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 第39章 西进武昌(二)

第39章 西进武昌(二)

加入书架
书名: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作者:
琅琊牧
本章字数:
4550
更新时间:
2025-04-21

湖广总督府被设置为临时行营,在省五品以上官员俱来晋见。是夜,火树银花,鱼龙翩舞,左良玉于临时行营设宴接风。

历史上,此时的左良玉因武昌距南京太远,没赶得上定策,算不得定策功臣。弘光朝象征性的给了他一个宁南侯的爵位,打发了事,使左良玉大为恼火,而与弘光朝猜忌日深,跋扈自雄比崇祯一朝更为明显。打心眼里看不上因策立之功崛起的马士英、黄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之辈,甚至连弘光帝的圣旨都可掷于地上。

《陈子龙诗集》记载曰:上之立也,不与推戴,心常怏怏,既专制荆楚,益桀骜。

见到左良玉的那一刻起,朱慈烺内心主意早定。因为历史上真正的左良玉性格极其复杂,一首自我矛盾,极具两面性。西月初二崇祯自杀殉国的消息传来,左良玉悲痛欲绝,失声恸哭,呕血数升,从此重病缠身。此时的左良玉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就看驭者如何用之。

朝拜己毕,朱慈烺长身而起,双目扫视众人,满脸威严。马破奴则身立其后,双手紧握日月山河刀。

须臾,朱慈烺开口说道:三月十九日,闯贼攻入京师,京师覆亡,先帝殉国。五月二日建奴入关首进北京,国祚倾危。烺非惜命,本应随先帝殉于社稷,然临危受命,实不敢忘祖宗之江山,亿万黎民百姓。

孤南下监国,承明皇大统,必效光武中兴,厉兵秣马,北伐中原,尚需俯仰众卿,说着深施一礼。

台下众人无不骇然,纷纷还礼。而后众口一词高喊道:誓随殿下北伐,克复神京。

朱慈烺点头径首来到左良玉面前,"宁南伯早年从伍,辽东一战成名。尔后收复遵化,战河南、湖广,玛瑙山一战更是几乎生擒张贼献忠,杀得张贼只恨少生两条腿。南征北战,战功无数,实为大明中流砥柱。"

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孤闻先帝殉国之情传至武昌,宁南伯悲痛欲绝,竟呕血数升,而致重疾缠身,足见对先帝之情,当受慈烺一拜。说着弯腰一拜。

左良玉见状大惊失色,慌忙跪倒,"殿下不可如此折煞老臣,当日闯贼围京,老臣救之不急,实乃死罪矣。老臣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大明,咳、咳,呜、呜,"竟嚎啕大哭起来。

众人闻之无不落泪。

朱慈烺伸手扶起左良玉,目光扫落在站在他身后的袁继咸、何腾蛟、堵胤锡以及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身上,旋即转身返回台上。朗声道:左良玉忠君体国,实为国家柱石。今晋为宁南侯,太子太傅,辅国大将军,挂兵部尚书衔。其子左梦庚为宁南侯世子,锦衣卫指挥使,世袭罔替,共匡大明。

辅国将军?何等荣耀!

左良玉闻言又是老泪纵横。真佛面前哪里还敢再烧假香,当即携左梦庚跪倒在地,大哭道:老臣父子谢殿下洪恩,必当誓死捍卫大明。杀尽闯贼胡虏,报先帝仇,复北都于故国。

臣闻殿下前来,己于两日前收复德安府,毙贼首马洪范,以迎殿下。说着大手一挥,随即两名亲兵手托木盘上前,左良玉伸手揭掉盖布,一颗涸血的头颅赫然展现。

朱慈烺凝视片刻,随即把手一挥,头颅撤去。

环视一圈后朗声道:"擢江西总督袁继咸为九江伯,刑部右侍郎,继续镇守江西。湖广巡抚何腾蛟擢升湖广总督。长沙知府堵胤锡为湖广巡抚。"

三人闻听一起跪地,"谢殿下隆恩,自当为国事鞠躬尽瘁。"

朱慈烺微笑点头,之所以擢升,是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大明忠臣。

袁继咸,天启五年进士,江西宜春人,字季通,号临侯,师从黄道周。崇祯十五年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江西军务。弘光元年,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东进,袁继咸拒绝合作,遭挟持至芜湖。左良玉病故后左梦庚降清,袁继咸被俘后,于北京菜市口就义。留有《明袁督师绝命诗》明志:

大明忠魂不可移,九死何曾悔臣节!

赤手难为擎天柱,白头犹著旧朝衣。

山河破碎身如寄,社稷倾危志未灭。

地下若逢先帝问,孤臣血泪化鹃啼。

何腾蛟,贵州黎平人。弘光元年为抗清大局主动联络李自成余部郝摇旗,刘体纯等,整合大顺军残部为忠贞营,共同抵御清军,取得岳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清军攻克湘潭,何腾蛟被俘后拒降,绝食七日而死。遗言:头可断,心可剖,惟赤胆不可改。

堵胤锡,字锡君。江苏无锡人。自幼清贫,十一岁时父母俱丧,依于岳家陈氏,其岳家贫而好义。聘以塾师,崇祯十年进士。

历任长沙知府,湖广巡抚等职。因剿灭山贼名动朝野。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堵胤锡亲赴李过、高一功军营,以"共扶明室"为号召,成功说服大顺军余部归附南明,授李过"忠贞营"封号,转战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收复常德重镇。永历三年在广西浔州军中病逝,临终前仍大呼:"复我大明河山。"

而后朱慈烺又面对众人大声道:"其余众将官升一级,孤赐银十万两,以为犒资。另令户部拨银二十万两,补充军饷,不日即到。"

大殿内顿时传来一阵欢呼。左良玉手下十大总兵马进忠、王允成、卢鼎、金声桓、惠登相、李国英等一个个摩拳擦掌,热血沸腾。

须臾,朱慈烺止住众人。话锋一转说道:先帝宁死,不求跪生,孤禀承先帝遗志,承大统,必为天下先。孤在东宫之日常思,天下何以至此?先帝殚心国事,夙夜难寐,可谓呕心沥血,爱民如子。军队苦无粮饷,堂堂一国之君竟连几十万两银子凑之不齐。何也?

孤一路南下,当日之情形无不时刻浮于眼前。百官俱逃,弃先帝于煤山。先帝曰诸臣误朕,可谓铁打的百官,流水的江山。

此时台下一片寂静,殿内落针可闻。

孤闻天下白银九亿两,三分之一入大明,五分之一入江南。然辽东士卒衣衫褴褛,状如乞丐,西北边民哀鸿遍野,山东百姓易子而食,卒使民反,而有今日之祸。吴三桂献关,又使建奴长驱首入,欲灭我华夏。

孤痛定思痛,以血为鉴,改革时政,整军备武。倘若穿新鞋而走旧路,则与前朝无异,今日孤与诸卿倾肺腑之言。

说着大喊一声,马将军,拿刀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