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为扶苏师
大秦:我为扶苏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秦:我为扶苏师 > 第28章 统一度量,水利经邦

第28章 统一度量,水利经邦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我为扶苏师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4060
更新时间:
2025-07-02

咸阳宫,书房。

案几上摆放着一些样式统一的青铜权(秤砣)、铜升(量器)、以及刻有小篆文字的尺。这些是秦朝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器。

旁边还放着一张关中地区的简略水系图。

“长公子。”林晚拿起一枚标准的秦权。

“你父皇统一六合后,除了文字和货币,还统一了度量衡。这看似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实则对大秦的治理和百姓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长公子可知,为何要统一这重量、体积和长度的度量标准?”林晚问道。

扶苏想了想,回想起自己在民间看到的交易场景:

“若度量不统一,买卖双方便会因为尺、升、权的差异而产生争执,甚至欺诈。商贾从一地运货到另一地,也可能因为度量不同而核算不清,影响交易。”

“长公子说得极是,这是对百姓买卖的影响。”林晚肯定道。

“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的管理。”

“例如,征收赋税。”林晚拿起铜升。

。“国家向百姓征收粟米、布匹等实物,如果各地的升、斗大小不一,尺、丈长短不同,权、衡轻重各异,官府就难以准确地核算税收。有的地方可能收多了,有的地方收少了,造成不公和混乱。”

“再例如,修建工程。”林晚拿起尺。

“无论是修建宫殿、城墙,还是开凿渠道,都需要计算所需的材料(如木材、石料的数量)和工程量。如果长度和体积的度量标准不一,就无法进行精确的规划和预算,也难以检验工程是否按标准完成。”

“还有,兵器的制造和发放。”林晚继续说道。

“箭矢的长度、刀剑的重量,都需要统一标准,才能保证其效能。军械的清点和发放,也需要统一的度量来核算数量。”

“父皇统一度量衡,便是为帝国的运行,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语言和尺度。”林晚总结道。

“这使得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衡量标准。这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管理的效率和公平性,也便利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物产流通。”

“这就像我们学习新的算术数字一样。”扶苏联想道。

“那十个符号和十进制,便是统一的数字语言,让计算变得清晰准确。度量衡的统一,也是为了让国家和民间的‘计算’变得清晰准确。”

“长公子能有此联想,可见己经理解了其中的共通之处。”林晚赞许道。

“统一的度量衡,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家强大治理能力的体现。父皇能够做到这一点,克服六国旧俗的阻碍,将其推行到整个帝国,实乃一项伟大的功绩。”

接着,林晚将话题转向另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他指着关中地区的水系图。

“长公子可知,水利工程对大秦有何意义?”林晚问道。

扶苏答道:“水可以灌溉农田,引水入城供百姓饮用,也可以用于水运。但若水患,则会淹没良田,冲毁城郭,带来巨大灾难。”

“长公子对水的理解很全面。”林晚肯定道。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我大秦的根基——关中平原,之所以能够成为富饶之地,与这里发达的水利系统密不可分。”

他指着图上的一条重要渠道:

“例如,郑国渠。它引泾水入洛水,灌溉了关中大量的盐碱地,使其变为沃野千里的良田。这极大地提高了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为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修建这样巨大的水利工程,需要难以想象的人力、财力,更需要高超的规划和组织能力。”林晚强调道。

“需要准确测量地形(运用地理和测绘知识),计算渠道的坡度、长度、宽度(运用算术和物理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对物质特性的认知),组织调度庞大的民夫和工匠(运用管理和用人之道)。”

他再次将多个学科的知识与一项具体的国家工程联系起来,让扶苏看到知识体系的????性和实践价值。

“然而,水利工程不仅是开渠引水,也要防范水患。”林晚话锋一转。

“如何修筑坚固的堤坝,如何疏通河道,如何预测水势,如何及时应对洪水,都需要学问和经验。”

他可以简单提及一些基础的流体力学概念(水的流速与坡度/河道宽度有关),以及防洪的策略(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分洪)。

“治理水,就像治理国家一样。”林晚再次用比喻进行总结。

“既要善于利用其势(水的灌溉、运输功能),又要防范其害(水患)。需要了解其规律(水性),需要有周密的规划(工程设计),需要有强大的组织执行力(修建和维护),更需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父皇修建了郑国渠等大型水利,是利在千秋的功绩。然而,帝国的疆域辽阔,各地水情不同,水利工程依然面临许多挑战。”林晚看着扶苏。

“长公子未来要面对的,便是如何继续完善帝国的灌溉防洪体系,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水患。这需要你理解水的规律,学习水利的知识,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这便是长公子需要掌握的水利经邦之道。”

扶苏认真地看着地图,又看向窗外隐约可见的山川。

他意识到,那些宏伟的工程,不仅仅是人力堆砌的结果,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而林师带来的新学,则能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工程背后的原理,甚至找到改进和完善的方法。

他心中对未来治理国家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但同时,林师教给他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也让他充满了应对挑战的信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