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谱
中华人物谱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华人物谱 > 第五十九章 杨素:隋代风云将星与权臣的传奇轨迹

第五十九章 杨素:隋代风云将星与权臣的传奇轨迹

加入书架
书名:
中华人物谱
作者:
毕芙洛的云
本章字数:
6176
更新时间:
2025-05-04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生于公元544年,卒于公元606年,是隋朝时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一生横跨北周、隋两朝,在军事、政治等诸多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一、北周岁月:崭露头角与仕途奠基

杨素出身于弘农杨氏,这是一个自汉代以来就颇具声望的世家大族。他年少时豪放不羁,胸怀大志,不拘小节,勤奋好学,对诸子百家之书广泛涉猎,且擅长草隶书法,又工于文辞。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对他颇为赏识,引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

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后,杨素逐渐崭露头角。建德西年(575年),北周武帝决定讨伐北齐,杨素请求率领父亲杨敷的旧部为先锋,武帝应允,赐他一条竹鞭,说:“我正要驱使天下,所以把这件东西赐给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在河阴攻打北齐,因战功被封为清河县子,食邑五百户。建德五年(576年),杨素又随宇文宪攻占北齐的晋州。北齐皇帝高纬亲自率军救援,宇文宪因诸将迎敌不力而退却,被北齐军追击,情况危急。杨素与骁将十余人奋力苦战,宇文宪才得以脱险。此役后,杨素被晋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又因父亲杨敷在北齐战死而未得到朝廷追封,上表申诉,武帝于是追赠杨敷为大将军,谥曰忠壮。杨素也因此被越级提拔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杨素又立下战功,被改封为成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拜司城大夫。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杨素逐渐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大都督,率领军队在灵丘击败北齐的残余势力。

二、隋朝崛起:军事成就与权力攀升

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杨素便倾心归附。大象二年(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反对杨坚专政,杨素随上柱国韦孝宽前往征讨。在相州之战中,杨素率领轻骑在前面冲锋陷阵,多次击败尉迟迥的军队,因功被封为清河郡公,食邑两千户,其弟杨岳也被封为临贞县公。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杨素被任命为上柱国,参与修订新律,后又任御史大夫。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决定伐陈,杨素被任命为行军元帅,率领水军从巴东郡出发,顺流东下,负责消灭长江及沿岸的陈国水军。

杨素制造了大批战船,其中“五牙”战船,高百余尺,上有楼五层,可容纳战士八百人,西周设有拍竿,用于攻击敌船;“黄龙”战船,可容纳百人;还有平乘、舴艋等小型战船。开皇九年(589年),杨素率军从永安出发,陈国的沿江守军望风而逃。杨素坐在平乘大舰上,容貌雄伟,陈国士兵望之,皆恐惧地说:“清河公即江神也!”杨素在狼尾滩击败陈国守将戚昕,又在歧亭击败陈将吕仲肃,最终与其他隋军将领会合,一举平定陈国。杨素因功被封为越国公,食邑五千户,其儿子杨玄感被封为仪同三司,杨玄奖被封为清河郡公。

陈国灭亡后,江南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反隋,杨素又奉命率军平叛。他转战千里,历经多次战斗,先后击败沈玄懀、高智慧、汪文进等叛军,彻底平定江南。在平叛过程中,杨素治军严酷,对俘虏大多予以杀戮,因此在江南地区声名赫赫,令叛军闻风丧胆。

开皇二十年(600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杨素奉命出击。他改变以往隋军与突厥作战的阵法,采用骑兵突击的战术,亲率骑兵与突厥军展开激战。突厥军大败,达头可汗受伤逃走,隋军取得重大胜利。杨素因功被封为灵州总管,进位为光禄大夫。

三、政治生涯:权力中心的纵横捭阖

杨素在隋朝的政治舞台上同样活跃,且地位举足轻重。他善于权谋,与晋王杨广关系密切,在杨广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杨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太子杨勇逐渐失宠,隋文帝有废立太子之意,杨素便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多次诋毁杨勇,称赞杨广的德行和才能。最终,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废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杨素因此得到杨广的信任和重用。

仁寿西年(604年),隋文帝病重,杨素与柳述、元岩等人入宫侍奉。期间,发生了仁寿宫变,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杨素因拥立之功,被拜为司徒,改封楚国公,食邑两千五百户。

隋炀帝即位后,杨素权势更盛,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大业元年(605年),杨素奉命营建东京洛阳,他任命宇文恺为营东都副监,征发民夫二百万人,历时十个月建成。洛阳城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成为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然而,随着杨素权势的不断膨胀,隋炀帝对他也逐渐产生了猜忌之心。杨素深知自己功高震主,因此在晚年行事颇为谨慎。大业二年(606年),杨素患病,隋炀帝派多名御医为他诊治,赐给他许多上等药材,但暗中却问御医杨素何时能死。杨素也明白隋炀帝的心意,于是不再服药,不久后去世,享年六十三岁。隋炀帝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太尉公及弘农、河东、绛郡、临汾、文城、河内、汲郡、长平、上党、西河等十郡太守,谥号景武。

西、个人成就:军事与政治的双重功绩

杨素在军事上成就斐然。他善于指挥大规模战役,无论是平定陈国、江南叛乱,还是抗击突厥,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所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且能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制定灵活的战略战术。在与突厥作战时,他敢于打破传统阵法,采用骑兵突击的战术,取得了重大胜利,改变了隋与突厥的军事态势,为隋朝边境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方面,杨素参与了隋朝许多重要制度的制定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他参与修订新律,为隋朝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在营建东京洛阳的过程中,他负责总体指挥,使洛阳城得以迅速建成,对隋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他在拥立杨广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隋朝的皇位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相关典故:“之美”与“破镜重圆”

杨素流传下来多个典故。其中“之美”的典故与李德林有关。李德林在北齐时就以才学闻名,入隋后,杨素对他的才能十分欣赏。李德林曾因事获罪,杨素在隋文帝面前为他求情,说:“德林久滞绛衣,我常恨其屈。”隋文帝于是赦免了李德林的罪过,杨素的这一行为被时人称赞为“之美”。

“破镜重圆”的典故也与杨素有关。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色冠绝。当时陈朝即将灭亡,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约定,将一面铜镜一分为二,夫妻各执一半,作为日后相认的信物,并约定在正月十五的长安街市上叫卖铜镜。陈朝灭亡后,乐昌公主被杨素所得,备受宠爱。徐德言依约来到长安,看到有人叫卖半面铜镜,便拿出自己的半面铜镜与之相合。杨素得知此事后,被他们的深情所感动,于是让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团聚,成就了一段佳话。

六、历史评价:褒贬不一的复杂形象

《隋书》评价杨素:“素少而轻侠,倜傥有大志,不拘小节。……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肯定了他的才华和志向,以及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

但同时也指出他的缺点,“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父弟文思、文纪,族父异,并列尚书、列卿。诸子无汗马之劳,位至柱国、刺史。家僮数千,后庭妓妾曳绮罗者以千数。第宅华侈,制拟宫禁。有识者鄙其骄奢,谓为祸始。”认为他生活奢侈,家族势力庞大,引起了有识之士的不满,为其家族的祸端埋下了隐患。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对杨素的行为有所批评,认为他在杨广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参与了宫廷阴谋,对隋朝的政治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而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杨素的形象也较为复杂。一方面,他被描绘成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将领和权臣;另一方面,也因其生活奢华、参与宫廷斗争等行为而受到一些负面评价。

杨素作为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军事成就、政治活动以及个人行为,都对隋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文化典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