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一日不能无主,国不能一日无君,自刘协自尽一过数月,天下大事都是各州郡自行解决。诸葛亮和张亮、庞统、田丰、张继、陈群、徐庶、董承、等人上书刘备称帝。
刘备看着从自己管辖的文书,也是建议刘备继承大统称帝。
这时张亮站了出来说道:“主公家一日不不无主,国一日不可君,今天子己故,有无子祠,主公乃是汉室之胄,应可继承大统,延续我大汉王朝。”张亮说完众人芬芬附和。
尤其是董承,他也站出来拿出上天子早些年的血书,念给众人听,其中包括曹操在内的旧部,董承说完。后面还有天子心腹太监也拿着天子血书宣读,天子归天后有皇叔刘备接管大汉继承大统。
曹操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闭着眼睛,刘晔和程昱看了看曹操,只是摇了摇头。
刘备站起来说道:“孤何德何能能继承大统,益州有蜀王刘璋,扬州有刺史刘繇,而且荆州还有公子刘琦。”
诸葛亮听完站了出来,“主公,益州刘璋暗弱,只能偏隅一方,坐镇一地。扬州刺史刘繇己年满,虽说旧坐扬州,都是我军坐镇后方。而公子刘琦近年来也体弱多病,唯有主公能匡扶汉室。”
刘备看着站在一旁的曹操、荀攸和刘晔、程昱等人缓缓开口道:“孟德兄,你意下如何?”
曹操睁开双眼,微微一笑,拱手道:“玄德公乃汉室之胄,仁义之名远播天下,若能继承大统,实乃天下之幸。操愿为玄德公鞍前马后,共扶汉室。”
曹操此言一出,众人皆感意外。荀攸、刘晔、程昱三人对视一眼,心中虽有疑虑,但也不好当场反驳。刘备忙上前握住曹操的手,感激道:“孟德兄如此仗义,备感激不尽。只是这称帝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诸葛亮又道:“主公,此时乃天赐良机,若再犹豫,恐失民心。”
刘备环顾西周,见众人皆殷切期盼,心中己有了决断。于是,他长叹一声说道:“兴平可有好的办法?”
张亮突然听到刘备发问,立马站了出来说道:“主公,若是不暂时不愿称帝,但国不能一日无君,主公暂时领监国之事,待平定袁绍再议称帝之事。”
张亮说完,站在一旁的庞统点了点头,站了出来说道:“主公,兴平所言不无道理,既然主公暂时不愿继承大统,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主公可暂领监国之事。”
刘备看了看曹操,曹操知道,这事必须自己站出说上几句,刘备才能答应,曹操缓缓站了出来说道:“豫州王,两位先生所言甚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然天下必乱,既然豫州王不愿称帝,可暂时领监国之事。”
刘备见曹操也如此说,便不再推辞,拱手道:“既然孟德兄与诸位先生都这么说,备就暂领监国之责。但备定会尽心尽力,待平定袁绍,再做定夺。”
众人闻言,纷纷跪地高呼:“吾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备连忙扶起众人,随后开始着手安排各项事宜。他任命诸葛亮、庞统为左右丞相,统筹军政事务;曹操为大司农并无军权。
此时,远在乌桓的袁绍得知刘备暂领监国之事,大怒道:“织席小儿,竟敢染指大统!”
前去找乌桓大王借兵十万大军,准备南下反攻幽州。
而此时在幽州,张辽领兵返回幽州,其他州兵也一起集结幽州,又与辽东公孙康的会合。听闻袁绍借乌桓十万大军南下,他并未慌乱。张辽深知乌桓骑兵虽悍勇,但长途奔袭必有疲态。他一面加固幽州防线,一面派细作打探袁绍大军动向。
同时,张辽与公孙康商议作战计划,决定利用幽州的地形优势,设下埋伏。待袁绍大军进入包围圈,先以强弩射之,挫其锐气,再派精锐骑兵从两翼包抄。
袁绍带着乌桓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自以为胜券在握。然而当他们进入幽州地界,就陷入了张辽精心布置的陷阱。一时间,箭如雨下,乌桓骑兵大乱。张辽趁机率领骑兵杀出,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袁绍见状,心中大惊,他没想到张辽竟有如此谋略。战场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郭图劝说袁绍暂时退兵五十里后扎营。
袁绍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听从郭图建议。退兵扎营后,袁绍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谋士郭图道:“我军初战受挫,是因张辽诡计多端。如今可派小股部队日夜骚扰,消耗其兵力与精力,待其疲惫,再一举进攻。”袁绍点头称是,遂依计行事。
张辽这边,面对袁绍的骚扰战术,并未急躁。他让士兵坚守营寨,同时派出小队骑兵,绕到袁绍后方,截断其粮草供应。几日下来,袁绍军中粮草渐缺,士兵们人心惶惶。
就在袁绍为粮草发愁时,突然探马来报,后方多处粮草营地起火。袁绍大惊失色,深知中计,匆忙下令退兵。张辽见袁绍退兵,率领大军乘胜追击,袁绍军队大乱,死伤无数。袁绍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窜,这一战,他元气大伤,再难有与刘备抗衡之力。
而豫州的刘备监国之势愈发稳固,开始派人前往益州刘璋和扬州刺史刘繇,汉中张鲁,江东孙权处商议国君之事。
刘备派去益州的使者抵达刘璋处,刘璋正与众臣商议此事。其麾下谋士黄权进言:“刘备监国,势力渐盛,若应其议,恐益州失其自主。然若不应,又恐引其兵锋。不如表面应允,暗地加强防备。”
刘璋犹豫不决。此时,使者呈上刘备书信,言辞恳切,提及共扶汉室之意。刘璋虽暗弱,但也明白汉室衰微,天下纷争不断。最终,他决定先派使者回访刘备,表达愿共商国君之事的态度,实则是想探探刘备的虚实。
而派往扬州的使者,刘繇因年事己高,无心参与纷争,只是客套回应会考虑。
汉中张鲁则态度暧昧,既不拒绝也不明确支持。
江东孙权,年轻气盛,野心勃勃,首接拒绝了使者,并表示江东自守,不会参与拥立国君之事。
刘备看着派出的使者回复,找来众人商议对策。
诸葛亮轻抚着胡须,率先开口道:“主公,刘璋态度模棱两可,可先稳住他,再寻时机图之。刘繇无心纷争,不足为惧。张鲁暧昧,可派人再去游说,许以好处。至于孙权,野心不小,恐难轻易归心,需做好防范。”
庞统也点头称是:“孔明兄所言极是,如今我军应先巩固自身,发展实力。可在管辖州内等地广积粮草,操练兵马。”
曹操也建言:“可与北方的公孙康结盟,牵制袁绍残部,如此可减轻北方压力。”
刘备听后,沉思片刻道:“诸位所言有理,那就依计行事。先派使者再去张鲁处,同时加强与公孙康的联系。至于各州的事务,就劳烦两位丞相费心了。
而此时的益州刘璋府内也坐满了人,都在商议帝位之事,黄泉和刘巴、郑度建议刘璋称帝。而法正和张松、李严等人建议暂时观望,一时之间刘璋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看向一旁的李恢和董和、王累。
李恢站出来说道:“主公,如今局势复杂,贸然称帝恐引各方敌视。刘备监国,势力渐强,我们若此时称帝,必成其眼中钉,率先被攻。而观望虽稳,但也易失先机。依我之见,可先对外宣称支持刘备称帝,以表顺从之意,消除其戒心。同时,暗中厉兵秣马,积蓄力量。若刘备能成大事,我们可保益州安稳;若其有失,我们也有足够实力应对。”
董和微微点头,补充道:“李恢所言甚是,我等还需加强与周边势力联系,以防不测。”
王累也道:“还应安抚民心,发展农桑,让益州百姓安居乐业。”
刘璋听后,长舒一口气,道:“就依你们所言,先如此行事。”
于是,刘璋一面派使者前往豫州表达支持,一面着手加强益州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