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做仙人
我在大秦做仙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秦做仙人 > 第92章 格物思想潮,旧法新秩序

第92章 格物思想潮,旧法新秩序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秦做仙人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4400
更新时间:
2025-05-24

北伐大捷的消息传回咸阳,如同烈火燎原般迅速燃遍整个帝国。

街头巷尾,百姓奔走相告,欢庆胜利。

这不仅仅是一次边疆战事的胜利,更是对新皇扶苏和护国仙师清玄“格物兴邦”理念的最好证明。

蒙毅大将军在战报中详细描述了“龙牙弩”、“震天雷”、“惊雷铳”等新式武器在战场上的决定性作用,将格物力量的“神威”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战报通过改良的纸张和雕版印刷术,被迅速复制并送往各郡县,激发了人们对“格物之道”的巨大热情。

“听说了吗?北边的匈奴人,被咱们大秦的‘雷火神器’打得屁滚尿流,连单于都跑没影了!”

“那可不!以前咱们的弩箭射不远,打不穿他们皮甲。现在可好,百步外就要了他们性命,那震天雷一响,天崩地裂似的!”

“这都是仙师的功劳啊!仙师教咱们种仙粮,让咱们吃饱饭;仙师教咱们用‘水凝石’修桥铺路,出门方便;现在仙师的‘神技’又帮咱们打退了匈奴!仙师真是活神仙啊!”

民间对清玄的崇拜达到了新的高度,甚至开始流传一些关于清玄“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传奇故事(虽然多是夸张和附会,但反映了百姓对其力量的想象)。

而扶苏,也因其英明决策和对格物的大力支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朝堂上,那些原本对格物之道心存疑虑甚至反对的老臣们,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不得不收敛了他们的声音。

北伐的胜利证明了格物不仅仅是用于民生,更能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是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无法忽视的。

李斯趁热打铁,推动了更多与格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

他主导修订了《大秦格物律》,明确了格物司、格物学府以及各工造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了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保护了技术研发者的权益(虽然是初步的,但己经有了专利的雏形)。

“丞相,这《格物律》条文繁琐,与旧有律法多有冲突。”

一位廷尉府的官员小心翼翼地提出。

李斯坐在案前,批阅着一份份公文,头也不抬:“冲突?旧法是为旧时的大秦设立,如今大秦己然不同,律法自然也需革新。昔日商君变法,阻力何其大?然,若无商君之法,秦安能崛起于西陲?如今,格物之道便是大秦强盛之基,为格物扫清障碍,便是吾等为大秦万世奠基!”

在他的推动下,《大秦格物律》迅速获得通过并颁布实施。

这标志着格物思想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一种理念,而是正式上升为大秦帝国国家制度的一部分。

格物学府的地位也因此进一步提升。

它成为了官员晋升的新通道。

扶苏下旨,凡格物学府毕业的优秀学子,可首接授予官职,进入各级官府或工造部门任职。

这打破了传统的荐举和考核模式,为出身低微但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进一步瓦解了旧有门阀士族的权力基础。

许多原本学习儒家经典的士子,也开始转向格物学府。

他们看到,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之路正在悄然改变,掌握格物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国效力,也更容易获得权力和财富。

“唉,早知如此,当初便不该死读那些经书了,悔不该没听清玄仙师的课啊!”

一位正在啃读《格物发微》入门篇的士子叹息道。

格物思想也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

当人们学会用数学计算土地面积和作物产量,用物理学原理理解杠杆和机械,用化学知识理解燃烧和物质变化时,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变得更加理性。

虽然许多人依然信仰鬼神,但他们开始相信,许多原本归于“天命”或“神迹”的现象,其实有着其内在的规律。

清玄在太傅府感受到了这股思想变革的潮流。

他知道,这是他一手推动的结果。

格物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和军事力量,更带来了思维方式的革命。

这比任何技术突破都更加重要,因为它触及了文明的根基。

他在密室里,手中的纸张显现出更深层次的“能量层级”和“信息场”的概念。

它似乎在说明,人类的集体意识、信念、文化甚至信息交流本身,都会形成一种强大的“信息场”,这个场与“灵气场”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天地间的“势”。

而“言出法随”,或许不仅仅是运用“灵气”干涉物质,更是通过某种方式,调动和引导这种“信息场”的力量,从而影响现实。

纸上甚至出现了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意念力”、“信仰力”来增强“能量场”的模糊提示。

这些提示让清玄既感到兴奋,又有些不安。

他知道,操纵人心和信仰的力量是极其危险的,历史上无数次动乱都源于此。

他绝不能走上歪路。

他将意念集中,尝试将自身微弱的“灵气”与他对窗外一颗树木“茁壮生长”的“信念”结合起来,然后轻声说了一个字。

“长!”

窗外那颗树木,似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清玄的感知中,却觉得一股微弱的能量波动,带着他“茁壮生长”的意念,被传递了出去,融入了树木周围的天地“场”中。

他知道,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改变自然规律需要巨大的力量和对“因果律”的深刻理解。

但这种将“信念”与“灵气”结合的尝试,让他对“言出法随”有了新的认识。

它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干涉,更是某种精神层面的共鸣与引导。

他意识到,扶苏的仁政、百姓的拥护、格物学府学子们的求知欲,所有这些积极的“信息场”和“信念场”,都在无形中为大秦注入着活力,也可能在某个更高的层面,与他所修行的“灵气场”产生共鸣,形成一种强大的“势”。

或许,真正的“仙人”,并非孤傲离群,而是与天地万物、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复杂的“场”和“因果”,才能达到真正的力量巅峰。

而大秦的格物时代,正是他构建和理解这种“势”的最佳平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