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大喜,听到刘备病死,曹丕高兴地说:“刘备死了,朕再没有忧虑。各位将军,我们趁他无主,起兵去伐蜀国怎么样?”
贾诩谏说:“孔明全掌军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陛下不可仓促出兵。”
有一人奋勇地说:“时不待我。不趁此时出兵,还等待什么时候?”
曹丕听言,高兴地看,是司马懿。曹丕问:“有什么计策吗?”
司马懿说:“若只有魏国之兵,难以取胜。可是出动五路大兵,令诸葛亮各处忙于应付,就可以擒杀。”
曹丕想:朕有五路大兵那好。问:“是哪五路大兵?”
司马懿看见曹丕高兴,也高兴地说:“陛下可修书一封,令辽东鲜卑国起羌兵十万,从旱路取西平关。再修书令蛮王孟获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巂西郡。遣使令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又差使令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然后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川。”
曹丕大喜,修书遣使去办。
刘禅即位后,朝廷一应事务皆听孔明裁处。孔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言,请刘禅纳张飞之女为正宫皇后。
建兴元年秋八月,有边报说:“魏国曹丕调动五路大军,共五十万来犯。向丞相报知,丞相数日不理军事。”
蜀汉后主刘禅大惊,忙宣召孔明入朝。刘禅等得非常不耐烦,半天只有使者回来说:“只有丞相府下人,见臣说,丞相染病卧床,不能出朝了。”
刘禅慌忙急令黄门侍郎董允、谏议大夫杜琼,去卧榻前,告诉丞相魏军来犯。
董允、杜琼二人到了丞相府前,却被阻在外,“没有丞相之请,不得进入。”
杜琼说:“请以此言告诉丞相,‘先帝托孤于丞相,现有曹丕五路军马犯境,丞相怎么托病不理军情呢?’”
良久,门吏才传丞相令,说:“病体稍好,明早出都堂议事。”
董允、杜琼叹气回去,这孔明难道要生异心,回见后主只说:“丞相病了,明朝议事。”
次日,众官来到丞相府等候,孔明从早至晚都没有出来。大家都惶恐起来,莫非丞相要生事端。
杜琼去奏后主说:“请陛下亲往丞相府,问视。”
刘禅引了众官,启奏皇太后。皇太后大惊,说:“丞相怎么这样?要负先帝委托吗?我亲自去请他。”
董允奏说:“娘娘未要轻动。臣料丞相自有高明之处。且先待主上亲见丞相,如果丞相怠慢,请娘娘在太庙召丞相问话,还不迟。”
次日,后主车驾亲至丞相府。门吏在府门前跪着说:“只有丞相旨令,才可入内。”
后主问:“丞相在哪里?”
门吏说:“不知在何处。”
后主生气地走下车驾,独自进入丞相府。进了第三重门,才看见孔明一个人倚着根竹杖,在小池边观鱼。
后主心中生恨,这丞相难道不知道朕来了吗?也在孔明身后静静地站着。许久,后主慢慢地说:“丞相安乐吗?”
孔明这才回头,慌忙弃杖,拜伏于地说:“不知陛下来到,臣该万死!”
后主扶起孔明问:“曹兵犯境,如此大事,相父为何不临朝理事?”
孔明笑着请后主入内室坐定,奏说:“臣不是在观鱼,是正在思考呀。”
后主问:“有办法啦?”
孔明说:“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这西路兵马,臣己退去了。只有孙权这一路兵,己有退兵之计,只是没有想出谁能为使。陛下为什么忧呢?”
后主又惊又喜,丞相没有异心,虚惊一场。高兴地说:“相父真神人呀。愿闻退兵之法。”
孔明说:“臣己令马超紧守西平关,拒住西番国王轲比能。遣魏延领军迷惑南蛮孟获。李严与孟达有生死之交,令李严修书与孟达,叫推病不出。赵云引军固守关隘,可挡曹真。”
“臣料孙权心思,不会轻动。他与曹丕有侵吴之怨,臣只使一辩士往东吴说利害。若东吴退了,其它西路真不足为虑。”
后主说:“太后也想来见相父。今朕听了相父之言,再没有忧虑了。”
孔明恭请后主出府。众官还站在门外。后主上了御车,一脸喜色与孔明分别,回朝了。
众官都疑惑,脸色阴晴不定。孔明只看见一人,仰天而笑,面有喜色。孔明看清是邓芝,叫人暗暗把他留下来。
多官散去,孔明请邓芝到书院中,问:“蜀、魏、吴鼎分三国,蜀想讨伐二国,应当先伐哪国?”
邓芝说:“魏国势大,宜缓图。蜀主初登宝位,民心未定,应当与东吴结好联合,消去先帝伐吴旧怨。”
孔明大笑,说:“我要找的人,终于找到了。”
邓芝问:“丞相要找谁呢?”
孔明说:“你呀。吾想使人去说好东吴,结为盟友。吾来日奏知天子,便请伯苗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