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辅佐刘备
穿越三国之辅佐刘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三国之辅佐刘备 > 第52章 起兵并州

第52章 起兵并州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之辅佐刘备
作者:
快乐小生
本章字数:
7748
更新时间:
2024-12-28

公元197年夏,袁术病逝于合肥,袁胤和杨弘、舒邵等,依照袁术遗言带着袁术家眷妻小投靠幽州,由大将纪灵、乐就、粱纲、女婿黄猗护送。

将近三万大军,为了安全起见,纪灵建议杨弘和袁胤白天大军休息,晚上大军行军而且不打火把,避免让其他人发现。

周瑜看破合肥城内空虚,赶紧让孙策派兵强攻,还没等到士卒抬着云梯来到城下,城门就被打开,而且从里面走出来三三两两的百姓,大包小包提着。

孙策看着出来的人不知如何是好。

公瑾这?

伯符,可让人前去察看一番。

何人愿去?

主公徐盛愿去。

文向多加小心。

徐盛催马来到城下,正好遇见公路的百姓。

敢问大哥这城中兵马去了哪里?

回军爷,这城中兵马早在三天前都走了。

什么?徐盛不信,催马入城,正好遇见守城军士。

你们守城将军是谁?

回将军,我们不知,只知道让我们在城上驻守,等过三日再开城门。

徐盛一听立马返回去告诉孙策。主公,城中正如周将军所言,并无军马。

那袁术大军呢?

三日前已离去。

传令大军进城,不得扰民,违令者斩。

孙策进入城中,让人去府库查点物资和玉玺下落。却等来的消息是府库一空,没有找到玉玺。

伯符可让徐盛任合肥太守,给他两万兵马驻守合肥。

文向可愿担任此任?

全听主公调遣。

那好,这事就这么定了。

既然合肥没有其他事,我军就明日前往丹阳一趟,然后返回吴郡。

还有一事文向可多加留意看看袁术是否还在附近,这么多人不会凭空消失。

是,主公。

袁胤和众人护送着袁术家眷进入寿春,才开始明目张胆的打开旗号,张辽得知有袁术军马,赶紧调配军事,并书信给历阳的焦触做好准备。

袁胤带着众人来到寿春城下。

城上是哪位将军驻守?

我家将军乃是幽州大将张辽张文远将军。

有劳小兄弟转告张将军,我袁胤和杨弘带领袁术家眷前来投降。

你们稍等,我去通知我家将军。

张辽在府上得知袁术家眷投降,立马组织人马开城列阵。

袁胤看着城门打开,一员虎将手提长刀催马来到离自已二十米之内身后跟着几位副将和军士。

我乃是袁术从弟袁胤,此是扬州长史杨弘和大将纪灵,对方可是张辽将军?

正是在下。

我奉家兄之言前来投靠幽州,愿张辽将军收纳,并保护我等前往幽州。

此事事关重大,我需向我家主公禀报方能带你等前往幽州。

我等全听从张将军安排。

既然投降我军,还请袁大人和杨长史命令手下军士放下武器接受收编。

张将军放心。纪将军、乐将军、梁将军下马。

众人下来战马,跪在地上,张辽赶紧下马搀起众人。

并安排手下副将开始将兵马分别带去各营。

纪灵将军。张辽称呼一声。

张辽将军日后还请张将军多多关照。

主公有得几员大将。

诸位请随我入府再叙,来人为袁将军家小安排一个别院好生伺候不可慢待,张史你带人保护袁将军家眷,不可让人打扰。你们也不能随意进去。

是,将军。请诸位请跟我来。

杨长史你看这样安排可否?

张将军安排并无不脱,

那就好。来人准备好酒宴。

将军各营军马已安排好,只是我军一下增多将近三万军马,粮草用度只能支撑半月。

我知道了,我书信让焦触将军支援一下。

你去给别院家眷送些吃的,需要什么准备什么。

是,将军。

袁将军,杨长史放心,我家主公爱才之人,绝不会亏待诸位。

我们都是有罪之人,不死就是万幸。

此言差异,诸位乃是袁公路手下,有的是身不由已,各为其主罢了。

是、是、是,张将军说的对。

将军,酒宴已备好。

诸位将军酒宴已经安排好,走我们边吃边聊。

将军,焦触将军让傅士仁将军来了。

来的正好,让其一同前去酒宴就行。

傅士仁来到大厅,看着杨弘,赶紧拔出要间配剑。

傅将军住手。

张将军为何?他们是袁术的人马?

傅将军,此乃是袁绍从弟袁胤,遗照袁术临终之言携带家眷投降我军。

这是怎么回事?文远将军不是书信我等,让我等做好支援寿春的准备吗?怎么又?

哎,傅将军,一开始我也以为袁胤将军前来攻城,等到了城下才得知乃是投奔我军。

原来是这样。

诸位方才在下多有得罪还请诸位见谅。

哈哈哈,傅将军客气了,正所谓不知者不罪嘛。

来人为傅将军看坐。

不好,我的赶紧返回历阳,焦触他还在等我回信。

傅将军只管安心再此即可,我让人通知焦触将军。王童你去前往历阳通知焦触将军一声就说危及已解,让其不必再出兵了。将此处发生的事告诉焦触将军就行。

是,将军。

诸位来我们先喝一杯。

孙策在丹阳和周瑜从父周尚交谈,正在高兴之时,丁奉走了进来,。

主公袁术残军已找到。

承渊他们现在何处?

主公,袁胤和杨弘、纪灵等人护送袁术家眷投降刘备。而且袁术在合肥已故,只是不知袁术所葬各处。

既然袁术一死,袁胤投降刘备,我军可就不必再查。上报天子袁术一死,其他惨部不知去向。

是,主公。

曹操得知袁术已死,让天子册封孙策为扬州刺史。

其实曹操想让孙策与刘备开战,这样刘备就会被孙策缠住,就无法阻拦曹操扩疆,这可是郭嘉之计。

孙策得知自已被册封为扬州刺史,召集众人前来商议对策。

伯符曹操让天下册封你为扬州刺史无非是想让我军向幽州和荆州索要庐江和寿春等地,如果我军提出要回等地,要么是消耗我军军物,要么就是与其交战。

公瑾以为我军该如何处理此事。

伯符,幽州,荆州我军都不能为其匹敌,我们不如先放一放不管先把建业、豫章、江陵还有长沙郡拿下再说。一来可发展我军势力,而来还能牵制曹操不能随意动弹。

公瑾果真是好计策。

幽州刘备在府内来回走动,兴平你可来了,我和元皓正在商议扬州之事。

主公为何如此之慌,不着急。

兴平天子册封孙策为扬州刺史,如果孙策所要寿春历阳等郡县,我军该如何处理?

主公放心,就算要我们不给,他也不能怎么样。

兴平将军此话怎讲?

公与先生,孙策不过拿下江东三郡所有些兵将,可开疆扩土,但是面对势力大的他孙策还是不行。

嗯,看来是曹操之计,想利用孙策牵制我军,从而自已得到好处。

不知兴平可有计策?

主公,现在我军只能静观其变。

嗯,还有一事文远来信,言袁术从弟袁胤带着袁术家眷和三万大军投降我军,不知兴平如何看待?

主公,袁术犯的乃是欺君之罪当诛九族,然死之前悔悟确实一晚,但是念其家族为大汉效力,主公可收纳他们,表揍天子将其扁为庶人。有用之才主公可提拔任用之。至于袁术手下,可让他继续留用军中效力。

嗯,那好,我这就上表天子。

主公,可让纪灵和可就等人前往徐州任职。

嗯徐州将军是少了些。

就依兴平所言。

对了主公,并州乃是北方大门,我军可趁此事无事进军并州。

兴平所言甚是,不知让谁领兵进驻并州?

主公可让颜良将军和高顺将军领兵五万前往。

何人为军师?

张亮看了一圈,轻咳一声,走到田丰身边。

田丰看着张亮来到自已身旁,就知道是想让自已去。田丰站了起来,主公我愿前往。

元皓年纪一高还是换个人去吧?

兴平你看主公嫌我年纪大,这可不怨我。

主公,既然主公不愿意让田老去,那我亲自前去吧?

这个可以,主公就让兴平这小子去吧?

呀呀,田老,我给你有仇吗?我家夫人愿意嘛?

呵呵,你小子只顾自家夫人,不顾别人了,杨凤姑娘跟你几年了,也该给人家个名份了。

田老,你有提这。

对呀,兴平,杨凤姑娘虽然做过首领但是还是清白之身,你这样未免太不进人情了,

主公,等我从并州回来再谊此事。

小子,你安心去吧,我这个做和事佬,等你回来保证蔡大人同意你娶妾,而且你家夫人也同意。

你…

好了,兴平此事你不必再言,这里我做主了,等你从幽州回来我给你们主婚。

主公,我……

好了我懂,你去准备兵马去吧。

颜将将军、文丑将军,一定要看好兴平。

主公放心。

元皓辛苦一趟,给他们准备粮草和所用之物吧?

主公元皓定为兴平将军等准备妥当。

袁绍一路南下,终于到了交州,而此时的交州并无州牧,所有事全是士燮把持。士燮家族势力庞大,占领交趾。

得知袁绍领兵前来,赶紧让人做好迎敌准备,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袁绍只能向士燮投降,待日后势力充足再反。

士燮得知袁绍归降自已,高兴的不行,没想到自已没有什么作为就有人前来投靠自已。

?(?????)?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历史人物:

士燮

汉末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

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士燮年少时师事学者刘陶,其后逐渐升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在步骘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此后又因诱降益州豪族雍闿而迁任卫将军,进封龙编侯。任交趾太守四十年。

黄武五年(226年),士燮去世,享年九十岁。

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等传世,今多已佚失。士氏家族是汉末三国实力雄厚的地方势力,士燮及其三个兄弟共领四郡,占岭南疆土过半。在岭南及越南历史上,士燮威望极高,不在南越王赵佗之下。后越南陈朝追赠士燮善感嘉应灵武大王。

傅士仁

东汉末年刘备将领

傅士仁(生卒年不详),字君义,幽州广阳郡(今北京市)人,刘备手下将领。受到刘备的重用,但被关羽轻慢。在吕蒙袭击荆州时,与麋芳一同不战而降,间接导致关羽被俘身亡。

《三国志》记载为“士仁”,《资治通鉴》记载为傅士仁,《三国演义》继承《资治通鉴》的说法作“傅士仁”。

丁奉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河南省固始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重臣。

丁奉年少从军,先后隶属于甘宁、陆逊、潘璋等人,骁勇善战,累迁至偏将军。

建兴元年(252年)东兴之战,丁奉大破魏军前屯,迁灭寇将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

永安三年(260年),假节,领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迁右大司马、左军师,建衡三年(271年)去世。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