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章坠地:拆迁户的瓦砾泪
暮春的风裹着柳絮撞在书源家斑驳的院墙上,扬起一层细碎的石灰。他蹲在门槛上修补竹篾椅,指节被竹刺扎出暗红血珠时,村口大喇叭突然炸开刺啦刺啦的电流声。
“全体村民注意!镇政府三号文件己下发,开发区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涉及拆迁户须在十五日内签订协议……”
书源手里的竹条“啪”地折断。他抬头望向院角那棵歪脖子枣树,去年秋天还挂着沉甸甸的枣子,如今枝干上却被喷上刺眼的红圈,旁边用白漆歪歪扭扭写着个“拆”字。这棵树是爷爷临终前亲手栽的,树干上歪歪扭扭刻满了他和妹妹书瑶的身高线。
“哥,这可怎么办?”书瑶抱着一摞课本从屋里冲出来,马尾辫散了半边。她今年高三,桌上堆满了模拟试卷,课本边角被翻得卷了边。
书源没说话,用袖口擦掉竹椅上的碎渣。三天前镇拆迁办的人来过,红通通的文件上盖着碗口大的公章,说每平米补偿八百块。八百块在这物价飞涨的年月,连砌墙的砖头都买不了几块。村里己经有几家签字的,夜里总能听见女人的哭声顺着风飘过来。
夜幕降临时,书源蹲在村委会门口的槐树下。窗户里透出暖黄的光,他听见村主任王富贵的笑声:“李科长放心!这次拆迁款扣下来的部分,咱们按老规矩……”
突然,铁门“吱呀”一声开了,几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勾肩搭背走出来。走在中间的男人肚子圆滚滚的,酒气隔着老远就飘过来。书源认出那是镇拆迁办的李科长,上周就是他带着测量队来的,皮靴踩烂了他家菜地里的青椒苗。
“这不是书源吗?”李科长打了个酒嗝,“还没签字?年轻人别犯糊涂,八百块不少了,识相点……”
书源攥紧拳头:“李科长,我家宅基地算上院子两千多平,按市价至少值……”
“市价?”李科长冷笑一声,身后几个跟班也跟着哄笑,“这地儿我说了算!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说完一脚踢翻旁边的垃圾桶,扬长而去。
第二天清晨,书源被一阵嘈杂声惊醒。推开门,七八辆挖掘机己经开进了村子,黄澄澄的车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隔壁张婶跪在自家门口,死死抱住门槛:“这是我老头子用命换来的房子啊!你们不能拆!”
一个戴墨镜的男人扯着嗓子喊:“妨碍公务!带走!”几个穿制服的人架起张婶就往面包车上拖,她的布鞋掉在泥地里,沾满了草屑。
书源冲过去要拦,却被人从背后狠狠踹了一脚。他踉跄着摔在碎石路上,膝盖渗出鲜血。抬头看见挖掘机巨大的铁臂己经伸向张婶家的屋顶,“轰隆”一声,瓦片碎成无数锋利的刀片,在空中划出绝望的弧线。
“你们这群畜生!”书源挣扎着爬起来,却被更多人按倒在地。混乱中,他看见王富贵站在远处,手里夹着烟,嘴角挂着意味深长的笑。
那天夜里,书源在村委会门口贴了张告示,用红笔写着:“我们要公平补偿!”字迹未干,就被几个黑衣人撕得粉碎。为首的疤脸男人狞笑着:“小子,这是你自找的!”
第二天,书瑶放学回家时神色慌张,书包上沾着不明污渍。原来她在学校被几个混混拦住,威胁说要是她家不签字,就让她“考不上大学”。书源摸着妹妹红肿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连续几天,村里都笼罩在恐惧的气氛中。有人家的窗户被砸碎,有人家的水井被倒进脏东西。书源家的枣树被人砍断了主枝,伤口处渗出暗红的汁液,像在无声哭泣。
就在书源快要绝望时,转机出现了。省电视台的记者暗访组来到村里,书源带着他们拍摄了被强拆的房屋、哭诉的村民,还有那份盖着红章的“霸王协议”。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第二天,镇政府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李科长西装笔挺地站在镜头前:“网上流传的不实信息,是个别拆迁户恶意造谣……”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经过剪辑的画面,全是村民“自愿”签字的镜头。
书源看着电视里颠倒黑白的报道,浑身发冷。更让他绝望的是,当晚家里突然来了一群人,说他“涉嫌妨碍公务”,要带他去派出所。书源被推进警车时,看见书瑶在后面追着,边跑边喊:“哥!我相信你!”
在派出所里,书源被关了整整三天。等他被放出来时,家门口己经竖起了“拆迁完毕”的牌子。老房子变成了一堆瓦砾,枣树的残枝横在碎石堆里,上面还挂着去年没摘完的干枣。
书瑶抱着个纸箱来接他,眼睛哭得通红:“哥,他们趁你不在把房子拆了……这是我从废墟里捡出来的。”纸箱里装着几本破旧的相册,还有爷爷留下的烟斗。
书源蹲在瓦砾堆里,手指突然触到个硬物。扒开碎石,是块破碎的红章,上面“XX镇人民政府”的字样己经缺了半边。他把红章紧紧攥在手里,指甲在章面上划出深深的痕迹。
一个月后,省纪委突然进驻小镇。原来书源被关期间,书瑶带着偷偷拍摄的视频资料,辗转找到了省纪委信访办。在铁证面前,王富贵、李科长等人相继落马,那份带着血与泪的拆迁协议,最终成了他们的罪证。
重建家园那天,书源在原来的枣树下重新栽了棵小树苗。他看着远处正在施工的安置房,突然觉得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权势,不过是阳光下的泡沫。真正能让正义破土而出的,是千千万万不肯低头的普通人,是他们眼里从未熄灭的光。
风掠过新翻的泥土,带来阵阵草木清香。书源首起腰,望向天边的晚霞,突然想起爷爷常说的话:“石头压不住春笋,黑暗遮不住朝阳。”此刻,这句话在他心里有了更深刻的含义。
在后来的日子里,书源成了村里的维权带头人。他自学法律知识,帮助更多村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枚破碎的红章,被他小心地收在盒子里,时刻提醒着自己:权力应当为民所用,而不是成为欺压百姓的工具。每当夜幕降临,书源总会坐在新盖的院子里,看着枣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看见那些苦难都化作了滋养希望的养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