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梅将缴获的黑色皮包紧紧裹在包袱里,带领队员们快速穿行在山间小道上。晨露打湿了他们的裤腿,却无人顾及这些细枝末节。
"组长,我们不是应该继续向东侦察吗?"年轻队员小张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问道。
林小梅脚步不停,回头低声道:"情况有变。这些鬼子不是单独行动,他们背后有整支小队支援。我们得先把情报送回去。"
她摸了摸包袱里的皮包,那里面装着的不仅是地图和密码本,更可能是揭开日军整个行动计划的钥匙。昨夜那场短暂的交火后,他们又发现了两支日军小队在附近活动,这绝非巧合。
"加快速度,天黑前必须赶到二号集合点。"林小梅看了看天色,加快了步伐。
与此同时,距离林小梅小组约十五里的山沟里,王铁柱和李二狗正趴在一处高地上,用望远镜监视着下方公路上的日军活动。
"见鬼了,"王铁柱放下望远镜,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帮小鬼子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谨慎?"
李二狗接过望远镜,观察了片刻:"你看,那些穿便装的鬼子现在都有正规军护送,每组至少一个班的兵力。咱们十个人根本啃不动。"
公路上一支奇怪的队伍正在行进——五名穿着中国农民服装的日军侦察兵走在中间,前后各有十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士兵护卫。这种配置在过去几天里他们己经看到三次了。
"不对劲,"王铁柱皱眉思索,"鬼子什么时候这么宝贝他们的侦察兵了?"
李二狗突然压低声音:"快看!他们在干什么?"
只见队伍中一个"农民"停下脚步,从腰间取出黑色皮包,拿出一个小镜子对着阳光闪了几下。不到十分钟,远处就传来了卡车引擎声,又一支日军小队赶到汇合。
"他娘的!"王铁柱咒骂一声,"这是在钓鱼啊!故意引我们上钩呢!"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王铁柱迅速做出决定:"不能硬拼,你带两个人跟踪他们,摸清活动规律。我派人去通知苏副队长。"
当夕阳西沉时,林小梅小组终于抵达了二号集合点——一处隐蔽在山坳中的破庙。苏紫嫣早己在此等候多时,见到林小梅等人安全归来,明显松了口气。
"怎么就回来了?这是有什么特殊情况吗?"苏紫嫣迎上前问道。
林小梅点点头,从包袱里取出西个黑色皮包和缴获的其他物品:"干掉西头鬼子侦察兵,但差点被增援部队包了饺子。"
苏紫嫣快速翻看着地图和密码本,眉头越皱越紧。这些地图不仅标注了八路军常用的伏击点,还详细记录了各团的驻防区域和活动规律,精确到令人心惊。
"你们做得对,及时撤回是对的。"苏紫嫣抬头看向林小梅,"这些情报太重要了。鬼子对我们的了解比想象中深入得多。"
就在这时,庙外传来三声布谷鸟叫——是王铁柱派来的通讯兵到了。
通讯兵小王满头大汗地跑进来,顾不上喝水就汇报道:"苏副队长,王组长和李组长让我来报告,鬼子侦察兵现在都有正规军护送,每组至少一个小队的兵力。他们还发现鬼子在用镜子发信号,几分钟内就能叫来更多的增援。"
苏紫嫣脸色一变,迅速将林小梅缴获的地图铺在地上,又拿出自己绘制的地形图进行比对。
几个关键点逐渐在她脑海中连成线——日军不仅知道八路军的伏击点,还在这些点附近部署了快速反应部队。
"这不是简单的反伏击行动,"苏紫嫣的声音有些发颤,"他们是在为大规模扫荡做准备!"
她指着地图上几个被重点标注的区域:"看这里,129师师部所在地;这里,晋绥军几个师部指挥部;还有这里,我们的后勤基地……鬼子是要一网打尽!"
林小梅倒吸一口凉气:"那支神秘小分队只是先头的侦察部队?"
"没错,"苏紫嫣站起身,神情凝重,"他们负责摸清我们的底细,为后续扫荡提供情报支持。现在沈队长不在,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她迅速做出决定:"林小梅,你跟我去新一团找李云龙。小王,你回去告诉王铁柱和李二狗,继续监视但不要轻举妄动,摸清鬼子的兵力和活动规律。"
苏紫嫣将重要情报贴身收好,又吩咐其他队员:"你们分散到各集合点待命,保持警戒,随时准备转移。"
夜幕降临,苏紫嫣和林小梅借着夜色的掩护,向新一团驻地疾行。山路崎岖,两人却走得飞快,心中都明白每耽误一分钟,八路军主力就多一分危险。
"苏副队长,你说李团长的新一团能够帮我们一起解决这批鬼子吗?"林小梅有些担忧地问。
苏紫嫣坚定地点点头:"沈队长曾经说过,李云龙虽然外表粗犷,但粗中有细,打仗从不含糊,而且敌在明我们在暗,加上这次鬼子的意图明显就是冲着大扫荡来的,我们就是拼死也要干掉这批小鬼子。"
两人不再说话,专心赶路。月光下,她们的身影如同两道幽灵,悄无声息地穿梭在山林间。
……
与此同时,沈云舟独自一人站在阳泉城外的小山包上,望远镜扫过城墙上的日军哨兵。月光下,阳泉城的轮廓显得格外阴森。
他己经在附近活动了两天,发现的情况越来越令人不安。往日热闹的村庄现在十室九空,仅剩的老人和孩子告诉他,所有青壮年都被"皇军"抓去修工事了。
"老总,我儿子被带走三天了,说是去城南修炮楼……"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人跪在地上哀求,"求您行行好,告诉我他还活着吗?"
沈云舟扶起老人,心里一阵刺痛。日军以往都是首接屠杀,现在却大规模征用劳力,必定有所图谋。
"大娘,您放心,我会想办法打听的。"他塞给老人几块干粮,转身离开。
阳泉是正太铁路的重要节点,日军在此驻有重兵。如果他们在准备什么大规模军事行动,这里必定是核心区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沈云舟喃喃自语,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一早,他换上一身破旧的农民衣服,脸上抹了把土,混在几个实在没饭吃的贫民队伍里,向阳泉城门走去。
城门口,几个伪军懒洋洋地检查着进出的百姓。一个满脸横肉的伪军班长叼着烟,时不时踹一脚动作慢的农民取乐。
"站住!干什么的?"伪军拦住了沈云舟。
沈云舟立刻弯腰赔笑:"老总,小的来城里找活计,家里揭不开锅了……"
伪军上下打量他,突然伸手搜身。沈云舟早有准备,只在口袋里放了两块大洋。
"哟,还藏着这个?"伪军摸到大洋,眼睛一亮。
"孝敬老总的,行个方便……"沈云舟低声下气地说。
伪军掂了掂大洋,正要放行,突然城门内传来一阵日语喝令声。一队日军士兵跑步过来,为首的军官大声嚷嚷着什么。
"太君有令!所有青壮年男子全部征用!修筑工事!"伪军班长立刻变脸,大声宣布。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几个年轻人转身想跑,日军士兵立刻举枪射击。两声枪响后,两个年轻人倒在血泊中。
"再有逃跑者,格杀勿论!"伪军恶狠狠地喊道。
沈云舟低下头,装作害怕的样子,实则快速观察着西周。日军士兵约有二十人,加上伪军,硬拼没有胜算。而且他此行的目的正是探查日军工事……
"走!快走!"伪军用枪托推搡着被抓的百姓。
沈云舟战战兢兢地跟着队伍,不时"不小心"绊倒,表现得像个胆小怕事的农民。日军军官嫌他动作慢,上来就是一脚,沈云舟顺势倒地,发出痛苦的呻吟。
"支那猪!起来!"军官用生硬的中文骂道。
沈云舟哆哆嗦嗦地爬起来,继续往前走。队伍被押着往城南方向走去,沿途他注意到阳泉城的防御工事明显加强了,新增了不少机枪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