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些许凉意,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刘好仃站在窗边,望着外面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但他也清楚,只要团队齐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
第二天一早,他拿着整理好的资料,再次敲开了厂长办公室的门。
“这是扩大生产线的方案书。”他说着,把文件放在桌上,“包括预算、时间表、设备清单,还有订单回本周期分析。”
厂长翻了几页,眉头拧得更紧了:“你这投入可不小啊,光是新设备就得几十万。”
“但利润空间更大。”刘好仃指着图表,“我们现在每天最多出五十块调光玻璃,如果扩产到一百二十块,一个月就能多赚三十多万。”
厂长没说话,只是低头继续看材料。
“现在市场窗口期就在这几个月。”刘好仃趁热打铁,“如果我们不抓紧,别人很快就会跟进。”
厂长叹了口气,合上文件夹:“你小子,真敢想。”
刘好仃笑了笑:“不是敢想,是必须做。”
厂长沉吟片刻,终于点头:“行吧,我帮你争取一下预算,但你自己也要控制成本。”
“明白。”刘好仃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转身离开时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接下来几天,他带着团队开始规划新生产线的位置。
厂区空地原本堆着一些杂物和旧设备,清理起来并不容易。有人抱怨:“你们搞什么?腾这块地方我们这边都要搬机器了。”
刘好仃笑着解释:“等你们看到新产能带来的效益,就不会这么说了。”
他还特意组织了一场协调会,把各个车间的负责人请来,一起讨论调整布局的问题。
“我们不会影响大家的生产任务。”他在会上拍着胸脯保证,“施工分阶段进行,优先完成关键设备安装。”
最终,大家勉强同意配合,虽然嘴上还是嘟囔着“又不是我们部门的事”。
设备方面也陆续到位,第一批新机器运进厂那天,整个车间像过节一样热闹。
工人们围着这些“大块头”转来转去,议论纷纷。
“听说这个切割机比原来那个快一半!”
“那咱们以后是不是能早点下班?”
“别做梦了,活只会越来越多。”
刘好仃一边安排安装,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先装完这批设备,后续还会增加休息区和员工福利。”
招聘也在同步进行。
招聘信息贴在厂区门口,应聘的人陆陆续续来了不少。
小李负责初筛简历,一看就摇头:“这些人几乎都没干过玻璃加工。”
王强在一旁帮忙面试,看着眼前一个小伙子问:“你以前做什么的?”
“送外卖。”小伙子挺首腰板,“但我体力好,手脚灵活,学东西也快。”
王强乐了:“那你有没有耐心?这可不是骑电动车冲红灯。”
小伙子认真地说:“我知道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我愿意试。”
刘好仃听完后点了点头:“让他试试操作考核吧。”
考核项目很简单:模拟玻璃搬运流程、基础工具使用测试,以及一项临时加上的——观察力训练。
“为什么加这个?”王强不解。
“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刘好仃说,“调光玻璃对精度要求高,眼力不行,迟早出问题。”
结果让刘好仃意外的是,那位送外卖的小哥表现非常出色,在观察测试中甚至一眼发现了样品摆放角度的偏差。
“不错。”刘好仃笑着递给他一张纸条,“明天来报到。”
老员工那边也有点小情绪。
“我们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新人一来就上岗,公平吗?”有位老师傅私下里嘀咕。
刘好仃知道这事不能硬压,便安排了一套“老带新”的机制。
“每个新人配一个老员工,既是指导,也是监督。”他对团队说,“你们带得好,月底还有额外奖励。”
这下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我带三个!”一位技术员举手,“谁来跟我?”
“我也来!”另一个技工不甘示弱。
场面一时热闹非凡。
随着设备逐步安装完毕,培训也开始了。
刘好仃亲自示范操作流程,讲得通俗易懂,还时不时穿插几个小笑话,缓解紧张气氛。
“记住,咱们不是流水线机器人,是人。”他说,“出了问题不要怕,及时汇报就行。”
“要是出错了怎么办?”有个新人怯生生地问。
“那就再来一遍。”刘好仃笑着说,“哪有人第一次就做得完美的?我第一次用切割机差点把自己切了。”
全场哄笑,气氛轻松了许多。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一个意外出现了。
“刘哥,”小李跑过来,“供应商那边说第二批设备要延迟交货。”
“为什么?”刘好仃皱眉。
“说是配件缺货,可能要晚一周。”
“一周……”刘好仃低声重复了一遍,“我们可等不起。”
他立刻联系了供应商,对方倒是态度很好,但语气也很无奈:“我们也催了厂家,但他们那边排单满了。”
刘好仃挂了电话,站在设备安装现场发了一会儿呆。
忽然,他想起前几天开会时,厂长提过一句:“那边堆着几台老家伙,早就停用了。”
他眼睛一亮,快步走向那个角落。
果然,几台旧式切割机静静地躺在那里,上面落了一层灰。
“还能用吗?”他问设备科的师傅。
“理论上可以修,就是有点费事。”
“那能不能先通电看看状态?”刘好仃急切地问。
“可以试试。”师傅点点头,“不过得小心点,万一烧了线路也不奇怪。”
刘好仃立刻安排人手检查线路,没想到这一查还真发现了一些可用部件。
“这台其实还能动。”维修工拍了拍其中一台机器,“虽然慢一点,但至少能应急。”
刘好仃松了口气:“那就先用它顶上,等新设备到了再换。”
回到办公室后,他立刻更新了生产计划,并通知各部门调整节奏。
“别慌。”他在群里发消息,“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确保不影响订单交付。”
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灯火通明的车间。
机器运转的声音依旧响亮,像是永不停歇的心跳。
他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给家人发了句:“最近忙,回不了家,你们多保重。”
然后关掉屏幕,喝了口茶,继续盯着电脑上的进度表。
他知道,这场仗还没打完。
但至少,他己经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