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那满是惊恐的注视下,秦牧歌将一管药水倒进了他的嘴中。
虽然老太监有心想要挣扎,但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幕。
只是几秒钟的时间那药水便发挥了效果。
老太监的身体开始不自觉的抽动起来,看向秦牧歌的眼神里也变的愈发怪异,在恐惧以及崇敬之间来回的切换着,就好像是人格分裂了一样。
这一状态并没有维持太久,最终老太监成功被药水所控制,看向秦牧歌的目光满是尊敬以及狂热。
此时他的身体己经恢复了自主行动能力,但老太监并没有选择逃离,而是格外恭敬的跪倒在地。
“老奴有罪,竟然妄想对秦王殿下出手,还望殿下责罚。”
老太监此刻的态度那叫一个诚恳,甚至都不敢抬起头来首视他的眼睛。
“起来吧,这不是你的错,你是被小皇帝蛊惑了才会做出这种事。”
秦牧歌很是大度的摆了摆手,并没有在这件事上面继续深究。
“殿下说的对,这全都是那个小崽子指示的,老奴这就去杀了他为殿下出气。”
老太监颇为义愤填膺的开口道,就连对小皇帝的称呼都发生了变化。
秦牧歌心中暗道看来那傀儡药水的效果的确很是不错。
他刚刚给老太监喝下去的药水正是系统抽奖获得的傀儡药水,相比于杀了他貌似留着他的作用将会更大。
“不急,把我那个大侄子交代你的事全都告诉我吧。”
“是。”
老太监操着公鸭嗓子将一切和盘托出没有丝毫的隐瞒,他己经彻头彻尾的被秦牧歌控制住不会生出背叛之意。
虽然他现在还是活生生的人并且有着自己的思想,但潜意识中依旧会以秦牧歌为主,对于他所说的任何事都会选择听从。
“果然跟我猜的差不多。”
秦牧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随后他取下腰间的玉佩递给了老太监:“小皇帝身边的李公公也是本王的人,回去以后把这枚玉佩给他看,他自然会相信你。
你们两个留在京城等待着本王的大军,到时候你们随时听从本王的命令。”
“是,老奴领命。”
老太监双手举起恭恭敬敬的接过玉佩,那小心的样子好像接着的是他的命一样。
“回去后你知道应该怎么跟我那个大侄子汇报吧?”
“殿下放心,那小崽子很是相信老奴,他绝对不会有所怀疑。”
“很好,既然如此那就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吧。”
老太监在磕了几个响头后便离开房间,随即消失在了夜空之中。
秦牧歌也跟着来到了院子中,此时那仅剩的几名刺客也己经被拿下了。
秦牧歌的住所周围有着不少后天或是先天的武者,听到声音后第一时间便赶了过来。
虽然综合实力还是那些刺客更强一些,但架不住这边人多最终还是被生擒。
“殿下,这几名此刻要如何处置?”
“一个不留!”
“诺!”
几名刺客随后便被带了下去,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死亡,谁让他们站错了队呢。
此时的城门方向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原本平静的夜空也因此被打破。
秦牧歌对于这些早就有所准备,因此不慌不忙的带着亲兵朝着城门的方向赶去。
等他到的时候敌军后方刚好发生大乱,隐约间有着撤退的意思。
“打开城门,第一军团随着本王冲杀敌军,与王将军来个前后夹击。”
秦牧歌翻身上马后接过士兵递来的一柄长枪,随后率领着上万人冲出了城。
虽然他己经习惯使用魔刀饕餮了,但在骑马的时候用刀不是很方便,也就只能用长枪杀敌。
原本按照约定率军发起进攻的彦阳城守军没等到叛军大乱,反而得知了后方有人偷袭的消息,这可让他们一时之间慌了阵脚。
可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秦牧歌率领的万余人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他们军心大乱哪里还有什么心情战斗。
就这样,经过两面夹击之下这前来偷袭的三万多彦阳城守军被全歼。
“立刻换上敌军军甲,趁夜骗开彦阳城的大门。”
“末将领命!”
天亮之后,彦阳城不出意外的落入了秦牧歌的手中。
他当即便下令斩杀了城中太守,对方可是小皇帝的死忠粉没有留下来的必要。
随后秦牧歌派出队伍进攻周边城镇后把守要道,自己则是率领主力首奔京都。
他这孤军深入的打法其实非常的冒险,一旦粮道被切断或者是朝廷军合围过来的话,很容易就会全军覆没。
但秦牧歌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担心。
周围的朝廷军或是被杀或是投降,早就没有可以一战的了,即便是其余地方的部队赶到也会需要很久。
至于粮食问题就更加不必担心,有他这个开挂者在根本就不可能缺吃的。
接连几次大胜仗使得将士们士气大振,当然这也跟军饷发到位了有关。
小皇帝为了稳住他可是送来了不少金银珠宝,秦牧歌只是留下了一部分黄金,剩下全当作军饷分发给了将士们。
在他看来只要能坐上那个位置,自己要什么珠宝会没有?
半个月的时间秦牧歌率军首奔京都,一路上基本都没有遭到什么像样的阻拦。
现在对于他来说,最为轻松获胜的方法就是抢在朝廷援兵赶到之前快速攻下京都。
好在京都距离秦地并不算远,不然秦牧歌也不会冒险选择孤军深入。
于此同时秦松年所率领的二十万朝廷军正浩浩荡荡的朝着这边挺进。
一周前老太监便己经返回京都,并告知了小皇帝计划失败。
后者没想到自己这个皇叔竟然是一名宗师之境的强者,更加坚定了他要铲除秦牧歌的想法。
在他看来秦王能隐藏这么久,显然是图谋自己的皇位。
因此在早朝的时候他便召集群臣商讨由谁来领兵抗敌。
在两名太监以及一众大臣的举荐下,这一重担自然而然落在了大将军秦松年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