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做仙人
我在大秦做仙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秦做仙人 > 第35章 “生气疗法”惊宫阙,帝心难测恩威重

第35章 “生气疗法”惊宫阙,帝心难测恩威重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秦做仙人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5734
更新时间:
2025-05-14

“纯阳生气疗法”(氧气吸入)带来的奇迹般效果,如同平地惊雷,再次震动了整个咸阳宫。

始皇帝的病情,虽然根本原因未除,但吸入高浓度氧气后,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等缺氧症状得到了极大缓解,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这让原本弥漫着绝望气息的内殿,重新焕发了一线生机。

亲眼目睹了这一“神迹”的太医们,对清玄的态度从之前的将信将疑,彻底转变为敬畏和……狂热!

他们纷纷围住清玄,虚心请教这“生气疗法”的原理和细节(虽然清玄的解释依旧是套着“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的壳子)。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方法或许无法根治百病,但对于缓解许多危重病患(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衰竭等导致缺氧的)的症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如果能掌握并推广开来,那将是整个医学界的巨大进步!

扶苏更是激动万分,看着明显好转的父皇,再看向清玄的眼神,充满了无以复加的感激与信赖。

在他心中,这位清玄道长,简首就是上天派来拯救大秦、拯救父皇的真仙!

而赵高,则彻底失魂落魄。

他精心策划的、试图借始皇帝病重之机扳倒清玄的阴谋,再次被清玄用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也无法匹敌的方式化解!

而且,清玄展现出的这种“回天之力”,远比之前的“掌心雷”更加可怕!那意味着,清玄或许真的掌握着某种……影响生死的“力量”!

这让赵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知道,自己与清玄之间,己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始皇帝本人,在亲身体验了“生气疗法”带来的舒畅和清明之后,对清玄的看法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他不再仅仅将清玄视为一个拥有奇技淫巧、或许懂点养生之道的“能臣”,而是开始真正相信,清玄或许真的掌握着某些超越凡俗的“仙家秘术”!

虽然清玄一再强调“此法旨在缓解症状,固本培元,非长生不死之药”,但对于一个极度渴望延长生命、摆脱死亡恐惧的帝王来说,这种能立竿见影“续命”的手段,本身就充满了无限的诱惑!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清玄几乎成了咸阳宫的常客。

始皇帝离不开他那能带来舒畅感觉的“纯阳生气”(氧气),每天都需要定时吸入(清玄控制了剂量和时间,避免氧中毒)。

清玄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恩宠和信任。

他不仅可以随时出入宫禁,甚至被允许在始皇帝榻前“讲道论法”(主要是讲他的“格物学”和“养生观”)。

始皇帝对他提出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格物学府”的建设得到了更大力度的支持,各种资源倾斜,规格甚至超过了一些传统的官学。

——“格物司”的权限进一步扩大,李斯亲自坐镇,全力推进改良钢铁、神臂弩、玻璃等技术的研发和量产。

清玄需要的各种实验材料和设备,更是畅通无阻。

——他之前提出的关于仙粮推广、统一数字与度量衡(以推广“仙文数字”和格物计算为名)、甚至兴修基础水利设施(他绘制了一些简单的坎儿井、水车图纸)的建议,也都被始皇帝认真考虑,并责成相关部门研究落实。

清玄的影响力,从最初的农业、工业领域,逐渐渗透到军事、文化、甚至帝国的日常运转之中。

他所倡导的“格物致知”理念,虽然仍有争议,但在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

“仙师门下”的学员们,也因为掌握了实用技术,开始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和争抢。

一时间,清玄风头无两,权势煊赫,几乎成为了咸阳城中仅次于始皇帝和丞相李斯的第三号人物(至少在影响力上是如此)。

然而,就在这看似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盛景象之下,清玄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清醒。

他知道,自己此刻的地位,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华丽,实则根基不稳。

这种不稳,首先来自于始皇帝那变幻莫测的帝王心术。

始皇帝对他的倚重,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生气疗法”带来的“续命”希望之上。

一旦这种疗法的效果达到极限(人的衰老终究无法逆转),或者始皇帝的病情再次恶化,甚至……万一哪天始皇帝发现这“纯阳生气”并非万能,甚至有副作用(比如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气可能导致的问题),那他的恩宠很可能瞬间化为雷霆之怒!

而且,始皇帝对他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绝不可能毫无芥蒂。

历史上,功高盖主者往往没有好下场。

他现在如此受宠,很难说不是始皇帝为了最大限度榨取他的“价值”,而暂时采取的怀柔策略。

帝王的恩宠,如雨露,亦如雷霆,瞬息万变,难以揣测。

其次,来自于树大招风引来的明枪暗箭。

赵高虽然暂时蛰伏,但绝不会善罢甘休。清玄几乎可以肯定,他一定在暗中积蓄力量,寻找新的机会。

那些失势的方士、守旧的儒生、以及部分利益受损的旧勋贵和宗室,对他的敌意也从未消失。

他们或许不敢公开与他作对,但暗地里的掣肘、造谣、甚至更恶毒的手段,都不得不防。

就连看似坚定的盟友李斯,也未必完全可靠。

李斯是务实的政治家,他支持清玄,是因为清玄能给他带来政绩,巩固他的权位,提升大秦的国力。

但如果有一天,清玄的存在威胁到了他的地位,或者“格物学”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清玄,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帝国的“稳定”。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来自于清玄自身“伪仙”身份的巨大风险。

他所做的一切,无论是仙粮、炼铁、玻璃、神臂弩,还是“掌心雷”、“生气疗法”,本质上都是利用超越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知识,披上了“仙法”的外衣。

这层外衣,既是他的护身符,也是他最大的软肋。

一旦这层外衣被戳破,或者他无法再拿出新的“神迹”来维持人设,那他之前建立起来的一切,都将瞬间崩塌,等待他的,必然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清玄深知自己身处的险境。

他不能沉溺于眼前的恩宠和权力,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窗口,尽快做几件真正能“固本培元”的事情——不仅是为始皇帝“固本培元”,更是为他自己,为他所珍视的“格物学”,为这个可能被改变的时代,奠定下更坚实的基础。

他将目光投向了三个方向:

一是加速知识的系统化和传播。

必须尽快将“仙师手札”的内容整理成更完善、更系统的教材,并通过“格物学府”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教师和技术人才,让“格物学”不再仅仅依赖他一个人的存在。

知识的扩散,才是最安全的保障。

二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更广泛的民生福祉。

仙粮推广要继续深入,改良农具要普及到更多农户手中,造纸术要降低成本实现量产,玻璃不仅要用于皇家宫廷,也要尝试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比如改善民居采光、制作更廉价的日常器皿)。

只有让更多人切身感受到“格物学”带来的好处,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认同。

三是……也是最冒险的一步,他需要寻找能够制衡宫廷权力、保障自身安全的“外援”或者说“同盟”。

扶苏或许可靠,但过于仁厚,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未必能起到关键作用。

李斯可以合作,但不能完全信任。

军方的蒙恬?

或许可以尝试接触,但边将干政是大忌……

清玄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充满了斗志。

他就像一个走在悬崖峭壁上的舞者,每一步都惊心动魄,却又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他不知道自己最终能走多远,但他决心,要在这短暂的“辉煌”时刻,尽可能地播撒下更多的种子,留下更多的印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