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梧桐也知道三房的苏漫漫去了京城的事情,眼里透露出一丝羡慕。
话说自己长这么大还没去过京城呢,而且去过最远的地方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等自己以后生了孩子,怎么着也得带着孩子去京城见见世面。
苏梧桐也不由得感叹这苏漫漫运气真好,能有这么个有出息的舅舅,考中了进士,如今在京城为官,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哪像自己的舅舅,整天就知道朝他们家要东西。
赵婆子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伏弟魔,对待自己那几个亲弟弟十分的要好,不过好在那个时候,赵家的家境也可以,双方也是互相帮衬。
后来赵家慢慢落败之后,其实落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里面那几个男人,一个个懒得跟蛋似的,也不想着去做生意买卖,整天想着坐吃山空,把家里的钱都卖得七七八八了。
后来还是赵婆子看不下去了,想方设法的拉扯娘家,这些年倒是缓过气儿了,再加上二房有出息了,年代的也开始提携赵家。
赵婆子虽然还对几个弟弟很上心,但是对女儿更上心,尤其女儿如今挺着大肚子不便做饭,她早把过年需准备的东西都备齐了。
加上苏广安派了人伺候,苏梧桐现在只需在家待着,什么都不用操心,跟个千金大小姐一样。
赵婆子把女儿安排的妥妥当当,连带着女婿赵雄也占了不少便宜。
赵雄忙了大半年好不容易回家,如今每日在家歇着,衣服有人洗,屋子有人收拾,睁眼就能吃饭,日子过得别提多潇洒。
人人都羡慕他娶了个好媳妇,更别提顶头上司还是自家大舅子,根本就不用担忧自己的前程,这等美事做梦都难想到,看来这媳妇真是娶对了。
赵雄手里也攒了些钱,打算开春后雇个人专门伺候苏梧桐,这样岳父岳母也不用如此操劳。
自打南方要建码头,他们底下的人也跟着得了不少好处,周围地价更是涨上天,他趁机买了八分地,要不是因为现在手头凑不够,早就在那边开始建铺子了。
苏梧桐得知码头的事,咬咬牙拿出压箱底的银子,也跟着买了二分地,想着将来盖间小铺子,每月能收点租金银子。
赵婆子安顿好女儿,又去了大女儿那边,把从京城带回来的稀罕物件分了些给她,虽然赵婆子喜欢小女儿,但是不代表忘记了大女儿,这两个女儿都是自己的心肝肉,临走时,苏小杏又往娘亲手里塞了些糕点。
赵婆子本不想冒雪赶路,可想着老头子还在家,便慢悠悠往家走。刚出城门就受不住寒气,先去了老二家喝了几碗热茶,身子才觉得舒坦些。
“娘,这么大雪何必急着赶路,实在不行明天再回也成。”苏广山说着,给娘亲端来一碗姜茶。
赵婆子一饮而尽,揉了揉鼻子:“还不是惦记你爹在家?这天寒地冻的,怕他出啥事儿才急着赶。
要不是你们这些不孝的,手里有了钱就往外搬,害得我和你爹在家孤苦伶仃,我用得着这么操心吗?”
“娘,不是我们不搬回去,铺子离不开人啊!我们要是回去了,铺子谁管?家里几个孩子都在读书,正是用钱的时候,我总得趁年轻多攒点钱。”苏广山委屈巴巴的说道,虽然家里面还有些田地,可是田地出产的银子根本就不够自己那两个儿子的开销。
赵婆子心里堵得慌,自己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到头来却只剩老两口守着空房子,只有逢年过节家里才热闹些,这跟孤家寡人又有什么区别?真是白生这几个孩子了。
“我和你爹都老了,虽说还能动弹,可总盼着子女在身边伺候。等过年时,咱们好好商量下养老的事。”赵婆子本没这打算,毕竟己经分家,当初说好了老宅先住着,本以为能像从前一样一家团聚,谁知孩子们都搬走了,老两口倒没了着落。
苏广山和小赵氏对视一眼,都理解了对方心中所想,心里面也在想着该如何应对此事。等雪停后,两人先把赵婆子送回家,转身就去了三房的大车店。
“跟你透个信,娘说过年要商量养老的事,你们还是早做准备吧。”
周翠娘一听脸色就变了:“之前不是说好了吗?每家每年给些银子和东西,怎么又提养老?”
小赵氏叹了口气:“婆婆说咱们都搬走了,她和爹在家孤单。也不知她咋想的,要不就把公婆轮流接到各家,每家住一年?”
周翠娘没吭声,可是心里面早有打算,她根本不想让赵婆子住进来,有婆婆管着和没人管着日子完全不同,好容易过了几天自在日子,可不想头上再压座山。
“到时候跟大哥商量吧,看有没有法子。再说我们又不是长子,这事轮不到咱们操心。”
虽说都是儿子,公公也尽量一碗水端平,但真要让公婆来住,大哥家肯定难堪。
大哥是长子,自古长子继承家业,而且长辈都是和长辈一起住,要是和他们一起住,那丢的可就是大哥的脸了,更何况他之前读书花了家里不少钱,如今有了功名官职,总不能翻脸不认人吧?
苏漫漫坐在角落心想:真是一事未平一事又起,这老婆子就不能安分些?整天折腾得一家老小不得安生。再说老两口单独住怎么了?村子里人多,儿子们住得也不远,何苦非要拉着儿子一起住?
赵婆子回家后,首接跟苏老头说了想法:“这几个儿子翅膀硬了,都想往外跑,我非得把他们拉回来!”
苏老头却觉得老婆子糊涂:“你真是越老越糊涂!想儿子就首接去他们家住,拉回来做什么?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日子,总不能一辈子拴在身边。
养老的事别瞎操心了,实在不行就搬去老大家,不是我喜欢老大,而是因为老大是长子,如今在朝为官,要是去别的儿子家住,丢的可是老大家的脸。”
苏老头看得透彻,以前老大只是个秀才,还能轮流去其他儿子家住;可如今老大代表着整个苏家,若不跟老大同住,外面的闲言碎语能把老大淹死。
“老大媳妇脾气太怪了。”赵婆子皱眉,因为她最不喜欢老大媳妇,以前对方仗着女儿嫁得好就摆架子,自己没少在她手里吃亏。
苏老头倒是看得开:“行了,老大媳妇总归是妇道人家,她要是敢不孝,几个孙子的前程可就毁了。”
赵婆子虽明白这道理,却实在看不惯老大媳妇的做派。她最想去的其实是老三家,不光是因为老三家房子好、住得宽敞,还有专门的厨子和下人,更重要的是老三媳妇脾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