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63章 成都驿馆 孙吴论盟

第63章 成都驿馆 孙吴论盟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2896
更新时间:
2025-06-02

建兴十西年夏五月廿七,成都驿馆的朱漆檐下挂着驱蚊纱幔,廊下的青铜漏壶滴着香露,将辰时三刻的阳光切割成薄片。诸葛瞻身着玄色外交锦袍,腰间羽林中郎将的佩刀换作玉柄,踏过铺着几何纹地毯的廊道时,靴底与嵌在地面的时辰刻度砖相触,发出清越的“当”声,与远处太学的钟鼓应和。

“羽林中郎将,吴使张弥求见。”驿馆吏员掀开竹帘,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随员中有江东有名的‘算学博士’严畯,携来《九章算术》注本相赠。”诸葛瞻挑眉,想起昨日截获的密报——严畯实为东吴大都督陆逊的族侄,此行恐有测绘蜀地山川的密令。

宾主落座时,严畯果然捧着一卷竹简起身:“久闻蜀地计量独步天下,某在武昌以算学论兵,常恨不能亲见‘诸葛计’真容。”他展开竹简,上面用朱笔圈注着《九章·商功》的治水公式,“此章所言‘穿地体积’,不知与蜀地堰渠计算有何异同?”

诸葛瞻轻笑,命人取来都江堰的设计图:“李冰父子治水,用‘以竹笼石’之法,”在图上划出堤堰弧度,“每笼石重五百斤,间距九尺,恰合‘商功章’的‘方五斜七’之术。”他指向图中用符号标注的水位线,“今岁岷江春汛,水位较去年低一尺二寸,皆因预泄之故。”

正午时分,宴席摆开,案头的青铜酒樽刻着“合纵连横”图案。张弥举杯道:“东吴欲攻合肥,需蜀汉出祁山牵制郭淮,”他的目光扫过诸葛瞻腰间的囊袋,“传闻蜀地计量能知千里外粮草多寡,敢请一试?”

诸葛瞻从容取出算盘,命吏员报出汉中、沓中、南中的屯田数据,算珠在盘上如飞流转,片刻间排出北伐粮草模型:“若出祁山,可征麦十万石,”划出运输路线,“经陈仓道需三月,用木牛流马可省二十日,但需增学子押粮。”严畯瞳孔微缩,显然没料到蜀汉的屯田数据如此精确。

未时三刻,宾主移至驿馆后园,池中睡莲正盛,几何纹的石舫停在湖心。张弥忽然指着远处的武候祠:“武侯遗训‘亲贤臣,远小人’,不知蜀地如今‘贤臣’几何?”这分明是试探黄皓之事。诸葛瞻却指向祠前正在丈量松柏的学子:“太学学子皆需实地勘量,”在掌心排出考课数据,“今岁考课,庸官黜退三成,能吏晋升西成,此乃‘贤臣’之基。”

暮色漫过驿馆时,张弥忽然提出参观太学工坊,被诸葛瞻婉拒:“工坊正在试制新器,”在袖中划出拒客理由,“若误触机关,恐伤贵使。”实则工坊内正在改良连弩,设计图绝不能外流。张弥碰了软钉子,却不死心,深夜遣人送来一封“密信”,信封上赫然盖着陆逊的火漆印。

更深露重,诸葛瞻在驿馆密室展开密信,见信中用符号写成,内藏东吴水师布防图。他取出太学的“解码器”——一组刻有不同模数的青铜轮盘,转动间可破解密文。当轮盘转到“江左”模数时,符号突然显现出另一层含义:“黄皓遣人入建业,献‘舞弊法’于吴主。”

五更天微明,诸葛瞻在驿馆门口送别张弥,手中握着回赠的蜀锦:“烦请太常卿转告吴主,”在锦缎边缘轻轻划过,“蜀吴唇齿,若计量相向,必成大功。”张弥望着锦缎上若隐若现的八阵图,忽然长揖:“中郎将计量如剑,某今日始知,蜀汉不可轻侮。”

是日午后,诸葛瞻在武候祠后园焚烧密信,火苗将符号舔舐成灰烬。吕辰从灰烬中拣出半片玄武纹纸角:“黄皓果然勾连东吴,”他的佩刀指向洛阳方向,“更可怕的是,魏谍可能借道南中入蜀。”

成都的夏日暴雨突至,武候祠的铜钟在雨幕中嗡鸣。吴使的车队己消失在雨帘中,而黄皓的阴影,却如这暴雨般,笼罩着蜀汉的朝堂。

暮色中的太学工坊,学子们正在研制“密报鸽”——用重量控制鸽哨音调,不同频率对应不同情报。

雨停时,驿馆的灯笼重新亮起,照亮了馆墙上的“汉吴同盟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