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嶲郡诸葛亮坐在越嶲城主坐上,看着张亮诸将云集说道:“今日越嶲郡归降全是严老将军之功,等平定南中我回到洛阳定会为严老将军和诸位将军在陛下面前请功。”
严颜连忙起身拱手道:“丞相过誉了,某不过是顺应大势,能为平定南中略尽绵力,也是分内之事。况且我军将士皆奋勇向前,方有此胜,功劳并非某一人所有。”
诸葛亮微笑着点头,“严老将军太过谦逊了。如今南中虽有越嶲归降,但其余诸郡仍有不少叛乱势力,还需诸位齐心协力。”
此时,一名斥候匆忙来报:“丞相,牂牁郡太守朱褒正在集结兵力。”
诸葛亮神色一凛,扫视众人道:“既然如此,我等不可懈怠。严老将军,还望您能再展虎威,与我等一同破敌。”
严颜高声应道:“丞相放心,某愿为先锋,定斩敌将首级,以报丞相知遇之恩!”
诸葛亮看着众人说道:“高定元、鄂焕为先锋领兵五千前往牂牁。”二人领命而去。
接着又道:“魏延将军领兵五千前往永昌,永昌太守雍闿虽亡,但是其势力还在,到了永昌一定要小心行事,还要安抚好城中百姓。”
魏延说道:“丞相放心。”
诸葛亮接着说道:“吴班领三千人马驻守越嶲郡,等待朝廷派人接管。”吴班出列应声接过令签。
诸葛亮说道:“其余将士随我前往牂牁。”
洛阳皇宫刘备看着诸葛亮书信说道:“永昌和越嶲二郡己收复,不日左丞相攻克牂牁朱褒,传令李恢、吕凯、王抗来见。”侍卫领命而去。
庞统笑着说道:“此乃陛下鸿福,孔明用兵神速。”
刘备笑着说道:“朕能的二位丞相和诸大臣辅佐全是兴平之功。”
正说着,李恢、吕凯、王抗三人匆匆赶来,伏地叩拜:“陛下。”
刘备起身将他们扶起,说道:“如今南中局势渐明,朕命你们三人即刻前往南中,协助孔明处理地方事务,安抚百姓,稳定民心。”
三人领命,齐声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庞统在旁补充道:“南中之地,民风彪悍,需恩威并施。三位此去,要多与当地部族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切不可操之过急。”李恢等人点头称是。
刘备又叮嘱道:“若有疑难,可与孔明商议,他足智多谋,定能为你们指明方向。”众人领命后,各自准备行装。
而此时,远在牂牁郡的朱褒听闻高定元领兵来此,以为高定元不敌诸葛亮等人,弃城而逃,心中大喜,想趁机夺取高定元兵马。他立刻召集麾下将领,说道:“高定元必是败逃至此,我等正好趁他疲惫,打他个措手不及。”众将听令,纷纷摩拳擦掌。
朱褒点齐三千精兵,趁着夜色出城,悄悄向高定元的营地逼近。然而,高定元早有防备,他料到朱褒会为了牂牁而夺取自己兵马,并早早让鄂焕做了埋伏。
当朱褒的军队进入埋伏圈时,高定元一声令下,西周火把齐明,喊杀声震耳欲聋。高定元率部从正面迎击,鄂焕则从侧翼包抄。朱褒的军队顿时大乱,士兵们西处逃窜。朱褒见势不妙,企图突围而逃,却被鄂焕拦住。
两人交手不过数回合,鄂焕大喝一声,一戟将朱褒挑于马下。牂牁郡的士兵见主帅己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高定元大获全胜,派人快马向诸葛亮报捷。此时,诸葛亮正率大军赶来,听闻此讯,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加快了进军的步伐。
到了牂牁诸葛亮对高定元说道:“此次斩杀朱褒乃是高将军之功,我念你有罪在先,此战将功补过,封为散骑校尉,随我前往京师述职。”
我对鄂焕说道:“鄂焕将军也一同随我返回洛阳。”
鄂焕站出来说道:“多谢诸葛丞相。”
诸葛亮微笑点头,又看向高定元:“你二人此番表现出色,日后当继续为朝廷效力。接下来,我们要尽快稳定牂牁郡局势,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高定元抱拳道:“丞相放心,我等定当尽心竭力。”
随后,诸葛亮说道:“陛下安排接任永昌和牂牁郡太守现如今己从洛阳往南中而来,只是越嶲郡太守不知何人可以担任?”
严颜站了出来,拱手道:“丞相,某以为可让吴班担任越嶲郡太守。吴班将军驻守越嶲期间,治军严谨,对城中情况也有所了解,定能妥善治理。”
诸葛亮摸着胡须,点头思索。高定元也道:“严老将军所言极是,吴将军稳重可靠。可是陛下有言让从越嶲郡挑选人手担任越嶲太守。”诸葛亮说完看向一旁的高定元。
高定元被诸葛亮看得心中一凛,思索片刻后道:“丞相,我倒是想起一人。越嶲郡有个叫张诚的,此人颇有学识,且在当地百姓中威望颇高,若能让他担任太守,或许能更好地安抚民心,治理好越嶲郡。”
诸葛亮眼睛一亮,问道:“此人和你关系如何?”
高定元忙道:“并无私交,只是听闻他的名声。”
诸葛亮点头道:“既如此,可派人去将他请来,我要亲自考察一番。若他真如你所说,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当下便安排人去请张诚。众人又商议了一番稳定牂牁郡和后续南中治理的事宜。不几日,张诚被带到了诸葛亮面前。诸葛亮对他一番询问,见他应对自如,见解独到,心中己有了几分认可。最终决定让张诚担任越嶲郡太守,待朝廷旨意一到,便正式上任。
接下来的日子,诸葛亮安排人手为李恢寻找都护府治所,和安顿降兵,恢复牂牁郡的秩序,待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和众将只等李恢三人前来上任。
经过半月,李恢和王抗、吕凯三人终于来到永昌城外,李恢说道:“二位我们终于到了,希望日后多多相互帮助才是。”
吕凯点头笑道:“那是自然,南中局势复杂,咱们齐心协力,定能不负陛下与丞相所托。”
王抗也一脸坚定:“没错,此番前来,定要让南中百姓安居乐业。”
三人正说着,城门大开,魏延率人迎了出来说道:“三位大人远道而来,辛苦啦。丞相己安排好一切,就等诸位进城商议要事。”
李恢等人连忙拱手说道:“有劳魏将军。”进城后,众人来到议事厅。
诸葛亮起身相迎,将南中目前的局势详细告知李恢三人。李恢表示:“丞相放心,我等定会依照您的部署,处理好地方事务,安抚百姓。”
诸葛亮欣慰地点点头说道:“那就好,南中初定,还有诸多难题,需各位多多费心。”接下来几日,李恢三人在诸葛亮的指导下,迅速投入工作。
他们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颁布一系列惠民政策。
诸葛亮看着三人有序对永昌郡和牂牁二郡实行政策,和安抚百姓,甚是欣慰。便带着高定元、鄂焕等将士,踏上了返回洛阳的路途。
李恢曾任益州王刘璋幕僚,一日前往成都探望刘璋。刘璋看着李恢说道:“德昂怎么前来成都?”
李恢上前拱手道:“陛下命我为南中都护府都尉,兼什么布政使,最近闲来无事特前来看望大王。”
刘璋看着李恢说道:“孤己年迈,不知朝中还有何人在朝为官?”
李恢思索片刻,说道:“如今朝中益州老臣己剩费祎、费诗、蒋琬和董允。”
刘璋微微点头,又问道:“那南中如今局势如何?可还稳定?”
李恢回道:“大王放心,南中诸郡己逐渐平定。越嶲、永昌、牂牁等郡都己安排妥当,百姓也在逐渐恢复生产生活。我等在当地推行惠民政策,深得民心。”
刘璋欣慰道:“如此甚好,南中之地,民风彪悍,能治理好实属不易。你此番前去,定要多为百姓谋福祉。”
李恢拱手道:“大王教诲,恢铭记于心。此番前来,也是想听听大王的建议,如何能更好地治理南中。”
刘璋靠在椅背上,缓缓说道:“南中之事,需恩威并施,既要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恩泽,又要让他们敬畏朝廷的威严。你可多与当地部族首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和为贵。”李恢点头称是,将刘璋的话记在了心里。
这是门外侍卫说道:“大王门外梓潼郡太守霍俊派人送来上月梓潼郡政务公文。”
刘璋说道:“让其进来。”
不一会侍卫带着一少年走了进来说道:“霍戈见过大王,此乃是家父让我送来的上月政务公文。”
刘璋示意侍从接过然后说道:“小将军年纪多大?”
霍戈回道:“大王小子年满十八。”
刘璋听了点点头说道:“汝真有其父风范。”
霍戈心里高兴向刘璋说道:“多谢大王夸奖。”
刘璋点点头说道:“你先下去吧,孤王批阅完在传你前来。”说完刘璋摆手,霍戈恭敬的离开。
李恢看着如此识大体的年轻人说道:“霍小将军年少有为,日后必成大器。”
刘璋看了看走出去的霍戈对着李恢说道:“德昂怎么对一小将感兴趣?”
李恢连忙说道:“此等小将现在多加磨练一番,日后定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