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兵败于猇亭彝陵,奔逃进白帝城,心中对孙权之恨不减,即令赵云引军守城。刘备坐等陆逊来攻,却不见陆逊领兵尾随而来。不久,马良从辞了孔明来到,奏明孔明之言。
刘备懊悔不己:“朕该听孔明众臣之言,先去伐魏,然后再图吴。如今朕折将损兵,还有何面目回成都见群臣!”
先主刘备传旨住扎白帝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余生就在此度过。
近臣奏说:“黄权引江北之军向曹丕投降,陛下可将他家属抓起来,由有司问罪。”
先主说:“朕都败了,何况黄权呢?是朕不听他言,轻敌冒进,朕十分有愧于他,不必怪罪其家属。”刘备还给黄权家属供养禄米。
黄权降魏,曹丕问:“卿来降朕,是要学陈平、韩信弃项羽投刘邦吗?”
黄权说:“臣领江北诸军被陆逊围困,没有归蜀之路,不得不降吴。臣来投陛下,免死己是万幸,哪还敢与古人相提并论。”
曹丕大喜,要拜黄权为镇南将军,黄权坚辞不接受。他坚定不背叛先主刘备,怎能带魏兵去攻蜀呢?心灰之下,也不想领兵攻吴了。
曹丕问贾诩:“以目前之势,朕是先取蜀,还是先取吴呢?”
贾诩说:“在臣看来,军中皆无孙权、刘备敌手。陛下虽然威临天下,也只宜持守待蜀吴之变。”
曹丕说:“朕己遣三路大军伐吴,没有不胜的道理呀。”
尚书刘晔说:“东吴陆逊打败了蜀兵七十万大军,胜利的气势形成上下齐心一致,陆逊更是凭借江湖之险固守,陛下不可轻进。”
曹丕说:“是你劝朕出兵伐吴呀,今怎么却劝阻呢?”曹丕不觉摇头苦说。
刘晔说:“起初东吴数败,出兵的用意是在东吴就要被蜀灭时,以救之名从蜀中夺吴。今陆逊大获全胜,还怎么能去攻打吴兵呢?”
曹丕说:“卿的主意说变就变,朕的决策却难改变了。”
哨马来报说:“陆逊早有准备。吕范拒住曹休,诸葛瑾拒住曹真,朱桓拒住曹仁。”
刘晔说:“既有准备,去了没什么获益。”
曹丕能把三路兵马丢下吗?于是引御林军亲自去接应三路兵马。
吴将朱桓,年才二十七岁,十分有胆量,被孙权命令督军守着濡须。
朱桓听说曹仁引军去取羡溪,就把守军都派去防守羡溪,只留下五千骑。忽报曹兵五万精兵向濡须城飞奔而来。
众军惊慌恐惧,朱桓按剑说:“怕什么!我等据高城而守,南临大江,北靠山险,以逸待劳。兵法云:主兵能胜数倍客兵。”
朱桓传令,偃旗息鼓,装着无人防守的状态。
魏将先锋常雕领兵来到,遥望濡须城上并没有守军,心道:不废一力轻取。催马急跑。到离城不远时,一声炮响,满天旌旗齐竖起来。
常雕大吃一惊,勒马急停。朱桓飞马来取,一刀斩杀常雕,吴兵乘势冲杀,魏兵大败。
朱桓收获无数旌旗刀枪战马。曹仁领兵随后攻杀而来,有些好笑那些战马被吴兵拖着,他笑还没有停下,却听见调拨羡溪的吴兵大喊杀回濡须。
曹仁大败退走,回去见到曹丕。曹丕大惊:“这,这败得也太快了。”
这时有探马来报:“曹真、夏侯尚虽然围住了南郡,却被陆逊在城内伏兵,诸葛瑾在城外伏兵,内外夹击,己经大败。”
又有探马跑来报:“曹休被吕范差点杀死!”
曹丕叹说:“贾诩、刘晔呀,朕还怎么办呢?”时正夏天,天气十分炎热,良马多发疫病,马步军战死病死十去了六七。
曹丕悠悠班师回洛阳。
刘备在永乐宫,兵不能再攻东吴,又愧回成都,病重起来。章武三年夏西月,遣使往成都,请丞相孔明、尚书令李严等人来永安宫,听受遗命。
孔明还叫了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一同来永乐宫,留太子刘禅守成都。
先主刘备卧在榻上,请孔备坐在龙榻之侧,抚其背说:“深悔出兵东吴前,不听丞相之言。今病己入西肢,死在旦夕,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先主微睁双目看看,看见马谡在旁,先主令马谡退出去。
先主对孔明说:“丞相看马谡的才能怎么样?”
孔明说:“当世之英才呢。”
先主说:“他呀,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应当深察。”
先主把诸臣召入殿,写了遗诏,递给孔明,说:“朕书读得少,只粗知大略。朕不能再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宝。望丞相将诏付与太子刘禅,凡事丞相教他。”
丞相等哭着说:“愿陛下将息龙体!誓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说:“丞相之才十倍于曹丕,必能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若其不才,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
孔明哭着说:“臣怎敢有不安分之想。”叩头流血。
先生吩咐刘永、刘理说:“朕亡之后,你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先主对众官说:“朕己托孤于丞相,令嗣子继位,卿等俱不可怠慢。”
先主嘱咐赵云说:“卿可早晚看觑吾子,不使负朕言。”
先主驾崩,立太子刘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加封孔明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葬先主于惠陵,谥曰昭烈皇帝。
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
群臣都有升赏。大赦天下。
孔明掌管兵权,高兴不起来,这还怎么扶主大兴汉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