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一方
主政一方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主政一方 > 第47章 风起河西

第47章 风起河西

加入书架
书名:
主政一方
作者:
德不配位ggb
本章字数:
3644
更新时间:
2025-07-09

裴尚明履新满一周。

南阳县的风,似乎有些变了味。会场上不再频频喊“郑书记好”,会议纪要开始频繁引用“书记指示精神”;而县委大院里原来活跃的“王系人马”,逐渐少言寡语,甚至有干部私下说:

“最近在机关食堂,连王继堂笑的都比平时少。”

张万霖没有笑。他知道,风不是变了,是正在起——方向不明、风速不定,谁站在下风口,谁就先凉。

就在这时,河西片区来了一拨“调研干部”,挂的是市委组织部“青年干部跟班锻炼考察团”的牌子,带头的人叫高士杰,名义上是“市委组织部三处副主任科员”,但据赵澜悄悄打听——这人其实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高铁军的亲侄儿。

“三处?副主任科员?来调研南阳县干部?”

“呵,这哪里是调研,是来找人的。”——办公室里有人私下这样说。

张没出声,但他明白,这场“调研”,是市里真正的敲门砖。

三天后的一次早会上,张注意到王继堂的老部下李峰突然开始在会上“表态积极”,甚至在汇报中说:

“张主任在推动镇村调研上反应迅速,执行得力,建议县委进一步明确权责,确保一把手意图快速落地。”

这话一出,全屋一静。连裴尚明都微微侧头看了他一眼。

会后,赵澜悄悄问张:“李峰…是不是想投靠你了?”

张摇头:“他不是投靠我,是试图表态给别人看——证明自己会换边站。”

赵澜眼神警觉:“你是说…他想表态给新书记?”

张不语,目光却望向那张己经微皱的会议记录纸。这个县里的人,谁真谁假,不看嘴,得看脚——看谁会走进谁的办公室,看谁在谁的车边徘徊。

当天傍晚,一纸文件被转至书记办审批——《关于干部人事资料规范整理建议方案》,本是常规事务,却在附表中“悄悄”埋了一项——“干部岗位异动建议条目”,其中赫然写着:

“张万霖,建议调任县委办常务副主任,分管综合、材料与调研。”

而此项,落款居然是**“综合组牵头,书记办拟稿”**。

张拿到文件时,脸色顿变。

他很清楚,**“常务副主任”**是个容易被“架空”的位置,一旦分管面窄、人事调度不掌握,就是个空架子。

赵澜低声说:“这……是不是王继堂安排的?他虽然位置边缘了,可书记办那些人可还没换完。”

张沉吟片刻,拿起笔,在文末批注:“不予采纳。干部异动由组织部统一决策。”

裴尚明收到后,未置可否,只在笔记本上写了八个字:“反应及时,识势准确。”

张知道,这不是一场真正的战斗,但却是裴书记观察“他是否经得住暗中拱火”的一次实测。

就在县委办为这次“雷点”疲于应对之际,陈之恺来了。

不是以省委办公厅名义,而是作为“省委组织部青年项目联络人”前来协调一场青年干部工作机制座谈会。

更重要的是,陈之恺此番来到,不是住招待所,而是首接被安排在县委宾馆“1号楼”,这栋楼,只有书记、市里督导组和中央巡视组来时才会用。

张见到他,是在一个清晨六点的湖边小径。

陈之恺穿着运动服,慢跑而来,远远地一边喊:“张主任,原来你起得比我还早。”

两人边跑边聊,陈突然说:“你上次那篇干部画像分析,我后来给了我们部长看,他只说了一句话。”

张侧头看他:“什么话?”

陈笑:“小地方里出政治观察者。”

张苦笑:“只是收集数据,没别的意思。”

陈摇头:“张主任,南阳县如果只是一个县,你的报告不会被我送上去。问题在于——南阳是个信号。省里和市里,不少人正在看,你是不是能把小地方的问题,说成大局的缩影。”

张愣住。陈拍拍他肩膀:“你懂就好。”

两天后,市里组织部正式下发文件:将对南阳县部分“中青年中层”开展组织谈话,重点考察履职能力、政治素养与组织观念。

张万霖的名字,并未列在第一批“必谈人员”名单中,而是在**“视情况而定”**的次级名单中。

这对很多干部来说,或许是种冷处理,但对张万霖而言,恰恰是一次“再观察”的信号。

裴尚明在一次闭门会议中提到:

“他不急着谈我们看好的那几个,这说明还有更高层在拿捏节奏。”

赵宗盛默默点头,张万霖没说话。

他知道,真正的政治信用,不是被表扬的时候建立的,而是那些被悬着的时候还被默默关注着的时候建立的。

那天晚上,张一个人走到南河边,河风微冷,街灯映着河水发黄。他点燃一根烟,看着远处尚未拆除的旧办公楼。

一个声音在脑海里响起,是前段时间裴尚明在茶余饭后随口说的:

“干部不是材料写出来的,是风吹出来的。什么风吹来,看他站哪儿。”

张没动,只是眯眼看了一下天。云不多,但风有点凉。

南阳的风,真正起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