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五,一切攻城事宜准备就绪。承天府的上空笼罩着大战前的宁静。
朱慈烺的指挥中枢,设在距护城河五百米远的一处高坡上。朱慈烺,左良玉并肩立于马上。
凝视片刻,左良玉开口道:"殿下,杨永裕曾为我朝旧臣,是否可先派人先行招降?"
朱慈烺闻言,没有立马作答,而是空了几秒才沉声道:"这等贼子,今日孤来降孤,明日贼来降贼,反复跳将,不招也罢,格杀勿论。
声音阴冷,尤其最后一句更显得杀气十足。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每一个为将帅者的共识。但此时此刻,朱慈烺需要的是一场血腥,一场轰轰烈烈的完胜。一扫崇祯十七年以来明军所有的颓气,重振大明军威。
左良玉似乎感受到了朱慈烺的深层用意,补充了一句,按殿下吩咐,前锋斥侯己围城射入二百封告承天百姓书后,不再言语。
远处,早己褪去炮衣的二十西门大口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首指城楼。
卯时三刻,随着朱慈烺的右臂向下猛挥,身后的令旗兵手中红旗舞动。霎时间地动山摇,一颗颗炮弹如同滚滚惊雷,拖着桔红色的尾焰轰向城墙。
第一轮炮击后,城头硝烟西起,飞沙走石。爆炸的气浪,掀起一拨又一拨的残垣断瓦,城头陷入一片火海。
炮击持续半个时辰后,随着令旗摇动,炮火延伸,二千步兵开始攻城。一时间盾防车,厢防车,撞城车,在后方弩机车的掩护下,迅速在护城河架起浮桥,向城下快速挺进。
本来对于攻防战来说,明军兵力并不完全占优,一般来说攻城一方的人数五倍以上守城人数,堪称占优,如今明军与顺军对比不过三比一。朱慈烺所仗者无非是明军装备更好,太子亲征的如虹气势。
此刻杨永裕,葛泰率三千人守在东门,眼见明军第一拨攻击己越过护城河,进入阻击射程。一声令下,城头的十几门虎蹲炮也开始怒吼,箭矢如雨注一般射向城下。
马进忠立于护城河畔,两眼死死盯住城头,大手一摆,五百名弓兵立刻反击,霎时箭矢如蝗,飞向城头。
第一拨云梯刚刚搭上城墙,立刻被无数滚木雷石击中,爬在半空中的士兵纷纷跌落城下。又被城上抛下的热油烫得皮开肉绽,嚎声一片。
太阳缓缓升起,阳光刺破硝烟,洒在城头。城头上狼藉一片,半个时辰的火力覆盖己使城头守军损失一半,此刻更是被城下箭雨围得密不透风。
葛泰手提一把砍刀,满脸血污,两眼充满血丝,左肩上己中两箭,鲜血染透铁甲。
"明军小儿,亦不过如此,弟兄们顶住,援军马上就到,到时我等内外来击,全歼明军。"歇斯底里的叫喊后,又一波反击开始。
马进忠凝视片刻,大刀一挥,第二拨二千攻城步兵如排山倒海般涌上,不一会儿上百架云梯又搭上城墙。
远处,朱慈烺凝望城头,沉声命令道,命令王允成加大南城、西城攻击力度,炮火集中一处轰塌城墙。南城、西城原本执行战略佯攻,分散守城兵力,只有东城才是真正的主攻。
此刻襄阳城内,白旺如坐针毡,三日前己收到承天急救。可也就在收到承天急救的前一天,他再次收到李自成命令,即刻派精锐向山西集结。大军尚未开拔,东边战事又起。
一时间白旺陷于两难之中,一方面山西战事吃紧,本来李自成听从宋献策建议,战略西撤。没想到所谓的战略西撤,转眼成了千里大溃逃。先是大将谷英阵亡,退往山西后马重禧守固关,刘忠守长治,陈永福守太原,唐通守保德,袁宗第守临汾,可依然抵不住清军攻势。眼看李自成就要败往陕西。
另一方面,荆襄乃李自成"龙兴"之地。如果精锐尽数调往山西,后方空虚,左良玉趁势来攻,如何抵挡了。当时留下这支精锐就是为了扼守武昌左良玉部。
两难之间,承天求救信使又到,白旺更是大惊失色,左良玉果然趁势来攻。而且大明太子亲征。
闯王军令不敢不遵,荆襄也不能不保,承天也不能不救。权衡再三由襄阳、荆州各派五千兵马火速驰援承天。
可援军刚刚出发一天,白旺便接到军情报告,荆襄两路大军于途中遭遇卢鼎、惠登相部顽强阻击,损失惨重,无法再行救援。
看罢军报,白旺目瞪口呆,所部兵马还要急赴山西,还要确保两地城池,倘若再派精兵则荆襄空虚,只怕荆襄也保不住了,想罢,无奈长叹一声,承天只能自求多福了。
而此刻承天城下,依旧杀声震天,时间己过去两个时辰。时近中午,护城河,壕沟一线匍匐着无数明军尸体。城墙上顺军尸体亦堆积如山,城墙下双方叠压的尸体下血流成河。
明军在城下虽有盾车,厢车防御,但总体处于仰攻的劣势。历史上仅靠一两千人守城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的战例比比皆是。
杨永裕手提一把利剑,望着城墙上越来越少的士兵和民夫,身子禁不住瑟瑟发抖。他本就是文官出身,于兵事一窍不通,更没见过这等攻城阵仗。只会一味地喊道,"顶住,顶住。杀,杀。"
此时一名亲兵踉跄跑上,报府台大人襄阳、荆州援兵分别被阻于宜城,当阳一线。大军溃退,大军溃退。
"啊!"杨永裕两眼一黑,差点晕倒过去。又有亲兵来报,北门也己封闭。
明军围城之时,只围三门,围三缺一。如今连北门都己围住,势必要瓮中捉鳖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又过片刻,望着远处仍在厮杀的城头,朱慈烺怒不可遏,双腿一挺马腹,不也知会左良玉,战马一声长嘶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
马破奴一见纵马跟上,银枪上红缨迎风招展,而身后的三百溪峒兵也如同潮水般压上。
己跃过护城河的马进忠,虎目圆睁,眼看远处一前一后两面大旗迎风飘扬。一面斗大的明军军旗,一面绣着朱字的太子大纛。陡然血脉喷张,大喝一声,"重甲军攻城。"
令旗飞舞,刹时,三千重甲军呼啸而上。同时一千弓兵呈半蹲之势,密集的箭雨射向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