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文成冰:烛工的断芯录
深冬的寒风裹挟着细雪,像无数把利刃刮过书源冻得通红的脸颊。他缩着脖子,抱着装满蜡烛的木箱在青石板路上疾走,粗布棉袄上结满白霜。远处传来铜锣声,几个衙役举着新贴的告示高声宣读:"奉工部新令,凡民间制烛匠人,须缴纳三倍作坊税,限三日内缴清!"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卖早点的刘婶攥着铜勺的手微微发抖:"这不是要人命吗?这年头生意本就难做,还要加税......"书源感觉怀里的木箱突然变得无比沉重,箱底几支蜡烛在颠簸中折断,蜡油顺着缝隙渗出,在他裤腿上凝成硬块。
他的父亲曾是城里最有名的烛匠,"书香烛坊"的金字招牌下,摆满了龙凤喜烛、莲花酥油烛。那些年,每逢佳节,各家各户都会慕名来买烛火,父亲总说:"烛火虽小,却能照亮人心。"可如今,工部的苛政如同一把大锁,将这微弱的光明渐渐掐灭。
推开破旧的作坊门,冷风灌进屋里,冻得悬挂的蜡烛首晃。学徒阿明正在灶台前熬蜡,见书源回来,急忙递上一碗姜汤:"师傅,王家商行的人来过了,说要是不把作坊卖给他们,就......"少年突然住口,眼神里满是恐惧。
书源望着墙上父亲留下的制烛图,泛黄的宣纸上,"蜡芯三分,火候七分"的字迹依然清晰。这些日子,他亲眼看见不少同行被迫关门,有的沦为王家商行的苦力,有的远走他乡。而王家商行,仗着与工部侍郎的姻亲关系,几乎垄断了城里的烛火生意。
深夜,书源在油灯下翻看账本,皱巴巴的纸上记着微薄的收入。阿明突然推门而入,怀里抱着一团油纸包:"师傅,我看见王家的人往咱们作坊墙根倒脏水,还说......还说要让咱们的蜡烛永远卖不出去。"
书源握紧毛笔,笔尖在宣纸上晕开一团墨渍。他想起前日在街上,亲眼看见张老汉的烛摊被衙役掀翻,老人跪在地上,捧着散落的蜡烛痛哭:"这都是我老伴临终前做的......"而王家商行的伙计们站在一旁,脸上挂着轻蔑的笑。
第二天清晨,书源揣着仅有的积蓄去税所。衙门里弥漫着刺鼻的熏香,师爷翘着二郎腿,慢条斯理地翻着账本:"书源?书香烛坊?哟,你们作坊的税可差得远呢!"他把算盘打得噼啪响,"加上滞纳金,一共三百两。"
"三百两?!"书源只觉得眼前一黑,"大人,小的实在拿不出这么多......"
"拿不出?"师爷冷笑一声,朝门外喊了句,几个衙役立刻冲进来,"那就别怪本官不客气了,查封作坊!"
书源被推搡着赶出衙门时,听见身后传来师爷的声音:"告诉王家,就说作坊的事办妥了。"他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做人如制烛,就算芯断了,也要想办法再续上。"
回到作坊,阿明正蹲在地上抹眼泪,几个衙役正在贴封条。书源拦住他们:"请容我再做最后一批蜡烛。"为首的衙役不耐烦地摆摆手:"给你半日时辰,明日此时,这里就归王家了。"
书源挽起袖子,将最后的蜡料倒进锅里。阿明抽泣着帮忙整理烛芯,突然抬起头:"师傅,我听说城西破庙里,住着几个被赶走的烛匠......"
书源的手顿了顿,火苗映得他眼底发亮:"去,把他们都叫来。"
深夜的破庙,十几盏油灯将墙壁照得忽明忽暗。书源摊开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改良后的烛模:"王家垄断了黄蜡,我们就用白蜡;他们控制了棉线,我们就用麻纤维。只要手艺在,总能找出活路。"
众人围拢过来,脸上重新燃起希望。老烛匠陈叔摸着下巴:"我记得后山有一种野蜂蜡,燃烧起来不比黄蜡差。"阿明眼睛一亮:"我知道哪里有野生麻!"
接下来的日子,书源带着众人在后山采蜡、剥麻。他们在破庙里支起灶台,将野蜂蜡融化过滤,用麻纤维搓成烛芯。虽然条件简陋,但做出来的蜡烛却意外地好用,燃烧时间长,且没有异味。
消息很快传开,百姓们偷偷跑来买烛。书源将价格压到最低,还教大家如何保存蜡烛。破庙门口,时常能看到提着菜篮的如何、背着书包的孩童,悄悄塞给他几个铜板。
然而,好景不长。王家商行很快得知了消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十几个打手举着火把包围了破庙。书源护着身后的同伴,握紧了腰间的制烛刀:"你们想干什么?"
"干什么?"为首的壮汉狞笑一声,"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给我烧!"
火光照亮了书源愤怒的脸,他看着火苗窜上屋顶,照亮了墙上新写的字:"烛光虽微,汇聚成阳。"浓烟中,他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猛地冲向储存蜡料的陶罐。
混战中,阿明被打倒在地,书源不顾一切地扑过去。千钧一发之际,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队官兵冲进院子。为首的将军翻身下马,高声喝道:"住手!奉皇上密旨,彻查工部贪腐!"
原来,有正首的官员将工部与王家商行勾结的证据呈给了皇上。皇上震怒,派亲信前来调查。书源看着被押走的王家商行众人,看着渐渐熄灭的火堆,只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
雪不知何时停了,天边露出一抹鱼肚白。书源捡起一支被踩扁的蜡烛,轻轻擦拭上面的泥土。阿明递来火折子,火苗燃起的瞬间,温暖的光映亮了众人疲惫却欣慰的脸。
此后,朝廷废除了苛捐杂税,还颁布了新的工商条例,保护民间手工业者。书源重建了"书香烛坊",这一次,招牌上多了一行小字:"以烛为信,以心为灯。"
每当夜幕降临,烛坊里亮起星星点点的烛光,书源总会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那些被折断的烛芯,那些熄灭的火光,最终都化作了照亮前路的力量。而墙上那句"烛光虽微,汇聚成阳",也成了所有烛工铭记于心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