了始皇帝。

始皇帝在听取了李斯的详细汇报后,对此方案也表示了高度认可。

清玄的主动“放权”,让他原本就有所放松的警惕心,又放下了几分。

由朝廷任命各署、各学科的官员和教习,更是将这股新兴力量牢牢地纳入了帝国体制之内,完全符合他的掌控欲。

而且,让这些懂技术的“匠人”或“学员”担任实职,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格物学”的效能。

于是,始皇帝再次下旨,批准了“格物司”与“格物学府”的管理架构改革方案,并正式任命了赵文、公输墨、石齐、芸娘、大壮等人担任相应的职务。

清玄也如愿以偿地卸下了所有具体管理职责,只保留了“仙师”和“太傅”的尊崇地位。

消息传出,再次引发了咸阳城的热议。

有人称赞仙师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有人则认为仙师这是明哲保身,以退为进;也有人(主要是那些失势的反对派)幸灾乐祸,觉得仙师终于要失宠了。

但无论外界如何评论,清玄知道,他己经成功地迈出了自我“转型”的关键一步。

他将具体的事务交给了值得信赖的弟子们,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去研究更尖端的技术,去布局更长远的未来。

一个崭新的篇章,似乎正在缓缓展开。

然而,身处权力漩涡的中心,真正的平静,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