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咸阳城因为格物学府的“考举”风波而暗流涌动之时,遥远的北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也悄然落下了帷幕,并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再次将清玄推到了风口浪尖。
蒙毅率领的五万援军与原有的北疆守军汇合后,总兵力达到了十余万。
但他们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急于与匈奴主力决战,而是坚决执行了清玄和李斯等人制定的“坚守反击,奇袭扰后”的策略。
神臂弩的威力,在守城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装备了数百具神臂弩的九原、云中等几座重要城池,如同长满了尖刺的堡垒。
匈奴骑兵引以为傲的冲击力和骑射优势,在神臂弩超远的射程和恐怖的穿透力面前,几乎完全失效。
他们甚至无法靠近到可以有效射箭的距离,就会遭到来自城头毁灭性的打击。
每一次攻城,都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匈奴人丢下成百上千具尸体,却连城墙的边都摸不到。
士气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异火的奇袭,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秦军的精锐小分队,在公输墨的弟子(负责异火配制和使用指导)的协助下,变得更加狡猾和致命。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焚烧草场,而是开始有针对性地袭击匈奴的粮草囤积点、水源地、甚至是一些防备松懈的中小型部落营地。
尤其是在一次关键的夜袭中,一支秦军小队利用风向,成功地用投石机将数十个装满“异火”的陶罐投掷到了匈奴单于王帐附近的一个大型粮草营地!
大火冲天而起,将匈奴人数月的积蓄烧了个精光!
混乱中,甚至连单于的某个宠妃都受到了惊吓而流产!
更让匈奴人感到恐惧的是,秦军似乎还掌握了某种……
**“夜视”**的能力?
一些匈奴的夜间哨兵报告说,曾看到秦军斥候或奇袭小队在漆黑的夜晚,眼中竟然能发出微弱的绿光(实际上是清玄让学员们用少量夜光材料——比如处理过的某些含磷矿石粉末——涂抹在特制的观察镜片上,制作的极其简陋的“微光夜视仪”雏形),能够提前发现他们的埋伏和动向!
神出鬼没的“天火”,加上诡异的“夜眼”,彻底击垮了匈奴人的心理防线!
他们开始相信,秦军真的得到了“天神”的帮助,拥有了凡人无法匹敌的“妖术”!
最终,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对峙、袭扰和几次小规模反击的失败后,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单于,在粮草断绝、军心涣散、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不得不狼狈地率领残部,彻底退回了漠北草原深处。
甚至还派遣使者,向大秦递交了措辞谦卑的求和信(虽然未必是真心的,但姿态是做出来了)。
北疆大捷!
而且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碾压”的方式取得的胜利!
付出的代价也远小于之前的任何一次大规模对匈作战!
消息传回咸阳,自然又是一片举国欢腾!始皇帝龙颜大悦到了极点,下令重赏三军将士,尤其是蒙毅等指挥官。
而作为提供了关键“神器”和“奇策”的幕后功臣,清玄的封赏更是丰厚得令人咋舌!
不仅食邑再次增加,还被破格允许佩剑入宫,甚至参与一些更核心的军政议事!
其地位之尊崇,权势之煊赫,几乎己经超越了丞相李斯,隐隐有成为帝国“第一人”(除皇帝外)的趋势!
“格物学”和“格物学府”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神臂弩和异火的巨大成功,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格物”的恐怖威力。
之前那些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彻底消失了。
现在,谁还敢说“格物”是“奇技淫巧”?
这分明是强国兴邦、开疆拓土的不二法门!
报名想要进入格物学府学习的人数暴增,连许多原本对此不屑一顾的门阀世家子弟,都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
然而,就在这荣耀和赞誉达到顶峰之时,新的猜疑和暗流,也随之而来,甚至比以往更加危险。
这一次,猜疑的源头,不仅仅是那些失意的政敌,甚至……隐隐指向了始皇帝本人!
原因很简单:清玄展现出的能力,实在太过“妖孽”了!
仙粮也就罢了,可以说他运气好,得到了上古遗种。
炼铁、玻璃、水泥,可以说他于“格物”一道天赋异禀,勤于钻研。
但“掌心雷”呢?
那可是凭空引动雷霆啊!(虽然是假的,但外人不知道)
“生气疗法”呢?
那可是能“起死回生”(夸张说法)的续命神术啊!
现在又来了“神臂弩”和“异火”!
前者威力无穷,后者更是如同“天火”,还能配合“夜视”妖术?
这一切叠加在一起,己经远远超出了“奇技淫巧”或者“格物致知”所能解释的范畴!
在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包括始皇帝)看来,这根本就是……真正的仙法!神术!
一个掌握着如此可怕力量的人,一个似乎无所不能、甚至能影响生死、操控雷火的“仙师”,他……到底想要什么?
他的忠诚,真的可靠吗?他会不会有一天,将这种力量对准大秦帝国本身?对准他这个皇帝?
这种猜疑,如同毒蛇般缠绕在始皇帝的心头,尤其是在他身体虚弱、精神敏感的时候。
清玄越是成功,越是“神通广大”,他就越是感到不安!
他开始更加频繁地召见清玄,但谈话的内容却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他时而询问“格物”进展,时而又旁敲侧击地打听“仙界秘闻”;
时而对清玄恩宠有加,言听计从,时而又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勃然大怒,加以斥责;他一方面继续大力支持“格物司”和学府,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清玄本人以及他核心弟子的监视。
帝王心术,深不可测。
清玄感受到了这种越来越浓的猜忌和试探,心中警铃大作。
他知道,自己可能己经走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关口。
盛极而衰,功高震主,这是历史上无数能臣名将的宿命。
他必须想办法,打消始皇帝的疑虑,否则,等待他的,可能就是比赵高更凄惨的下场!
可是,该如何做呢?
继续韬光养晦?
似乎己经来不及了,他的光芒己经无法掩盖。
主动交出权力?
始皇帝未必相信他的真心,而且他也舍不得。
或许……只能兵行险着,用一种更彻底、更大胆的方式,来向始皇帝,也向整个帝国,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无害”?
一个更加宏伟,也更加疯狂的计划,开始在清玄的脑海中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