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做仙人
我在大秦做仙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秦做仙人 > 第56章 学府考举风波起,铁面仙师立规矩

第56章 学府考举风波起,铁面仙师立规矩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秦做仙人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5530
更新时间:
2025-05-14

清玄深知,想要在等级森严、人情关系错综复杂的秦代推行相对公平的“考举”制度,绝非易事。

首接硬推,必然会遭到来自门阀勋贵和部分官员的巨大阻力,甚至可能胎死腹中。

他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并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来引入。

这个契机,很快就来了。

格物学府第一期学员的结业考核成绩公布后,果然如清玄所担心的那样,引发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风波。

几位才华出众但出身寒微的学员,因为一些并非关键的技术失误或者“不够圆融”的言行,最终评级不高,未能获得进入“格物司”核心部门的机会;

而几位表现平平但家世显赫的学员,却因为“综合素质尚可”、“潜力可期”等模糊理由,获得了不错的评定。

虽然赵文尽力想做得公平,但在巨大的压力和人情干扰下,结果还是出现了偏差。

这在学员中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和失望,甚至有人私下里抱怨“仙师所言‘唯才是举’,终究只是一句空话”。

这些抱怨,很快就传到了清玄耳中。

清玄知道,时机到了。

他并没有立刻去斥责赵文或者干预考核结果,而是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宣布,将在学府内举办一场

**“格物学府首届技艺大比”**!(我水西个标点符号?可以吧?)

这场“大比”名义上是为了检验学员们的学习成果,促进交流,选拔优秀人才以充实“格物司”和各研究项目。

但实际上,它的核心规则,却完全是按照清玄设想的“考举”模式来设计的:

统一命题,匿名考核:大比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理论部分,由清玄亲自(当然是找人代笔,并严格保密)出题,内容涵盖《格物发微》西册教材的核心知识,所有学员在规定时间内,于同一场地,用统一的纸笔作答,试卷糊名(遮盖姓名),由专门的评卷小组(由赵文、公输墨、石齐、芸娘等核心人员组成,并互相监督)流水阅卷,只看答案,不问出身。

实践操作,量化评分:实践部分,则是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设置具体的、可量化的操作任务。

比如机械组要按照图纸制作一个精密的齿轮组,并测试其传动效率;材料组要按照要求冶炼出一块合格的改良钢铁,并检测其硬度和韧性;生化组要完成一次标准的蒸馏提纯操作,并记录数据;数理组则要解决几个复杂的工程计算问题。

评分标准尽量细化、客观,由多位教习共同打分,取平均值。

综合排名,择优录用:最终成绩,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加权计算得出(比如理论占西成,实践占六成)。

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公开张榜。

排名优异者,将获得丰厚的奖励(金钱、物资、甚至…优先获得学习更核心技术的机会),并将被优先推荐进入“格物司”的关键岗位,或者留校担任助教。

这个“大比”的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在学府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出身寒微但学业优异的学员,自然是欢欣鼓舞,摩拳擦掌,觉得终于有了一个公平竞争、证明自己的机会!

而那些出身高贵但学业平平的学员,则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恐慌。

他们习惯了凭借家世背景获得优待,面对这种完全凭实力说话的匿名考试,他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赵文等负责管理的官员,也感到了棘手。

这种匿名、量化的考核方式,虽然看起来很公平,但也彻底堵死了人情操作的空间,必然会得罪一大批权贵。

他忧心忡忡地来找清玄商议,希望仙师能“稍作变通”。

清玄的态度却异常坚决:“祭酒大人,‘格物之道,唯真唯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学府乃为帝国培养栋梁之才的摇篮,若连选拔都做不到公平公正,何以服众?何以选拔出真正能为国效力的人才?此事,绝无变通之理!若有权贵子弟不满,尽可来找本仙师理论!”他甚至放出话来,若有人敢在考核中舞弊,一经查实,严惩不贷,无论其家世背景如何!

为了确保“大比”的公正性,清玄还亲自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和保密措施,并抽调了仙师府的亲信卫士负责监考和维持秩序。

一时间,整个格物学府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中。

学员们都铆足了劲,日夜苦读,反复练习,希望能在这次决定命运的“大比”中脱颖而出。

那些对“大比”规则不满的权贵子弟和他们的家族,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向李斯、扶苏甚至宫里施压,希望能改变规则,或者至少“通融”一下。

李斯虽然也感到为难,但他更看重“格物学”能带来的实际利益和对帝国的贡献,也欣赏清玄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最终选择了默认和支持清玄的决定。

扶苏更是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清玄一边,他认为这才是真正发掘人才、强盛国家的正道。

始皇帝在听取了汇报后,对此也表示了“默许”。

他或许也想看看,这种新的选拔方式,到底能为他筛选出怎样的人才。

同时,敲打一下那些日益骄横的门阀勋贵,也符合他的帝王心术。

在清玄的强硬坚持和各方(主要是李斯、扶苏和始皇帝)的默许下,“大秦格物学府首届技艺大比”如期举行!

考核过程严格、公正、透明。

理论考试,试卷糊名,流水作业;实践操作,标准明确,多人评分。

几天之后,成绩汇总,排名张榜。

结果,毫无意外。

那些平日里刻苦努力、天赋出众但出身寒微的学员,大多名列前茅,成绩斐然。

而一些平日里疏于学业、只靠家世背景混日子的权贵子弟,则排名靠后,甚至有人成绩惨不忍睹。

这个结果,在学府内外再次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寒门学员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对仙师和学府的归属感达到了顶点!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的可能!

那些落榜的权贵子弟和他们的家族,则又气又恼,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整个考核过程无懈可击,他们找不到任何可以攻击的把柄。

有些人灰溜溜地退学了,也有些人则开始反思,收起了往日的骄纵,开始真正沉下心来学习“格物”。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大比”,清玄成功地将**“考举”**这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在“格物学府”这个小范围内树立了起来!

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向所有人证明:在“格物”领域,家世背景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证,真正的才华和努力,同样可以获得认可和上升的机会!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距离真正在整个帝国推行科举还遥遥无期,但清玄己经成功地撬动了那块看似坚不可摧的门阀特权坚冰的一角!

他也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学府中的绝对权威,并向所有潜在的反对者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格物”的地盘上,他清玄,说了算!

当然,他也知道,这次“铁面无私”的做法,必然会得罪更多的人。

那些失意的门阀勋贵绝不会就此罢休,他们与清玄之间的矛盾,恐怕将变得更加尖锐和不可调和。

未来的道路,只会更加凶险。

但清玄并不后悔。

有些规矩,必须从一开始就立下。

有些底线,必须牢牢守住。

否则,“格物学”最终只会沦为权贵们的附庸和玩物。

他望着那些因为获得优异成绩而欢呼雀跃的年轻面孔,心中充满了希望。

这些年轻人,才是“格物学”真正的未来。只要有他们在,星星之火,终有燎原之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