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曹丕传旨:起兵伐吴。
司马懿奏说:“吴凭有长江把守,必须用战船攻击。陛下既要亲征,可从蔡、颍进入淮河,夺取寿春。船行至广陵,渡过江口,去取徐州。”
曹丕于是造龙舟十只,每只长二十余丈,可容二千余人。又收集战船三千余只。
魏黄初五年秋八日起兵,以曹真为前部,张辽、张郃、文聘、徐晃等为大将军先行。
许褚、吕虔为中军护卫,曹休为后。
前后水陆军马三十余万,发起攻吴。
曹丕起兵,近臣慌奏吴王说:“魏王曹丕亲御水陆大军三十余万,来下江南。甚是厉害。”
孙权与文武商议。顾雍说:“主上既与西蜀连和,可修书孔明,起兵从汉中出来。令一将去南徐把守。”
孙权说:“只有陆逊可当之大任。”
顾雍说:“陆逊镇守荆州,不可轻动。”
孙权说:“陆逊要守荆州,没有谁可以去徐州了。”
班部内一人突然说:“愿统一军去守徐州。若曹丕亲自渡江,臣生擒他献给陛下。”
孙权大喜说:“得卿守江南一带,孤还有什么忧呢?”
于是封徐盛为安东将军,总镇都督建业、南徐将马。
徐盛领了命令,即传令众军多置器械,多设旌旗。
吴王侄孙韶,极有胆勇,对徐盛说:“将军既接重任,怎么还没有发军马渡江,在淮南拒敌呢?”
徐盛说:“曹丕势大,又有名将为先锋,你怎么会想渡江迎敌?待彼船集于北岸,吾自然有计。”
孙韶说:“吾手下有三千军马,愿自去与曹丕决一死战。如果不胜,甘愿受军令。”
徐盛不允许,孙韶执意要行。徐盛大怒,“既不听我号令,杀了以震诸将!”把孙韶缚到辕门之外,立起皂旗要杀。
孙权得报,飞马来救。武士挥起大斧要落下时,孙权赶到。大喝一声:“不能杀!”
孙韶得救,哭着向孙权奏说:“臣往年在广陵,深知那是地利路径,与曹丕厮杀,很有把握取胜。徐盛却要待他下了长江,渡江过来,那时东吴被他输完了”
孙权便走入营来,去找徐盛。徐盛迎接孙权。奏说:“大王命臣为都督,扬威将车,不遵军令,大王为什么要赦他。”
孙权说:“他还年轻有血气之勇可恃,误犯军法,还望宽恕。”
徐盛说:“我若饶他,怎么号令众将?”
孙权说:“奈何此子本姓俞,深得孤兄爱怜,赐姓孙。若杀了他,有负兄义。”
徐盛说:“且看大王之面,寄下死罪。”
孙权要孙韶拜谢。孙韶不肯,厉声说:“以吾之见,只有渡江去破曹,才有胜利。即使是死也听你将令。”
徐盛变了脸色。孙权叱退孙韶,说:“没有此子,也不损兵。以后不再用他。”
是夜,有人报徐盛说:“孙韶引本部三千精兵,过江去了。”
徐盛不去理他吧,又怕他有失,不好向孙权交待。即唤丁奉授计,引三千兵渡江接任。
魏主曹丕指挥龙舟到了广陵,前部曹真己抵达大江之岸。曹丕问:“江岸对面吴有多少兵?”
曹真说:“隔江远望,对岸不见一人,也不见旌旗营寨。”
曹丕坐着龙舟,顺着淮水而下,停泊在大江岸。曹丕对刘晔、蒋济说:“可以渡江吗?”
刘晔说:“彼见大军到来,却没有动静,是在悄悄发力。且待三五日看看,再发兵渡江探拭。”
是夜月黑,军火执灯火,照耀如白昼。对岸却没有一点灯火。近臣奏说:“闻陛下兵到,望风逃窜了。”曹丕暗笑。
天晓大雾散去,望见江南一带皆是连城,城楼上枪刀耀日。南徐沿江一带,一连数百里,城郭舟车,一夜间突然出现。
曹丕大惊,面对徐盛用芦苇伪装成的人,叹说:“江南人物如此,不可去图呀。”
忽然狂风大作,龙舟将覆,白浪溅湿龙袍。曹真慌令文聘撑小舟去救曹丕。
文聘背着曹丕下到小舟,有快马报说:“赵云引兵出阳平关,去取长安。”
曹丕大惊失色,下令回军。对岸吴兵追来。
龙舟依次入淮。突然喊声大震,孙韵引兵杀来,魏兵不能抵挡。
魏主曹丕渡着淮河,行不到三十里,淮河中一带芦苇,被灌了鱼油,着起火来,火焰漫天,龙舟不能前进。
曹丕从小舟登上岸,看见龙舟己经着火,丁奉引军杀来。张辽、徐晃抱着曹丕逃走。
徐盛大获胜利,吴王重加赏赐。
孙韶更是耀武,把所夺军马器械陈列炫耀。
张辽在挡丁奉时,被丁奉用箭射中腰部,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