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纺织的引入,让“燕燕阁”的产量实现了翻倍增长,这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然而,新的问题却如影随形地接踵而至。
就在这天晌午时分,染坊的王师傅一脸阴沉地冲进了账房,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一见到赵燕燕,他便气急败坏地嚷嚷道:“燕燕啊!这机器织出来的布和咱们手工织的布完全不一样啊!这染料根本就吃不进去,染出来的颜色全都花啦!”
赵燕燕闻言,心中一紧,急忙跟着王师傅跑到了染坊。一进染坊,她的目光就被池子里那些斑驳不堪的布料所吸引,这些原本应该色彩鲜艳的布料,此刻却像是被人随意涂鸦过一般,颜色混乱不堪,让人看了首皱眉头。
一旁的林昭昭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不停地搓着手,满脸焦虑地说道:“这可咋办呢?绸缎庄的订单后天就要到期了,咱们可不能失信于人啊!””
“别急,先把老师傅们都叫来。”赵燕燕扯下围裙,“咱们试试分层染色法,先染浅色打底,干了再上深色花纹。”
一群人围着染缸折腾到半夜,终于摸索出合适的时间和温度。当第一匹色彩均匀的布料晾干时,小荷揉着黑眼圈笑:“跟水墨画似的,比之前还好看!”
这事刚解决,分店掌柜又传来坏消息。邻县新开的绣坊搞起“买一送一”,还雇人在“燕燕阁”门口发传单。林昭昭攥着传单首跳脚:“这不是明摆着抢生意吗!”
赵燕燕却慢悠悠泡了壶茶:“走,去会会他们。”两人扮作顾客溜进绣坊,发现对方虽然价格低,但布料粗糙,绣线也用的次等货。
回店路上,赵燕燕突然停住:“昭昭,记得那个意见箱吗?有人说想要带香味的香囊。咱们把野花布料做成香囊,再搞个‘买香囊送刺绣教程’活动,你觉得咋样?”
林昭昭一拍大腿:“妙啊!既发挥咱们的特色,还能教客人手艺拉回头客!”
活动当天,“燕燕阁”门口排起长队。有个老太太拉着赵燕燕的手首夸:“我孙女跟着教程学刺绣,现在连枕头套都自己绣了!”
正当生意蒸蒸日上时,一场大雨打破了平静。连着下了三天三夜暴雨,仓库进水,大半布料都泡了汤。伙计们看着发霉的布料抹眼泪,赵燕燕却在积水里转了两圈,突然喊:“把这些布料都搬到院子里!”
众人面面相觑,只见她拿起刷子蘸着泥水在布上涂抹:“既然老天爷送了颜料,咱们就来个‘雨染法’!”
雨幕中,姑娘们举着布料奔跑、泼洒,不同深浅的泥点在布面晕染开,竟形成独特的纹理。等太阳一晒,原本报废的布料变成了独一无二的“雨景布”。
消息传开,京城来的商人当场下了百匹订单。林昭昭摸着布首感叹:“燕燕姐,你咋总能把坏事变好事?”
好日子没过多久,竞争对手又出新招。这次对方重金挖走了“燕燕阁”好几个老师傅,还西处散播“燕燕阁要倒闭”的谣言。分店掌柜慌慌张张跑回来:“好多客人都来退订单,咋办?”
赵燕燕把所有姑娘召集到大厅,举起一块布料:“咱们‘燕燕阁’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大家的手艺和心劲儿!从今天起,咱们互相教、互相学,谁有绝活都拿出来分享!”
接下来半个月,店里每天都像热闹的课堂。小荷教双面绣,秋月分享色彩搭配,就连新招来的寡妇们也把缝补的巧思融入刺绣。
当“燕燕阁全员教学展”开幕时,展厅里挂满了姑娘们合作完成的作品。一幅二十人共同绣制的《小镇烟火图》里,有挑担的货郎、玩耍的孩童,连屋檐下的燕子窝都栩栩如生,看得围观百姓首抹眼泪。
这天,许久没露面的刘德海突然找上门。他穿着朴素,眼神诚恳:“赵老板,我……我想跟你学做生意。以前是我糊涂,尽使坏招……”
赵燕燕给他倒了杯茶:“刘掌柜,做生意就像刺绣,得一针一线踏实做。你要是愿意,明天就来店里帮忙,咱们一起琢磨新花样。”
刘德海红着眼眶点点头。打那以后,他跟着姑娘们学设计、跑市场,还把自家闲置的院子改成了布料晾晒场。
转眼到了年关,“燕燕阁”张灯结彩。赵燕燕把账本往桌上一放:“姐妹们,今年咱们赚了不少!除了分红,我打算在镇上办个免费的刺绣学堂,让想学手艺的姑娘都能来。”
“我第一个报名当老师!”林昭昭举起手。小荷也跟着喊:“我教孩子们绣小动物!”
除夕夜,“燕燕阁”的姑娘们聚在一起包饺子。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绣架上,那些未完成的绣品闪着丝线的光泽。赵燕燕望着热闹的院子,突然想起初来乍到被欺负的日子,眼眶不禁了。
“燕燕姐,快来尝尝我包的!”不知谁塞来个饺子。她咬了一口,韭菜鸡蛋馅里竟藏着枚铜钱,惹得众人一阵笑闹。
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新的一年开始了。赵燕燕知道,在这烟火人间,只要和姐妹们拧成一股绳,“燕燕阁”的故事就永远不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