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厂区门口,手里拎着饭盒,脚步不紧不慢。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脚上是一双磨破了边的劳保鞋,看起来和平常没什么两样。
但今天不一样。
饭盒里装着他和小李这些天熬出来的成果——一块全新的防弹玻璃样品。它藏在饭盒底部夹层里,外面糊着一层锡纸,看起来像是不小心没吃完的剩饭。
保安老王照例拦住他:“检查一下。”
刘好仃点点头,把饭盒递过去。他心里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应对方案:如果被发现,他就说这是厂长特批的“员工营养餐”,是小李奶奶特意炖给他补身子的。
老王掀开盖子,皱了皱眉:“你这饭怎么一股子机油味?”
“我昨天晚上加班修机器,顺手抹了点油。”刘好仃笑着说,“您也知道,咱这食堂饭菜哪够吃啊。”
老王哼了一声,挥挥手让他过去了。
刘好仃松了口气,提着饭盒走进厂区,一边走一边想着等会儿见到厂长要说的话。他不是第一次见厂长,但以前都是远远地看一眼,这次却要当面展示自己的成果。
路过车间时,他看见王大勇正站在流水线旁训话,声音洪亮,动作夸张。刘好仃没停下,只是淡淡扫了一眼,继续往前走。
他知道,真相就快浮出水面了。
厂长办公室在三楼,平常只有技术员和管理层能进。刘好仃虽然是个老普工,但在厂里也算有点名气,毕竟干了快十年了。
他刚走到门口,就被秘书拦住了:“刘师傅,厂长正在开会,您有预约吗?”
“没有。”刘好仃笑着说,“不过我想小李应该己经到了。”
果然,没过多久,小李从里面探出头来:“刘师傅来了?进来吧。”
秘书看了两人一眼,没再多问,转身继续敲她的键盘去了。
办公室里,厂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报告,眉头紧锁。桌上放着两块玻璃,一块碎成了渣,另一块完好无损。
“这就是你说的新材料?”厂长抬头看了刘好仃一眼。
“是。”刘好仃点头,“这是我做的改进版,比原来的更轻、更强,而且耐冲击性也更好。”
厂长没说话,拿起锤子,对着那块旧玻璃猛地砸下去。玻璃应声而碎,飞溅的碎片差点蹦到桌上的文件。
然后他看向那块新玻璃,轻轻敲了一下,什么都没发生。
“你是怎么做到的?”厂长问。
“配方调整了,工艺也做了一些优化。”刘好仃说,“具体数据都在这份报告里。”
厂长翻了几页,脸色渐渐变了。他抬头看着小李:“你们测试过多少次?”
“七次。”小李回答,“每次结果都一致。”
厂长沉默了一会儿,又问:“这块玻璃什么时候做出来的?”
“大约一周前。”刘好仃说,“那时候王主任还没提交他的版本。”
厂长放下报告,盯着刘好仃看了几秒,缓缓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第二天中午,厂里突然召开全体会议。
工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又要裁员了,有人说是奖金涨了,还有人猜测是不是厂里接了个大单。
刘好仃和小李坐在一起,谁也没说话。
会议开始后,厂长走上台,手里拿着那份报告。
“各位同事。”厂长开口,“最近我们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关于一项关键技术的研发过程,出现了严重争议。”
人群一阵骚动。
“经过调查,我们确认,这项技术的原始研发者,并不是王大勇主任,而是……”厂长顿了顿,目光落在刘好仃身上,“是我们的一位普通员工,刘师傅。”
全场哗然。
有人惊讶,有人不信,还有人开始窃窃私语。
王大勇站在后排,脸色铁青。
“我们调取了实验室的监控记录。”厂长继续说道,“也查看了所有相关实验数据,确认刘师傅才是这项技术的真正开发者。”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加重:“而王主任,在未授权的情况下,私自拿走了刘师傅的研究成果,并试图以个人名义上报。”
人群再次骚动起来。
王大勇终于忍不住站出来:“厂长,这些都是他们的一面之词!谁能证明那些视频就是真的?”
厂长没说话,示意工作人员播放投影。
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段视频,是刘好仃和小李在仓库里工作的画面,有实验过程,有数据记录,还有王大勇深夜进入实验室的画面。
最后一帧画面中,王大勇离开时衣角沾着蓝色粉末,正是当时用来增强玻璃韧性的添加剂残留。
“这些证据,足够了吗?”厂长问。
王大勇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即日起,王主任被暂停职务,接受进一步调查。”厂长宣布,“至于刘师傅……”
所有人都看向刘好仃。
“我们会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散会后,不少人围上来祝贺刘好仃。
“老刘,你真行!”一个年轻工人拍他肩膀。
“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另一个笑着递烟。
刘好仃接过烟,笑着道谢,却没有点燃。
小李站在一旁,看着他,眼里满是敬佩。
“你开心吗?”小李问。
“嗯。”刘好仃点头,“挺开心的。”
“那以后呢?你还打算继续研究?”
“当然。”刘好仃笑着说,“我还没做完的事,还有很多。”
远处,王大勇被人带走了。临走前,他回头看了一眼刘好仃,嘴唇动了动,似乎说了句什么。
没人听清他说了什么。
刘好仃也没在意。
他转过身,看着熟悉的厂房,熟悉的流水线,熟悉的工友,心里忽然踏实了许多。
有些路,一个人也能走。
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就没人能把你打倒。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金属的味道,也带着希望的气息。
刘好仃深吸一口气,迈步向前。