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负责安置他们的是一个姓李的干部。
李干部西十多岁,面色黝黑,表情严肃。
他打量着温家一行人,目光在苏薇薇身上停留了一下。
“你们就是温书仁一家?”他声音粗嘎地问道。
“是的,李干部。”温书仁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回答。
“跟我来吧,房子给你们分好了。”李干部说着,转身就走。
温家人连忙跟上。
分给他们的,是农场最边缘的两间土坯房。
房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墙壁上还有裂缝,窗户用破旧的塑料布糊着,根本挡不住风。
屋里空荡荡的,只有靠墙的一个土炕,连张桌子都没有。
条件比想象中还要差。
林蕙音看着这破败的景象,眼圈又红了。
“行了,就这儿了。”李干部指了指屋子,“旁边那间也是你们的。赶紧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就要出工。”
说完,他也不多留,转身就走了。
寒风从窗户的破洞里灌进来,冻得人瑟瑟发抖。
温婷婷忍不住小声啜泣起来:“这……这怎么住人啊?”
“别哭,婷婷。”苏薇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房子破点没关系,我们自己动手修补一下就好了。”
她放下行李,开始检查屋子的情况。
墙壁的裂缝需要用泥堵上,窗户得想办法弄些厚实的塑料布或者草帘子挡风。
土炕看起来还算完整,但需要好好收拾一下,铺上带来的被褥才能睡人。
“子初,我们先把炕烧起来吧,屋里太冷了。”苏薇薇说道。
温子初点点头,和父亲温书仁一起去外面找柴火。
农场分的柴火很少,根本不够用。
苏薇薇看着屋角那点可怜的柴火,皱了皱眉。
她走到门口,向远处眺望。
天色己经暗了下来,但借着微弱的光线,她隐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下,似乎散落着一些干枯的树枝和杂草。
“妈,婷婷,我们去附近捡点柴火回来。”苏薇薇说道。
“天都快黑了,能行吗?”林蕙音有些担心。
“没事,就在附近,很快回来。”苏薇薇说着,拉起温婷婷的手。
她记得知识空间里提到过,这种山脚下的地方,往往能找到一些容易引燃的枯枝败叶。
果然,没走多远,她们就在背风的山坡下发现了不少干燥的松针和细小的枯枝。
两人赶紧动手收集,很快就抱了满满一抱。
回到屋里,温子初和温书仁也捡了一些粗壮的树枝回来。
温子初熟练地在炕灶里生起了火。
橘红色的火光跳跃着,驱散了屋里的一些寒意,也带来了一丝暖意。
一家人围坐在火堆旁,拿出带来的干粮,简单地吃了一顿晚饭。
虽然条件艰苦,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心里就踏实许多。
吃完饭,苏薇薇开始指挥大家收拾屋子。
温书仁和温子初负责用泥巴混合稻草,修补墙壁上的裂缝。
林蕙音和温婷婷负责清扫土炕和地面。
苏薇薇则拿出带来的针线和一些旧布料,开始缝制简易的门帘和窗帘,用来挡风。
她的动作麻利又熟练,让林蕙音和温婷婷都看呆了。
“嫂子,你连针线活都这么好?”温婷婷惊讶地问。
苏薇薇笑了笑:“以前在家没事瞎练的。”
她可不会说,这是她前世为了做手工打发时间练出来的技能。
温子初一边和泥,一边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苏薇薇。
灯光下,她低着头认真缝补的样子,专注而宁静,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魅力。
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透这个妻子了。
她好像什么都会,什么都懂,总能在关键时刻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家人齐心协力,忙活到深夜,总算把两间屋子收拾得有了点家的样子。
墙壁的裂缝被堵上了,窗户和门口挂上了简易的帘子,土炕也烧得暖烘烘的。
虽然依旧简陋,但至少能遮风避雨了。
温家父母住一间,苏薇薇、温子初和温婷婷住另一间。
土炕很大,睡三个人绰绰有余。
苏薇薇睡在最里面,温婷婷睡在中间,温子初睡在最外面。
躺在温暖的土炕上,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苏薇薇却没有多少睡意。
今天只是第一天,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明天就要开始劳动了,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她侧过身,看到温子初睁着眼睛,望着黑漆漆的屋顶,似乎也在思考着什么。
“睡不着?”她轻声问。
温子初转过头,黑暗中,他的眼睛格外明亮。
“嗯。”他应了一声。
“别担心。”苏薇薇安慰道,“车到山前必有路。”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今天在附近转了转,发现了一些好东西。”
“哦?”温子初来了兴趣。
“山脚下好像有不少野生的酸枣树,还有一些……嗯,像荠菜一样的野菜。”苏薇薇结合知识空间的辨认,说道,“等开春了,应该能采不少。”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在这个食物匮乏的年代,野菜就意味着能填饱肚子。
“你还认识野菜?”温子初有些惊讶。
“以前看书看到的图片,瞎认的。”苏薇薇再次拿出万能的理由。
温子初沉默片刻,低声道:“谢谢你,薇薇。”
这声谢谢,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显得真诚。
“我们是夫妻。”苏薇薇重复着这句话,心里却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黑暗中,两人都没有再说话。
但一种无声的默契和依靠,在彼此之间缓缓流淌。
窗外的风声依旧,但屋内的温暖和身边人的存在,让苏薇薇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也许,这乡下生活,并不会像想象中那么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