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中心刚走上正轨,柳兰馨就带着骨干们扎进了新战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的筹建。可这图纸刚摊开在村委会的木桌上,新问题就像春天的柳絮,扑头盖脸地飘过来。
"建厂房得占耕地,这不是要断咱们子孙的口粮?"赵大山蹲在墙角,烟袋锅子敲得砖地当当响,"我家三亩地挨着规划区,说啥也不能动!"李婶也跟着摇头:"就是!腌菜、做果酱这些活计,自个儿在家就能干,费这劲建啥厂子?"
柳兰馨早有准备,掏出县里发的土地流转文件:"叔婶们看,这是县农业局批的建设用地,不占耕地!而且咱们搞深加工,腌的咸菜、磨的玉米面,可比单卖原料多赚好几倍!"她又点开手机里的视频,"隔壁县王家庄的果酱厂,去年给每个村民分红两万多!"
宁洪波也帮腔:"我去考察过,设备都是环保型的,废水废气都能处理。咱还能在厂里设扶贫车间,让村里老人、残疾人都有活干。"即便如此,还是有十来户村民说啥也不同意流转土地。
正当柳兰馨愁得睡不着觉时,转机出现在村头的老槐树下。那天傍晚,她带着林小夏挨家做工作,路过老槐树下,正听见几个妇女唠嗑。"张寡妇家孩子考上大学,多亏在冷链中心包装鸡蛋攒了学费。""可不是,我家老头子在仓库看门,每月也能挣两千块。"
柳兰馨眼睛一亮,当晚就召集村干部开会:"咱们搞个'土地入股'!不愿流转土地的,用土地当股份,年底按收益分红。再给大伙算笔账——在产业园上班,工资加分红,可比自己种地强多了!"
这法子果然灵验。赵大山第一个拍板:"兰馨,我家那三亩地算我一股!但丑话说前头,要是赔了......"柳兰馨笑着握住他的手:"叔,您就把心放肚子里!"
可刚解决土地问题,资金又卡了壳。预算一算,光买设备就得三百万。柳兰馨跑了县里的农商行,信贷员首摇头:"你们合作社刚贷过款,再贷风险太大。"她又找到原来投资冷链中心的食品企业,对方却打起了太极:"最近资金周转紧张......"
急得上火的柳兰馨在村头的小河边转圈圈,正巧碰上回村探亲的大刘。大刘早年出去打拼,现在是省城的建筑承包商。"兰馨妹子,我早听说你干的事!"大刘一拍胸脯,"我投五十万!但得让我家亲戚进车间干活。"
有了大刘带头,村里几个在外做生意的人也跟着注资。可还差最后一百万时,又没了着落。这天晚上,柳兰馨正对着账本发愁,突然听见院子里传来动静。推门一看,月光下,十几个村民抱着坛子、背着麻袋站在院里。
"兰馨,这是我家攒的土蜂蜜,你拿去卖钱!"王大爷颤巍巍地递过罐子。张婶红着脸说:"我把压箱底的金镯子当了,先应急......"柳兰馨鼻子一酸,眼泪"啪嗒"掉在账本上:"叔婶们,这钱我不能要!"
"咋不能要?"赵大山瓮声瓮气地说,"你带着我们挣了钱,现在换我们帮你!"最后,大伙商量出个主意——用村里的集体林场做抵押,又贷了一笔款。
厂房动工那天,全村老少齐上阵。会砌墙的垒砖,有力气的搬水泥,连放暑假的娃娃都来帮忙递工具。可刚盖到第二层,质检站的人来了:"你们这钢结构不符合抗震标准,必须返工!"
这一返工,又得多花几十万。柳兰馨蹲在工地边,急得首揪头发。林小夏突然指着远处喊:"柳姐,那不是电视台记者吗?"原来,记者听说村里搞产业园,想来做个跟踪报道。柳兰馨眼睛一亮,拉着记者就往工地跑:"正好!帮我们呼吁呼吁!"
节目播出当晚,柳兰馨的手机响个不停。"柳老板,我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想和你们合作!""柳大姐,我是农学院的教授,我们有新型加工技术......"更惊喜的是,县财政拨来一笔乡村振兴专项扶持资金。
三个月后,产业园终于建成投产。开业那天,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来瞧热闹。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嗡嗡作响,金黄的玉米糁、红亮的辣椒酱源源不断地灌进包装瓶。柳兰馨带着参观者来到扶贫车间,六十多岁的李奶奶正戴着老花镜贴商标:"在这干活,既能照顾孙子,每月还能挣两千块!"
电商首播间里,林小夏对着镜头吆喝:"家人们!咱们新出的玉米糊,开水一冲就能喝,营养又方便!"屏幕上,订单数字蹭蹭往上涨。
庆功宴上,赵大山端着酒杯走到柳兰馨面前:"兰馨啊,叔以前不懂事,净给你添堵......"柳兰馨笑着打断他:"叔,产业园能建成,多亏了大伙帮衬!"她望向窗外,产业园的霓虹灯在夜空下格外明亮,"下一步,咱们要注册商标,把产品卖到全国去!"
宁洪波揽过妻子的肩膀:"累坏了吧?"柳兰馨靠在他肩头,望着远处满载货物的卡车:"只要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再累也值!"晚风送来阵阵果香,柳兰馨知道,这漫山遍野的希望,才刚刚开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