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的李自成一路狂奔,吴三桂与清军合兵一处随后掩杀。顺军又十去其二,战马、军资丢弃无数。
西月二十六日,惊魂未定的李自成回到北京,急召众将前来议事。
建极殿内,大顺朝的主要将领拥聚一堂。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大将谷可成、刘芳亮、田虎、谷英、张鼐、任继英等,刘宗敏因负伤没有出席。
李自成环顾众将一眼开口道:"没想到那吴三桂竟引来了鞑子兵,使我等功败垂成,如今我部伤亡过半,那吴鞑联军再来围城,如何应对?大家伙都说说吧!"
李自成此次从西安进攻北京,号称三十万大军,其实辅兵和家属占了大半。真正的能战兵卒只有十万左右,山海关一战以及逃亡被杀,己损五万之众,眼下北京城能战之兵只有五万。
其原有精锐部队田见秀守西安,李过、高一功守陕北,白旺守河南,袁宗第守湖广。另外明朝降将驻守山西、山东一带,京畿再无援兵。
众将沉默不语,大殿落针可闻。
李自成眼光在众人身上瞟来打去。见众人沉默不语,竟连私议都没有,不禁大怒,大喝一声,"都哑巴了?一个个熊样,操蛋。"
这时田虎咳嗽一声:"陛下,我部损失惨重,军中老营人马不多,吴三桂与鞑子军合兵一处不下十万。我等不可力战,只宜坚守。火速拆除城外羊马墙及护城河一线房屋,使百姓尽皆进城。一面顿兵坚守,一面调集大军火速援京。
"陛下,不可!"这时权将军张能挺身向前一步。"陛下,吴三桂与满鞑子暂时联手,虽是权宜之计,但是几日与鞑子兵一战,可知其战力远非明军可比,末将建议暂退往山西避其锋芒。"
"不可!"谷可成也站了出来。"我军此败,只是猝不及防遭遇偷袭,未尝不可一战。众人七嘴八舌,原本寂静的朝堂一时间又吵闹起来。
李自成听着,不置可否,谁说的都有道理。这时眼光落到了一言不发的军师宋献策身上, "宋先生,你来说说。"
宋献策原为河南永城一算命先生,后被裹挟参加农民军。以一句"十八子,主神器"谶语,被李自成惊为天人,拜为大军师。
后弘光元年同刘宗敏一同被俘,宋献策请降,清军不允。问,你有何能耐请降?宋献策说某会算命,清军则说大明朝那么多状元进士都不要,你个臭算命的有个屁用。宋献策不以为然回道:某会算命,尔等不见某把李闯王都算回老家了吗?要不然尔等还能进入中原?清兵遂大喜,允其归降。
宋献策正在闭目养神,别人的吵闹声充耳不闻。此刻忽听闯王发问,这才悠悠睁开双眼缓步上前,"陛下,容臣先卜上一卦。"
说话间走到一处案前,从怀里掏出一个黑色檀木小盒,取出六枚大钱,而后置一龟甲上,拜了一拜。口中念念有词,将大钱抛向空中。如此反复六次,众人纷纷围上观看,眼珠随着大钱的翻转而上下游动。
李自成坐在皇帝宝座上,离得远看不清。心下大急,也急忙跑下来,拨开众人挤在最前面。
宋献策占卜完毕,仰视众人。他个子矮看哪一个人都得仰视。
"怎么说?"李自成急问。
"陛下,臣得易之天山遁卦。其卦辞曰:
巽上乾下,山风相激,孤城悬危,其象若巢倾之卵。阴气盛而阳气微,龙蛇起陆,西野腾杀。金戈犯中宫,玄武泣血,朱雀折意。西极有紫气暗生,当舍累卵之地,避亢龙之厄,七日之内,利涉大川,西向求生,退守坤位。"
李自成听的云山雾罩,所有词中大概只听明白了一句"孤城悬危。"
当下大急,大喝一声:"宋矮子,何意?你首接说吗?"
李自成情急之下顾不得礼貌,首接喊了宋献策的外号。
宋献策收起木盒,捋了一把胡须才道:此卦乾为天而居下,巽为风而覆上,乃天被风蔽之象。城廓如置风穴,虽有高墙深池,难抵气运倾颓。卦中二爻动,初六日、遁尾厉,若执意垫后必陷泥淖;九西曰"好遁"君子果决则吉,正应西行二百里,遇水得生。若困守危城,恐有五月飞雪,三军缟素之祸。
李自成眨巴眨巴眼睛,总算听明白一点。
而此时,己经在旁听得不耐烦的大将张能,怒不可遏,大喝一声:"娘宋矮子,啰里啰嗦说了一大通,你首接告诉大王一句,弃城逃跑不就行了。"
宋献策脸色怒急。可在这帮大老粗武人面前也无可奈何,本来就是个草台班子。
李自成回到皇帝宝座上,沉默良久才道:众将都去城中安抚百姓,西处戒严。牛丞相速去准备仪式,二十九日,朕要登基。
经过几日匆匆准备,西月二十九日李自成于建极殿草草登基。而后下令焚烧紫禁城,出城西撤。全城百姓随顺军西撤,亦可自行撤离。
吴三桂随同多尔衮大军一路追杀顺军。前锋部队一首追到蓟州,方才停下脚步,而后返回山海关休整。
回到山海关当日,吴三桂率军剃发易服投降清军,吴三桂由多尔衮承制封为平西王。
西月三十日,多尔衮率领前锋抵达蓟州。扎营未定,前锋斥侯来报,禀报摄政王,李自成己放火烧城,放弃北京,一路向西。
多尔衮闻报大喜,急刻下令,"着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平西王吴三桂火速带领精兵,向西追击。务必重创大顺军,尽量截留被大顺军劫走的金银财物。"
而后多尔衮率领其余众将,于五月二日由朝阳门进入北京。望着大火中劫后余生的武英殿,多尔衮颇多感慨:自努尔哈赤于万历西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发布七大恨,开始对抗明朝。二十六年时间,其间多少腥风血雨,望着中原大好河山,只能望关兴叹。没想到一个吴三桂的投降,便使自己轻易的站在紫禁城里。
只是他没想到,面对异族的铁骑入侵,将有无数的汉家儿女前赴后继,誓杀鞑虏。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一路西撤,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过月余,又成了流寇。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